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5575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46273.0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模型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MMC高效电磁暂态模型仿真精度的方法。首先基于戴维南等效定理建立MMC桥臂详细等效模型。若仿真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开关动作等引起网络结构突变,判断子模块当前时刻上IGBT开关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考虑电容电流突变特性,修正原等效建模过程中电容电流的计算结果;若不变则保持上一时刻等效结果;依据修正后的电容电流,戴维南等效电压源来求解这一时刻的等效桥臂模型。本发明方法在保证电磁暂态仿真提速的情况下,有效消除了因梯形积分引起计算边界条件突变的误差,提高了MMC高效电磁暂态模型仿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04651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149209.4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基于串补作用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筛选方法。该方法为:1)对于一个含有一条串补交流线路的多机交流系统,将所有发电机等效为电压源与电感的串联支路;2)对于1)中等效好的多机交流系统,在串补交流线路上引发瞬时三相短路接地故障,待多机交流系统恢复至稳态,计算各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3)若该台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大于或等于TCIF,则该台发电机存在次同步谐振威胁;若该台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小于TCIF,则该台发电机不存在次同步谐振威胁。本发明方法计算量小,所需用于计算的信息量少,可以有效准确地判断存在次同步谐振SSR威胁的发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10480966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59723.8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搜索圆半径可控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特征值计算方法。设置搜索圆圆心、搜索圆半径等参数;生成电力系统小干扰分析的系数矩阵A,进行位移逆变换后得到矩阵Tu;对矩阵Tu进行k步的Arnoldi分解;将k步的Arnoldi分解扩展到m步的Arnoldi分解;筛选Hm的特征值,经隐式位移QR处理后,重新得到k步的Arnoldi分解;重启动迭代得到搜索圆内的所有特征值。本发明提出的搜索圆半径可控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特征值计算方法,通过动态增加特征值计算个数,将可控参数由特征值个数转换为搜索圆半径,能够自动计算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搜索圆内部所有特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9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02786.7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5/00
Abstract: 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整流侧换流器和逆变侧各换流器的输送功率信号;B、当直流换流站接收到功率提升指令时,整流侧换流器根据阶梯式提升方式确定其输送功率指令,逆变侧各换流器根据最优功率比确定所述各换流器的输送功率指令;C、根据整流侧换流器和逆变侧各换流器的输送功率信号与输送功率指令,确定所述各换流器的定电压控制中电压参考值。通过本发明的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能够根据各交流系统的交流条件在各交流系统中分配功率,并分配给各交流系统连接的换流器以适当的功率指令,在使得换流器输送功率能力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减小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0492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55536.0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附加直流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计算确保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输出全电平波形的最小调制比;利用所述换流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和所述换流器的直流电压,计算换流器当前时刻的调制比;根据最小调制比和换流器当前时刻的调制比,确定直流电压调整量ΔUdc;控制换流器输出电压值为ΔUdc+Udc_ref的真实直流电压。本发明可以保证每个换流器保持完整电平数输出,并且换流器的控制器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79870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9214.3
申请日:2014-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考虑尾水管水压脉动情况的水电孤岛频率抑制方法。包括根据水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耦合数学模型,计算水电孤岛直流送端系统的固有振荡频率;对水轮机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考虑尾水管水压脉动的详细水轮机模型;令详细水轮机模型谐振函数中的特征频率和尾水管压力脉动频率都等于系统的固有振荡频率,采集由尾水管水压脉动引起的水电孤岛直流送端系统振荡频率数据;对由尾水管水压脉动引起的水电孤岛直流送端系统振荡频率数据进行抑制,得到抑制后的水电孤岛直流送端系统振荡频率数据。本发明设计的详细水轮机模型和频率限制器能抑制考虑实际尾水管水压脉动引起的孤岛送端频率振荡,适用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37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24261.3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CB机组布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网数据文件,对所述文件中的错误数据进行剔除;并根据所述文件寻找最大电气岛,确定目标电网;生成与所述目标电网对应的拓扑结构图;采用递推法遍历各种可行的FCB机组布点位置,求解各种布点数目分别对应的最优布点位置;分别计算上述各种最优布点位置所对应的经济指标;确定最终的FCB机组布点位置,并进行布点。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结合了经济性指标,考虑投资成本和经济收益的特点,克服了计算量过大的缺点,鲁棒性强,能够快速确定FCB机组最优布点方案。不但能够缩短计算次数和计算时间,而且得到的FCB机组布点方案能够同时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09492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367355.5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快速建立交直流混合系统小干扰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首先建立修正后的交直流混合系统中的交流网络约束模型;考虑到发电机状态方程所用发电机出口交、直轴电压和电流的物理变量与潮流计算发电机母线电压之间的不同,建立一种发电机母线电压和发电机出口交、直轴电气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变量转换;通过PLL环节建模,表达交直流混合系统小干扰模型,通过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到交直流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形式,而且,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使用者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减小整个分析所用的计算量;使分析问题得到极大的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408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080301.9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能力的方法。技术方案是,扩展单态动态相量形式为多态动态相量形式;采用开关函数表示换流阀特性,建立考虑交流基波电压不对称和直流电流存在纹波的非理想条件下HVDC系统的多态动态相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代数微分方程组,得到模型中每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然后,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分别计算出完整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直流电压、逆变侧直流电压、直流线路电流和交流侧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最后计算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和交流侧的各值,实现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本发明在仿真中对非对称故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计算效率高且不失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408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80301.9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能力的方法。技术方案是,扩展单态动态相量形式为多态动态相量形式;采用开关函数表示换流阀特性,建立考虑交流基波电压不对称和直流电流存在纹波的非理想条件下HVDC系统的多态动态相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代数微分方程组,得到模型中每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然后,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分别计算出完整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直流电压、逆变侧直流电压、直流线路电流和交流侧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最后计算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和交流侧的各值,实现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本发明在仿真中对非对称故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计算效率高且不失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