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7447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654192.2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受戊二胺的重组大肠杆菌构建及应用。通过大肠杆菌ASKA文库筛选出大量潜在戊二胺耐受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最终挖掘到编码内膜蛋白的耐受基因ydgK。通过在高产赖氨酸的大肠杆菌KA30中过表达,菌株在含30 g/L戊二胺的培养基中生长延滞期缩短39.3%,证实靶点具有提升底盘细胞戊二胺耐受能力的功能,进一步将其整合至KA30基因组中转座子IS1上,实现基因组多拷贝稳定表达。将重组大肠杆菌应用到戊二胺生产中,最终实现发酵生产戊二胺产量提升20.6%。本发明具有过程简洁、效果显著等特点,是一条简单、快速、高效的提升工业底盘细胞鲁棒性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53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11187160.0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聚多巴胺复合材料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羟基化多臂碳纳米管加入溶剂超声分散;步骤2,将超声后的CNTs‑COOH和盐酸多巴胺按质量比例1:0.6‑:6混合得混合物;步骤3,将混合物接入搭建好的MFC阳极室中,使其HCl‑DA的终浓度为0.1‑1 mg/mL;步骤4,采用Ag/AgCl为参比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扫描在(‑1.0)V‑(+1.0)V进行电聚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碳纳米管聚多巴胺复合材料为原料,结合菌作为电池的阳极液,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提高了MFC的产电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1732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21184.6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B01J19/18 , B01J10/00 , B01F13/02 , B01F13/10 , B01J8/10 , C01F11/18 , B82Y30/00 , C12M1/02 , C12M1/12 , C12M1/38 , C12M1/34 , C12M1/06 ,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式气液反应器,包括:罐体、进气装置、旋转膜气体分布器和集气装置,旋转膜气体分布器包括空心轴和下部的曝气叶轮,进气装置在罐体之外连通空心轴;曝气叶轮为中空的叶片,表面设置有微孔,内部连通空心轴;集气装置设置于曝气叶轮上方,包括连接于空心轴的自吸叶轮和罩于自吸叶轮外的导气罩,导气罩的导气管与空心轴之间形成集气通道。本发明使得气体通过曝气叶轮形成微气泡,同时未完全反应的气体通过集气装置重新回到溶液中并形成微气泡,提高了气液接触的比表面积和气体的利用率,强化了气液反应的同时气体的二次利用可以节约气体原料,减少碳排放,适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气液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236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710492608.4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膜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阶段制备L‑鸟氨酸和丁二酸的方法。通过中空纤维膜组件快速分离出发酵液,同时将菌体细胞截留在发酵罐内,并避免乐菌体细胞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可能性。该方法不但大幅降低了菌体在回收过程中的染菌几率,还同时完成了对发酵液的除菌预处理,便于后期提取产品;通过膜组件对厌氧发酵培养基进行过滤除菌可替代传统的蒸汽杀菌,减少了能耗。该方法可降低同一菌株分阶段制备L‑鸟氨酸与丁二酸的操作难度,缩短了操作周期,适合规模化生产控制,有利于降低工业化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098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25260.3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丁三醇发酵液进行脱色的方法,将1,2,4‑丁三醇发酵液除杂后,上样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收集流出液,即得脱色后的1,2,4‑丁三醇发酵液。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脱除了发酵液的颜色,提高了1,2,4‑丁三醇最终产品的品质,脱色率达到90%,1,2,4‑丁三醇回收率达到85%。
-
公开(公告)号:CN10735319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747693.4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55/14 , C07C51/41 , C07C211/09 , C07C209/00 , C30B29/54 , C30B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基材料尼龙56的单体戊二胺己二酸盐,及其晶体结构,及其结晶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戊二胺己二酸盐是戊二胺二价阳离子与己二酸二价阴离子以摩尔比为1∶1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常温下呈现固体状态的盐。其晶体结构为C11H24N2O4·nH2O,单斜晶系,C2/c空间群,β=116.121(3)°,晶胞体积晶胞内分子数Z=4。其结晶粉末的堆积密度大于0.20g/mL,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从含有溶解的戊二胺和己二酸的溶液中结晶出含有结晶水的戊二胺己二酸盐,从所述溶液中分离出晶体,和干燥所分离的晶体,得到堆积密度大于0.20g/mL的结晶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760241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997300.5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263/10 , C07C26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耦合的1,5‑戊二异氰酸酯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全细胞催化赖氨酸脱羧生成戊二胺和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与戊二胺反应生成戊二胺碳酸盐;戊二胺碳酸盐与光气反应,然后减压脱溶、减压精馏,得到1,5‑戊二异氰酸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回收赖氨酸脱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用于戊二胺成盐过程,无需额外二氧化碳投入,大幅降低了1,5‑戊二异氰酸酯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戊二胺生成过程中的碳排放,更环保,并且合成的1,5‑戊二异氰酸酯与购买外源二氧化碳合成的相比无明显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105119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89990.4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步发酵分离耦合生成二元胺的方法,将大肠杆菌培养成的种子液接入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在28-40℃、通气量0.1-2.0vvm下培养12-36h,启动分离耦合装置后得到的细胞发酵液和不含细胞发酵清夜循环回发酵罐继续发酵过程,在分离耦合装置吸附的二元胺进入洗脱精制环节。本方法可用于生产二元胺时,将二元胺前体氨基酸发酵和二元胺脱羧酶发酵在一个设备内一步发酵完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经济效应,同时发酵分离耦合将发酵液中的二元胺异位分离移出来减少二元胺对生产菌株的抑制作用,提高单位菌体生产能力和原料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0580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10947913.2
申请日:2018-08-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受1,5-戊二胺的大肠杆菌,其分类命名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号为NT1005,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18年05月23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304,还公开了菌株NT1005在发酵生产L-赖氨酸中的应用。菌株NT1005在含40g/L的1,5-戊二胺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而同等条件培养的出发菌株基本不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0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74493.8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续固定化的内置搅拌微膜曝气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包括气升式细胞固定化反应器主体、设置于反应器主体内部的搅拌微膜曝气装置、环绕搅拌微膜曝气装置设置的内导流桶换热器和内导流桶换热器、反应器主体间填充的细胞固定化材料。该生物反应器采用内置潜水电机并用密封罩密封,电机的冷却介质为无菌空气,这样可以隔开物料与电机接触,防止卫生死角,更好地杜绝污染,同时采用内置形式可以大大地缩短搅拌轴的长度,减少由于因搅拌轴过长而引起的振动,并且可以有限度的提高搅拌转速和降低搅拌功率,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