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耦合陶瓷滤膜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441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650183.5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耦合陶瓷滤膜及其应用。本发明在陶瓷微滤膜的基础上,内嵌导电金属材料制作导电陶瓷滤膜。以此导电陶瓷膜作为阳极,石墨材料作为阴极,利用恒电位电源在阴阳极两端施加恒定电压,通过电化学作用在阳极表面产生的一定量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负离子等氧化性物质。在这些活性氧物质扩散的过程中,它们能够依靠自身较强的氧化能力去除部分膜面以及膜孔内的污染物,从而提高导电陶瓷膜的抗污染性能。本发明耦合了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与电化学氧化作用,一方面提高陶瓷微滤膜的抗污染性能,一方面利用无机陶瓷膜的材质特点,延长了导电微滤膜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导电微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实际应用性。

    一种对污泥活性无冲击影响的浸没式MBR原位化学清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609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5193.8

    申请日:2019-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污泥活性无冲击影响的浸没式MBR原位化学清洗方法,属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当膜片浸没在活性污泥中、将清洗剂注入膜腔内进行原位在线清洗时,每次清洗的膜片数量不超过与其共用活性污泥的膜片总数的1/3;当排出活性污泥、将膜片浸泡在清洗剂中进行原位离线清洗时,清洗完成后在废液中加入还原剂以消除氧化性清洗剂随进水与污泥接触后对污泥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曝气去除多余的还原剂。本发明通过反应器形式设计和加入还原性药剂,可同时实现轻度膜污染的原位在线清洗和重度膜污染的原位离线清洗,减少膜原位化学清洗后的药剂对污泥活性的影响,膜清洗后产水能力可以迅速恢复,在保持稳定运行的同时保证了出水水质。

    一种聚偏氟乙烯/TiO2纳米溶胶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4976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116417.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TiO2纳米溶胶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溶胶液反应前驱体和反应介质的制备及混合、纳米溶胶的分散、预铸膜液和铸膜液的制备、涂膜、溶剂浸出以及膜的后续处理等步骤制得复合超滤膜。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含有纳米TiO2初生粒子的溶胶液并用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分散后共混到聚合物预铸膜液中,随后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得纳米均匀分散的超滤复合膜。本发明工艺以分散均匀、稳定的溶胶液代替粉体态纳米TiO2颗粒,有效克服了粉体态纳米颗粒加入到铸膜液中出现团聚并造成铸膜液不稳定的现象,所得的复合超滤膜强度高、通量高、耐污染、易清洗,且生产成本低。

    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复合膜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1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041958.4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膜分离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含盐污(废)水。本发明的污水脱盐方法通过导电复合膜的过滤及吸附作用实现。导电复合膜采用平板膜组件形式,浸没式方式运行。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复合膜完成对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及回收。本发明耦合膜分离与电吸附除盐工艺,通过预先截留颗粒性污染物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果,降低能耗。本发明装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通过控制外加电压以及膜通量来控制离子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电压以及膜通量的条件下,实现对污(废)水中污染物净化去除。

    一种利用多重光散射光谱技术分析测定铸膜液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019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498452.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多重光散射光谱技术分析测定铸膜液稳定性的方法,为制备具有良好亲水及抗污染等性能的优质膜提供技术支撑,属于水和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首先对多重光散射光谱稳定性分析仪各指标进行调节,之后分别制取不同类型、均匀的复合膜铸膜液进行测量,获得所有铸膜液样品高度在不同扫描时间的光谱曲线图,通过该测量结果分析体系内发生的絮凝和沉降等现象以及铸膜液内部粒子的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而获得铸膜液稳定性,为后续分析成膜机理、改善膜的物化性能和抗污染性能提供技术指导。实例证明,本发明不仅可以在不破坏铸膜液样品的情况下分析其稳定性,而且还为实时、直观、准确地分析铸膜液内部发生的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573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2247.6

    申请日:2012-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工艺流程包括快速混凝池、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自然复氧器、厌氧发酵反应器和气体收集器。低浓度有机污水在快速混凝池进行高效絮凝后,进入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实现固液分离,出水经自然复氧后,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回收的低品质碳源(厌氧污泥)进入厌氧发酵反应器,通过水解-发酵产酸-产甲烷途径,最终使污水中能源物质以挥发性脂肪酸(VFAs)或甲烷等高品质碳源形式回收。该工艺通过物化分离手段与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耦合,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实现低浓度有机污水的高效处理,并对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回收。该工艺能够在常温条件下高效厌氧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最大程度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