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01611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6987.8

    申请日:2008-09-12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冲击工具中由冲击动作后工具头的弹回引起的冲击力的吸收结构的改进技术。本发明的冲击工具具有:工具主体(103);锤击动作构件(119、145);冲击件(143);配重部(163),在锤击动作构件进行锤击作业时,配重部在反作用力传递位置受到自锤击动作构件传递来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并且利用传递来的反作用力从反作用力传递位置向与锤击动作构件的长轴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弹性构件(165),能够弹性变形。配重部(163)构成为其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第一状态为反作用力传递至配重部(163)之前的状态,第二状态为通过反作用力的传递而使配重部(163)向与锤击动作构件的长轴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另外,弹性构件(165)作用加载力以使配重部(163)形成第一状态,在利用反作用力使配重部(163)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发生变化时,弹性构件受配重部(163)的按压而弹性变形,以吸收传递至该配重部(163)的反作用力。

    冲击式作业工具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9460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05729.2

    申请日:2008-02-04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式作业工具,其有利于降低由打击动作后的钻头的反冲而产生的冲击力。本发明的冲击式作业工具(101)具有:工具主体(103);进行打击动作的锤击动作部件(119、145);对锤击动作部件(119、145)施加打击作用的打击件(143);重量部(163),其在锤击动作部件进行锤击作业时,在反作用力传递位置,传递来自锤击动作部件(119、145)的反作用力;弹性构件(165),其被基于所传递的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的重量部(163)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吸收反作用力。其中,重量部(163)的质量设定为打击件的质量的近似40%。

    冲击式作业工具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5606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11071.4

    申请日:2006-08-18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式作业工具,其有利于降低由打击动作后的钻头的反冲而产生的冲击力。本发明的冲击式作业工具具有:工具主体;进行打击动作的锤击动作部件;驱动锤击动作部件的驱动机构;吸收由打击动作后的反冲而产生的冲击的缓冲器。缓冲器具有:重量部,其在锤击动作部件对被加工材料进行锤击作业时,对于从被加工材料接受的反作用力,在处于直接与锤击动作部件接触的状态、或处于经由硬质金属制的中介物而与锤击动作部件接触的状态时的反作用力传递位置,传递来自锤击动作部件的反作用力;以及弹性构件,其被在传递来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后方移动的重量部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来吸收被传递到该重量部的反作用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