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41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650183.5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耦合陶瓷滤膜及其应用。本发明在陶瓷微滤膜的基础上,内嵌导电金属材料制作导电陶瓷滤膜。以此导电陶瓷膜作为阳极,石墨材料作为阴极,利用恒电位电源在阴阳极两端施加恒定电压,通过电化学作用在阳极表面产生的一定量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负离子等氧化性物质。在这些活性氧物质扩散的过程中,它们能够依靠自身较强的氧化能力去除部分膜面以及膜孔内的污染物,从而提高导电陶瓷膜的抗污染性能。本发明耦合了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与电化学氧化作用,一方面提高陶瓷微滤膜的抗污染性能,一方面利用无机陶瓷膜的材质特点,延长了导电微滤膜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导电微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实际应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7609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5193.8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污泥活性无冲击影响的浸没式MBR原位化学清洗方法,属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当膜片浸没在活性污泥中、将清洗剂注入膜腔内进行原位在线清洗时,每次清洗的膜片数量不超过与其共用活性污泥的膜片总数的1/3;当排出活性污泥、将膜片浸泡在清洗剂中进行原位离线清洗时,清洗完成后在废液中加入还原剂以消除氧化性清洗剂随进水与污泥接触后对污泥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曝气去除多余的还原剂。本发明通过反应器形式设计和加入还原性药剂,可同时实现轻度膜污染的原位在线清洗和重度膜污染的原位离线清洗,减少膜原位化学清洗后的药剂对污泥活性的影响,膜清洗后产水能力可以迅速恢复,在保持稳定运行的同时保证了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7222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722839.4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D71/34 , B01D69/02 , B01D69/10 , B01D67/00 , B01D65/02 , B01D61/38 , C02F1/40 , C02F1/44 , C08J7/06 , C08L2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后形成均一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溶液;将氧化锌纳米线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后再进行超声处理,使纳米材料完全分散并均匀地与GO纳米片层混合;利用真空抽滤装置,以PVDF滤膜为基底膜层,将纳米材料悬浮液抽滤于膜片上,真空干燥得到GO/ZnO-PVDF薄膜。本发明制备的GO/ZnO-PVDF薄膜具有高效的自清洁性能,能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快速地降解表面油类污染物,并且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771667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295051.0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1/002 , B01D65/08 , B01D2313/08 , B01D2313/16 , B01D231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正渗透膜内部流态,从而减轻正渗透膜内部浓差极化的改进型正渗透膜组件及其应用,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正渗透膜组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正渗透膜、模块化膜组件框架、流态改善折板等结构;驱动液从进水口进入膜组件内,流经三块上下交错且等距间隔的异波折板后,从出水口流出。通过增加内部导流折板,改善了正渗透膜内部流态,从而达到减缓内部浓差极化及膜污染的目的;通过改变外边框设计,使其能同时满足流态改善和多个膜组件的模块化拼接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943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862729.3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82 , B01D67/0093 , B01D69/02 , B01D2325/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持续抗菌抗污染效果的聚合物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和膜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通过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聚合物分离膜表面接枝季铵盐,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分离膜的抗污染性能,并且经此法改性后的聚合物分离膜,对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改性后的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具有长期稳定抗菌抗污染的效果。本发明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可在较低催化剂含量下进行操作,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4976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116417.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TiO2纳米溶胶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溶胶液反应前驱体和反应介质的制备及混合、纳米溶胶的分散、预铸膜液和铸膜液的制备、涂膜、溶剂浸出以及膜的后续处理等步骤制得复合超滤膜。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含有纳米TiO2初生粒子的溶胶液并用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分散后共混到聚合物预铸膜液中,随后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得纳米均匀分散的超滤复合膜。本发明工艺以分散均匀、稳定的溶胶液代替粉体态纳米TiO2颗粒,有效克服了粉体态纳米颗粒加入到铸膜液中出现团聚并造成铸膜液不稳定的现象,所得的复合超滤膜强度高、通量高、耐污染、易清洗,且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1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041958.4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膜分离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含盐污(废)水。本发明的污水脱盐方法通过导电复合膜的过滤及吸附作用实现。导电复合膜采用平板膜组件形式,浸没式方式运行。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复合膜完成对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及回收。本发明耦合膜分离与电吸附除盐工艺,通过预先截留颗粒性污染物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果,降低能耗。本发明装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通过控制外加电压以及膜通量来控制离子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电压以及膜通量的条件下,实现对污(废)水中污染物净化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71019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498452.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多重光散射光谱技术分析测定铸膜液稳定性的方法,为制备具有良好亲水及抗污染等性能的优质膜提供技术支撑,属于水和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首先对多重光散射光谱稳定性分析仪各指标进行调节,之后分别制取不同类型、均匀的复合膜铸膜液进行测量,获得所有铸膜液样品高度在不同扫描时间的光谱曲线图,通过该测量结果分析体系内发生的絮凝和沉降等现象以及铸膜液内部粒子的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而获得铸膜液稳定性,为后续分析成膜机理、改善膜的物化性能和抗污染性能提供技术指导。实例证明,本发明不仅可以在不破坏铸膜液样品的情况下分析其稳定性,而且还为实时、直观、准确地分析铸膜液内部发生的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72777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19125.5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7/0013 , B01D65/08 , B01D67/0011 , B01D67/0016 , B01D69/02 , B01D69/06 , B01D71/34 , B01D71/36 , B01D71/42 , B01D71/68 , B01D2323/12 , B01D2325/48 , C02F1/44 , B01D71/82 , B01D2325/24 , B01D232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持久抗菌抗污染效果的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可广泛适用于水处理中,属于水处理和膜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将季铵盐共混于成膜聚合物及添加剂中,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即可得到含季铵盐改性聚合物分离膜。用此法改性后,聚合物分离膜引入季铵盐抑菌剂,有效地改善分离膜的抗菌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对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易于推广,所制备的季铵盐改性聚合物分离膜具有良好抗菌抗污染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5573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2247.6
申请日:2012-0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工艺流程包括快速混凝池、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自然复氧器、厌氧发酵反应器和气体收集器。低浓度有机污水在快速混凝池进行高效絮凝后,进入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实现固液分离,出水经自然复氧后,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回收的低品质碳源(厌氧污泥)进入厌氧发酵反应器,通过水解-发酵产酸-产甲烷途径,最终使污水中能源物质以挥发性脂肪酸(VFAs)或甲烷等高品质碳源形式回收。该工艺通过物化分离手段与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耦合,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实现低浓度有机污水的高效处理,并对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回收。该工艺能够在常温条件下高效厌氧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最大程度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