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1676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57059.3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31/115 , H01L31/0236 , H01L31/0216 , H01L31/18 , H01Q15/00 , H01Q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射频信号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放置的衬底、掺杂层和二氧化硅层,制作于掺杂层之上与掺杂层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制作于掺杂层之上与掺杂层形成欧姆接触的欧姆电极,以及位于二氧化硅层的上表面的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超表面光学天线层为宽度为5~100mm的金属阵列,对入射的射频S波段、C波段或X波段的电磁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用于探测射频S波段、C波段或X波段的信号;金属阵列为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由周期性排列的微米基元构成;微米基元为微米结构,体积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可以以较小的体积实现响应速度较快的射频波段信号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486415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510891512.6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J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寻址测量局域波前的成像探测芯片,包括可寻址加电液晶微光学结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和驱控预处理模块;液晶微光学结构被划分成可独立施加电驱控信号的多个液晶微光学块,各液晶微光学块具有相同的面形和结构尺寸,被加电液晶微光学块为液晶微透镜阵列块,其余未加电液晶微光学块为液晶相移板块;被液晶微光学块化的液晶微光学结构将与其对应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划分成同等面形和规模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块,并且各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块包含同等数量和排布方式的探测器。本发明具有执行可寻址选择及变更局域波前测量的成像探测效能,使用方便,易与常规成像光学系统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0593826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390204.X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簇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其包括:由金属平面微纳线尖有序密集排布构成的一层图案化阴极和一层平面阳极,它们被分别制作在一层纳米厚度的透光基膜/电绝缘膜的上下表面;在加电态下,阴极上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被阴阳电极间所激励的电场驱控,向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簇其各纳线尖顶聚集,纳线尖金属电连接线上的自由电子分布密度因部分甚至绝大多数电子被纳线尖顶抽走而减少甚至急剧降低。本发明基于金属平面微纳线尖簇电极的电调透光率薄膜可对较宽谱域内的入射波束的光透过率执行电控调变,具有偏振不敏感、驱控灵活以及调光响应快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59464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10145778.0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调光反射率薄膜。包括第一光学介质层,依次设置在第一光学介质层上表面的第一阳极、第二光学介质层和第二阳极,以及设置在第一光学介质层下表面的阴极,阴极为匀质导电膜结构,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均由其上布有M×N元阵列分布的纳孔的导电膜构成;通过调变加载在第一阳极和阴极间的第一时序电压信号以及加载在第二阳极和阴极间的第二时序电压信号,调变阴极上的阵列化电子的密度和分布形态,进而调变电调光反射率薄膜的光反射率。本发明能对宽谱入射波束的光反射率执行电控调变,具有动态范围大、偏振不敏感、驱控灵活精细、调光响应快、光反射态可电控切入与调换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02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10576828.1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F1/133 , G02F1/29 , G01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路电压信号驱控的面阵电控液晶光发散微透镜芯片,包括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第一驱控信号输入端口和第二驱控信号输入端口,面阵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为m×n元,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采用液晶夹层结构,且下上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第一基片、共地电极层、第一液晶定向层、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顶面图案化电极层、顶层电极间绝缘层、顶面电极层、第二基片,共地电极层和顶面电极层分别固定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上,顶面图案化电极由m×n个孔有序排布构成。本发明结构紧凑,通过独立加载双路驱控信号快速构建微光孔阵光场并可对其作进一步精细修形,易与常规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环境适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931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410615813.1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F1/133 , G02F1/29 , G01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液晶相控阵芯片。该芯片包括电控液晶调相微柱阵列;其包括液晶材料层,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上表面的液晶初始取向层、电隔离层、图形化电极层、基片和红外增透膜,以及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下表面的液晶初始取向层、电隔离层、公共电极层、基片和红外增透膜;图形化电极层由阵列分布的子电极构成,每个子电极均由正方形或长方形导电膜构成;电控液晶调相微柱阵列被划分成阵列分布的电控液晶调相微柱,其与子电极一一对应,单个子电极的面积与对应的电控液晶调相微柱的光接收面积的比值为50%~95%。该芯片能实现电控扩束、缩束、散束、聚束、束调向以及束扫描等功能,易与其它红外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光场适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04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577611.2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29 , G02F1/1343 , G02F1/133 , G01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复合红外电控液晶微透镜阵列芯片,包括:芯片壳体、电控散光液晶微透镜阵列、以及电控聚光液晶微透镜阵列,电控散光液晶微透镜阵列与电控聚光液晶微透镜阵列级联耦合构成双模复合电调架构,电控散光液晶微透镜阵列与电控聚光液晶微透镜阵列均设置在芯片壳体内部,二者彼此紧密贴合并与芯片壳体连接,且二者的光轴重合,电控散光液晶微透镜阵列的光入射面和电控聚光液晶微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分别通过芯片壳体顶面和底面的开口裸露出来。本发明的双模复合红外电控液晶微透镜阵列芯片结构紧凑,可用于形成多种光束形态,具有较常规电控液晶微透镜更好的光场适应性,控制精度高,易与常规红外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02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576693.9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F1/133 , G02F1/29 , G01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双模混合集成电控液晶微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化控光架构、第一驱控信号输入端口和第二驱控信号输入端口,阵列化控光架构的上下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第一基片、微圆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第一液晶定向层、第一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石墨烯共地电极、第二基片、第三液晶定向层、第二液晶层、第四液晶定向层、微圆环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第三基片,微圆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石墨烯共地电极和微圆环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分别固定在第一至第三基片上,微圆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和微圆环孔形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分别包括m×n个微圆孔和微圆环孔。本发明结构紧凑,光束变换效能高,易与常规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环境适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317078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576827.7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13 , G02F1/1343 , G02F1/133 , G02F1/1337 , G02F1/1335 , G02F1/1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路电压信号驱控的面阵电控液晶光发散微柱镜芯片,包括:液晶散光微柱镜阵列、第一驱控信号输入端口、以及第二驱控信号输入端口,液晶散光微柱镜阵列为m×n元,其中m、n均为大于的整数,液晶散光微柱镜阵列采用液晶夹层结构,且上下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第一基片、顶层面电极板、电极间绝缘层、顶层图案化电极板、第一液晶定向层、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网孔状共地电极板、第二基片,顶层面电极板和网孔状共地电极板分别制作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上,顶层图案化电极板由m×n个微长方孔有序排布构成,网孔状共地电极板由多个孔均匀排布构成。本发明结构紧凑,可高效进行束发散投送与精细调变,控制灵活,环境适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317117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576830.9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1343 , G02F1/133 , G02F1/1337 , G02F1/1333 , G02F1/13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液晶菲涅耳红外聚束微透镜芯片,包括:第一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第二驱控信号输入端口、以及菲涅耳液晶聚束微透镜,菲涅耳红外聚束微透镜有m级衍射相位环,菲涅耳液晶聚束微透镜采用液晶夹层结构,且上下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红外增透膜系、第一基片、顶面图案化电极、第一电隔离层、第一液晶定向层、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第二电隔离层、顶层图案化电极、电极间电绝缘层、公共电极、以及第二基片,顶面图案化电极和公共电极分别制作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上。本发明具有聚束效能高、聚束光斑的轴向位形、点扩散函数及波前等可电控调变、易与常规红外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