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125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318708.5
申请日:2017-05-08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模型与仿真方法,该模型包括双回线输电系统仿真模型,用于为并联侧变流器仿真模型和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提供信号输入;并联侧变流器仿真模型,包括并联侧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型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型;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所述串联变流器仿真模型包括串联变流器电容电压控制模型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型。本发明通过对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多种控制特性,包括有功功率调节特性、无功功率调节特性、系统的单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暂态功率抑制特性进行仿真,用以为研究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静动态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潮流调节能力提供支持,为系统调试和实际运行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88900.4
申请日:2017-04-27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及建模方法,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包括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并联侧变流器模型和串联侧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侧控制模型和串联侧控制模型,并联侧控制模型包括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块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块,串联侧控制模型包括串联侧三次谐波控制模块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本发明电磁暂态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子模块开关频率,降低损耗;控制系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37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68647.3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2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和负荷波动极限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电网节点注入功率随机化模型建立、QMC采样方法中Sobol序列构建、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状态搜索、静态电压指标评估体系建立。本发明改善了传统分析方法只能分析单一负荷增长模式下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极限的缺陷,可研究同时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的充电特性和负荷的随机波动性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搜索电网不同的静态电压失稳状态。运算过程快捷高效、精确;分析结论所得出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薄弱区域可作为实际电网运行中重点监控的对象,以便电网运行人员及时采取相应减载措施,避免发生全网电压崩溃事故,工程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8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10140145.6
申请日:2015-03-27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2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SC‑HVDC的分散风电并网下垂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单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步骤2,构建用于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配电网侧逆变器的定直流电压控制器;步骤3,构建用于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风电场侧整流器的交流电压下垂控制器;步骤4,根据配电网分布构建送端采用交流分散模式的多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器控制配电网侧逆变器,采用交流电压下垂控制器控制风电场侧整流器。本发明可给在受端采用交流汇合模式的分散风电场联合协调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适用于远距离风电场并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57669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1021000.0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H02J3/382 , G06F17/503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运行方式下水电机群等值模型参数泛化方法,涉及发电机群等值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将水电机群在特定运行方式进行等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等值参数的泛化方法,使得等值发电机的参数在运行方式改变时,仅通过简单的泛化计算,就能得到新运行方式下的等值发电机参数,避免了重复进行复杂的等值计算,泛化精度也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从而在实际水电机群运行过程中,仅需要计算出几种典型的运行方式下的等值发电机参数,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泛化出各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等值发电机参数,从而指导调度,仿真等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02251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273235.8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最优覆盖法的智能变电站无功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历史无功数据生成年无功负荷曲线,基于年无功负荷曲线和概率分布原理,获得无功负荷概率曲线;步骤2,采用电容器组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无功负荷概率曲线与坐标轴构成的区域进行覆盖;步骤3,考虑失配面积函数和投资成本函数最小获得目标函数;步骤4,根据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获得优化配置方案。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智能变电站无功补偿新形势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与电容器组的协调配置问题,并从概率角度对无功配置进行优化,在概率上累积最小的控制误差,提高了设备利用概率,在智能电网建设新形势下具有重大理论与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50015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710344.1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调速器执行机构分段线性模型及参数获取方法,本发明提出了汽轮机调速器执行机构分段线性模型,该模型分别采用主、辅分段开启和关闭时间常数反映调门非线性;调门全开全关时,油动机先以主开启和关闭时间常数呈线性动作,接近调门稳态开度值时,油动机以辅开启和关闭时间常数动作。其主开启和关闭时间常数通过全开全关曲线前段计算得到,并结合调门小扰动试验采用智能算法辨识执行机构比例积分环节倍数,再由全开全关试验曲线确定调门分段点及辅开启和关闭时间常数,完成参数的获取。本发明结构精细、清晰,模型参数意义明确、易获取,建模过程快捷、高效、精确,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89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40145.6
申请日:2015-03-27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2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SC-HVDC的分散风电并网下垂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单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步骤2,构建用于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配电网侧逆变器的定直流电压控制器;步骤3,构建用于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风电场侧整流器的交流电压下垂控制器;步骤4,根据配电网分布构建送端采用交流分散模式的多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系统结构模型,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器控制配电网侧逆变器,采用交流电压下垂控制器控制风电场侧整流器。本发明可给在受端采用交流汇合模式的分散风电场联合协调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适用于远距离风电场并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36126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737047.6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曲面拟合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电力系统初始运行方式及故障形式、故障位置对观测节点动态频率特性的改变和影响,并将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拟合为多变量的空间曲面形式,采用离线仿真方式提取有限的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值拟合状态曲面;同时采用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值对曲面进行校核和修正,使得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在任意状态下均为曲面上一个对应的矢量点。本发明的计算快速性、简便性及准确性均有了本质性提高,适用于频率响应快过程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55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10121617.4
申请日:2013-04-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约束的大区电网间交换容量极限评估方法,本发明方法分别基于频率响应特性分析、静态电压稳定分析和暂态能量函数分析评估大区电网间的容量交换能力,对比满足频率响应特性、静态电压稳定以及暂态能量函数约束的交换容量极限,确定约束电力系统容量交换能力的决定因素,继而得到基于多重约束的大区电网间的交换容量极限,并以所得交换容量极限指导区间容量分配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