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067027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20035295.7

    申请日:2013-01-23

    Abstract: 一种拱形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包括沿空留巷充填墙体,在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底部开有纵向拱形通孔,纵向拱形通孔沿巷道轴向贯穿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纵向拱形通孔内设有拱形架,拱形架两侧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内间隔设有锚入巷道底板内0.8~1m的多根钢筋。拱形模板与充填模板两侧空间内布置钢筋,间距0.3~0.4m,排距0.8~1m,钢筋锚入底板内0.8~1m。布置完成后泵入混凝土,形成拱形沿空留巷充填墙体。拱形墙体在保证墙体承载能力得同时可节省15%~38%的充填材料,减少了充填工序所需时间,辅助运输环节大大减少,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形成的拱形通道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为巷道底鼓提供了补偿空间,对底鼓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中空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067026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20021729.8

    申请日:2013-01-16

    Abstract: 一种中空内置加强筋的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包括充填墙体,所述的充填墙体内沿走向方向开有贯穿墙体的纵向通孔,纵向通孔的内设有固孔装置,所述的固孔装置包括薄壁钢筒,薄壁钢筒的外部焊接有网格状纵向加强筋和环向加强筋。通过在墙体内部设置与墙体走向方向平行的加强筋和模板,充填工序完成后在墙体内部留出圆形空腔,可以节省充填材料15%以上,减少了充填材料的用量、充填时间和充填材料的运输环节,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快速推进。

    一种交叉布置的U型对穿锚煤岩柱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145974U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20022808.0

    申请日:2013-01-16

    Abstract: 一种交叉布置的U型对穿锚煤岩柱支护装置,由多组间隔排列固定在煤岩柱两侧壁上的U型锚构成,所述的U型锚包括呈十字形交叉对穿的U型对穿锚一和U型对穿锚二,U型对穿锚一与巷道走向呈45°布置,U型对穿锚二与巷道走向呈135°布置,两个U型对穿锚的端头分居于煤岩柱两侧,经U型对穿锚端头联接器紧固。在岩体内形成两个倾斜方向的环形挤压应力圈。相邻的U型对穿锚同样端头分居于煤岩柱两侧布置,只不过对应孔位反向布置,以避免煤岩体内部分区域过于应力集中。其结构简单,支护范围广,能有效控制两帮变形,保证了高产高效矿井的采掘接替,适用于较窄的两巷间煤岩柱加固,也可适用于大巷或者大巷与上下方硐室的长期支护。

    一种加强锚网支护巷道整体护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145955U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20080712.X

    申请日:2013-02-22

    Abstract: 一种加强锚网支护巷道整体护表结构,护表结构包括由纵筋、横筋构成的网,网分段搭接,网的搭接端分别留有不加横筋的自由筋,相互搭接的自由筋上设有钢带,钢带位于巷道推进前方的自由筋上设有前加强筋,后方设有后加强筋,改进了现有钢带和网的结构,通过把网的自由筋穿过上一排钢带的凹槽,并把自由筋与上一排网连接,使的网的压茬处完全位于钢带下方,加强了护表结构的完整性,有效地解决了护表结构连接处的强度问题。能够广泛地实用于各种巷道和硐室的帮顶锚、网、带联合支护。

    一种用于煤岩巷顶板支护的复合型桁架

    公开(公告)号:CN203066986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20023199.0

    申请日:2013-01-16

    Abstract: 一种用于煤岩巷顶板支护的复合型桁架,包括布置在巷道两肩窝并贴近侧帮处的复合托架,复合托架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倾斜锚杆的孔位,并分别设有用于穿过断面水平拉杆和轴向水平拉杆的两组孔位。通过安装倾斜锚杆和断面水平拉杆后可在顶板中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挤压应力区,从而促进顶板的成拱作用。沿巷道轴向用高强度钢绞线锁紧相邻复合托架以组成连续结构并在轴向侧顶板中形成挤压应力区。整体上就在顶板的横向和纵向上产生三维空间约束力,使顶板连接成为一个牢固的人工加固组合梁,从而实现用一套装置同时对巷道中部顶板和侧顶板的联合支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