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装置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596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189924.7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显示装置、气管、堵塞管、口垫和摄像管,显示装置、气管、堵塞管、口垫和摄像管,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成像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成像显示屏。通过设置的显示装置和摄像管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清晰的观察患者体内的食道和气道,防止在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插管时插入食道的内部,造成食道的损伤,方便医生分辨,提高对患者的插管效果,降低插管对患者带来的损伤,通过设置的轴承方便对支撑板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成像显示屏的朝向,方便进行观察。

    用于困难气道的多模态AI气管插管导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108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0976537.1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困难气道的多模态AI气管插管导航装置,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正面一端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矩形框体顶两侧的两侧皆设置有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双向螺纹杆,两组所述双向螺纹杆外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本发明通过支撑板、连接杆、和双向螺纹杆安装块之间的配合,可以将装置很好的固定在患者的嘴部,同时可以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可以增加患者造插管的过程中,减缓患者嘴部的疲劳,使得患者更加舒适,以防患者出现抽筋的现象,产生咬管的情况。

    一种可视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74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76530.X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及方法,包括插入管、设置在插入管中的摄像机构、与插入管相适配的连接头、第一积液抽管和第二积液抽管,本发明涉及气管插管装置技术领域。该可视化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气管插管装置及方法,不仅可以对摄像机构在插入管内部的位置进行限定,还可以在插管完成后,抽动拉绳直接将摄像机构取出,使用更加方便,从而保证摄像机构可以随着插入管的插入进行同步观测,有效保证插管的质量,并且转动调节柱即可对摄像机构的表面进行清理,还可以将清理的异物拨至通孔处,为第一积液抽管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且可以对摄像机构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插管观测的质量。

    一种麻醉科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970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76497.0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醉科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涉及气道插管技术领域。该麻醉科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装置及其方法,通过旋转第二丝杆,使第二丝杆把顶盖和引导槽放入患者的嘴里,同时让转动环转动,让转动环在第二丝杆的外部转动,移动杆将顶盖和引导槽在患者的嘴里张开,让引导槽和顶盖可以引导插管进入患者的气管里,将转动环在第二丝杆的外部转动,移动杆将顶盖和引导槽在患者的嘴里张开,别开患者口腔内部的器官,还让插管通过引导槽,将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保护患者的气管不会因为插管用力过猛导致的损伤,通过移动顶块把顶块移动,将患者的气管向上扬起,使患者的气管笔直,提高插管的工作效率。

    一种清醒插管教学模拟假人

    公开(公告)号:CN11280238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06632.9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醒插管教学模拟假人,包括模拟假人头部,所述的模拟假人头部的咽喉部向下延伸出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所述的模拟气管的分叉端部分别连接两个模拟肺叶,所述的模拟肺叶均通过管路与气泵相连,还包括纤支镜,所述的纤支镜包括导引管和手柄,所述的导引管内部设置有贯穿延伸至端部的摄像头和导气管,所述的导气管的一端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本发明其模拟肺叶可以模拟肺部的二氧化碳从气管外逸的情况,可以用带有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纤支镜来引导气管插管进行操作训练。

    基于指数增长的多硬件事件监控计数值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824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78027.1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指数增长的多硬件事件监控计数值估计方法,分别通过主线程维护工作流程的生命周期、创建和初始化相关数据结构和从线程,发送从线程控制信号以及运行被监控应用,通过从线程响应主线程的生命周期信号、进行硬件事件调度、定时轮流监控和后处理估计,通过读取CPU内置的硬件事件计数寄存器得到多硬件事件监控计数值。本发明通过指数增长估计算法填充非监控时间片上的硬件事件计数值,能够提升基于MPX技术的多硬件事件监控计数库的准确性,增强MPX下监控结果的可用性。

    一种NDN网络中基于路径聚合的兴趣包泛洪攻击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869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73495.2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DN网络中基于路径聚合的兴趣包泛洪攻击检测系统,涉及下一代互联网架构和网络安全领域。包括中心控制器,NDN路由器,内容请求节点和内容提供节点。内容请求节点在需要某一项内容时,将所需内容名称放在兴趣包中发送给NDN路由器;NDN路由器根据本地缓存的内容决定提供内容给请求节点或转发兴趣包;内容提供节点收到兴趣包时将请求的内容放在数据包中发回给请求节点;中心控制器通过路径聚合和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并下发路由表给NDN路由器;NDN路由器根据每个端口的兴趣包满足率、请求兴趣表大小和否定应答数量三个指标判定是否遭遇兴趣包泛洪攻击。本发明明显提高兴趣包泛洪攻击的检测速度,增强兴趣包泛洪攻击检测的灵敏度。

    一种便于齿部组合固定的气管插管

    公开(公告)号:CN1116322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372981.8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齿部组合固定的气管插管,包括通管、气囊管、限位套、活动框、活动块、橡胶夹和套杆,所述通管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活动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主推板和副推板相对应,该种便于齿部组合固定的气管插管,在通管上组合限位套,限位套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推架,推架两端通过推板进行控制,在开合过程中,改变推架末端活动块的高度,使活动块可携带齿套从凹槽中释放出来,并利用组合的橡胶夹对上下齿进行套接支撑,再通过旋转套杆螺母的方式,来把推板确定的张开角度固定在套杆上,本发明可固定通管,保证通畅。

    一种路易斯酸催化转化碳水化合物制备乳酸烷基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4906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737625.5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易斯酸催化转化碳水化合物制备乳酸烷基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剂存在条件下,将路易斯酸催化剂、碳水化合物加入反应器中,控制填充率为50~90%,反应温度为150~250℃,反应1.5~4小时,即得乳酸烷基酯。本发明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可快速再生的碳水化合物为原料,以廉价易得的路易斯酸为催化剂高产率的一步催化合成乳酸烷基酯,实现了碳水化合物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转化,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相比较传统生物发酵制备乳酸及乳酸烷基酯,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高效,副产物少等优点。因此,利用本方法来制备乳酸烷基酯具有成本低、产率高、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种金属水热还原碳水化合物制备1,2-丙二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5746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54044.0

    申请日:2014-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9/00 C07C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水热还原碳水化合物制备1,2-丙二醇的方法;将催化剂、还原剂、碳水化合物按摩尔比为(0.01~0.03)∶(1~9)∶1加入反应器中,控制填充率为25~60%,反应温度为200~400℃,反应压力为反应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与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压力之和(2MPa~30MPa),反应15~90min,即可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1,2-丙二醇。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并且所用碳水化合物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可再生资源,避免了传统生产工艺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和复杂催化剂的制备。同时该工艺使用水作为氢源及反应溶剂,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