一种杆件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1233038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071169.7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杆件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暖器。一种杆件装配结构,包括:支臂,内设有杆件的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的内周壁上成型有与所述杆件端部成型的第一安装部适配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不完全覆盖所述装配空间的一周,以形成所述杆件的装配入口;盖体,覆盖在所述支臂的开口上,所述盖体靠近所述装配空间的一端形成有限位部,用于在将所述杆件安装在所述装配空间中后与所述杆件接触,并对所述杆件施加一个朝向所述装配空间的内周壁的预紧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安装牢固,不易发生铲胶现象的杆件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暖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暖器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98852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3287463.0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电暖器包括:电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和所述第二通风部均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连通;风扇组件,与所述电加热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风扇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进风部和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风部通过所述进风部与所述出风部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热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风部和所述进风部从所述出风部吹出。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暖器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蜗舌及设有其的风道组件、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3207982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1754486.5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舌及设有其的风道组件、电暖器,蜗舌安装于电暖器内,蜗舌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风通道,多个导风通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每个导风通道沿相较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上述蜗舌,导风通道的设置增加了气体流过蜗舌时的流动距离,在风道组件内部延长了气流流动行程,从而降低了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噪音。而且,导风通道的设置间接增加了出风口的宽度,从而有效解决了风道组件涡激噪音和出声不连续的问题,风道组件的内部涡流明显减少,风道组件的出风更加均匀温度,有效降低了电暖器的运行噪音。

    一种电暖器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901695U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21754749.2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该电暖器包括壳体;壳体;网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网罩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网罩包括本体部以及与本体部相接的至少一个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通过固定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将网罩一体成型设置,可以避免在钣金加工过程中弯折部的弧度容易出现回弹的问题,从而使网罩和壳体在安装时装配紧密,不存在断差等问题。并且,还可以减少焊接、钣金等加工工艺,提高了网罩成型效率和装配效率。同时,通过固定结构将网罩的侧边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可以保证网罩与壳体之间连接稳定,保证侧边不出现弧度回弹的问题。

    电暖器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65958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1760548.3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包括:主壳体,包括具有散热区域的散热面板,散热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发热体,设于主壳体的内腔内,且发热体在散热面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风轮,设于主壳体的内腔内,且风轮在散热面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其中,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均位于散热区域内,且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彼此不重叠;风轮可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输送至外界环境中,直至位于第一正投影区域内的散热孔的温度与位于第二正投影区域内的散热孔的温度的差值小于20℃。上述电暖器,风轮的设置避免了主壳体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暖器的整机温度过高,并实现了散热面板上下均匀制热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热片固定结构及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2390471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0897645.0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片固定结构及电暖器,包括:两个竖直支撑板,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板的端部通过横梁相连接,沿着所述竖直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电热片的安装件,至少两个所述安装件为交错设置;使用时,只需将电热片通过安装件一一对应安装于电暖器内即可,由于安装件采用交错设置的设计,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电热片重叠现象,保证电热片产生的热量会顺利发散出去,而不会被另一个电热片所阻挡,通过该设计还保证电热片可最大限度的与周边环境进行接触,从而提高发热体利用率,提升取暖效果。

    取暖器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0471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595755.1

    申请日:2020-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第一晾衣杆和第二晾衣杆,第一晾衣杆和第二晾衣杆的两端均与取暖器本体转动连接,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杆能够相对转动开合,当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杆转动靠近时,第一晾衣杆上面向第二晾衣杆的侧面为收纳面,收纳面设有收纳槽,第二晾衣杆能够转动至收纳在收纳槽中。在需要晾晒衣物时,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杆转动至打开状态,两个晾衣杆分别悬在取暖器本体的前后两侧。在不需要晾晒衣物,或者只用一侧的晾衣杆即可满足晾衣需求时,将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杆相向转动,使得第二晾衣杆收纳在收纳槽中。如此既满足晾衣需求,也节省空间,操作便利。

    制热结构及取暖器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04685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611374.8

    申请日:2020-04-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热结构及取暖器,该制热结构包括:安装壳体、辐射层及发热件,所述安装壳体设有散热孔;所述辐射层涂覆或包覆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壁;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内,且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孔及所述辐射层之间,所述辐射层朝向所述发热件设置。该制热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发热件发热产生热量,当该热量传递至辐射层时,辐射层将热量发射至发热件,进而一同从所述散热孔中发散出去;进一步,由于所述辐射层的其中一面是涂覆在安装壳体的内壁,另一面起到辐射热量的作用,因此,当热量传递至该辐射层时,热量将完全反射回至发热件,并沿散热孔散发出去,进而可以提升热量的利用率,如此可以加快室内温升速率。

    一种电暖器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50432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22307589.0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包括:底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底壳体竖直上侧,并与所述底壳体固定连接,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发热体,所述加热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分别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通过在加热组件的下侧设置进风口,加热组件中的发热体一方面向外辐射散热,为用户提供热量,另一方面,加热内部的空腔,空腔内部的空气受热,向上方运动,并从出风口逸出,使得空腔内形成压强差,让冷空气自加热组件下方的底壳体进风口处吸入,形成稳定的加热环流。这样设置的电暖器,在保证供暖的前提下,无需内置电机,产生噪声低,对流缓和风感小,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暖器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551766U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22176696.4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暖器,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单元,包括发热体和若干散热片,所述发热体穿过所述散热片;底座,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电暖器上的发热单元与底座可拆卸设置,用户可根据使用需要,安装所需数量的发热单元,利于节约电能,提升取暖效率,同时电暖器的各组件可拆分,可以节省包装的体积和难度,节约流通成本,在用户不使用时可以将底座和发热单元拆分收纳,解决传统电暖器体积大占用空间问题,同时便于维修人员对不同组件进行维修和更换,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这样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暖器的发热片数固定,用户使用不便的缺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