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2364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043610.4
申请日:2008-07-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苯乙烯的碱性分子筛催化剂,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的碱性弱、结构易破坏,催化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经碱金属交换的碱性分子筛在350~900℃条件下用氨气处理而得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催化剂的工业制备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040463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201627.2
申请日:2009-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15/46 , C07C5/333 , B01J23/8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低钾催化剂强度不够高、在低水比条件下稳定性差而导致苯乙烯生产不经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乙苯为原料,在乙苯空速0.5~3.0小时-1、水/乙苯重量比1.0~4.0、反应温度570~645℃,反应压力0~20kPa的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苯乙烯,其中所用的催化剂采用在铁-钾-铈-钨-钙催化体系中添加铷化合物和至少一种选自Pm2O3、Eu2O3、Gd2O3或Dy2O3的中稀土氧化物制备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992095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57804.4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8 , B01J23/887 , B01J35/10 , B01J37/08 , C07C15/46 , C07C5/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粗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催化剂的孔分布不够优化,小孔较多,催化剂易结焦,使用寿命较短,以及对原料乙苯纯度要求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Fe-K-Ce-Mo(W)-Mg-Ca催化体系中采用添加1~10%选自石墨、聚苯乙烯微球、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田菁粉中的至少两种,在800~950℃焙烧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苯乙烯的工业生产,特别适合于粗乙苯生产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992092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057805.9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7 , B01J37/08 , C07C15/46 , C07C5/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不加普通硅酸钙水泥的情况下,低钾催化剂机械强度不够高,从而导致催化剂稳定性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铁-钾-铈-钼-镁催化剂体系中,选取所需量的铈源和所需量的铁源、钾源、钼源、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及制孔剂混合均匀,成型、干燥、焙烧后制成催化剂,其中铈源采用草酸铈和碳酸铈为原料且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催化剂中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623641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043609.1
申请日:2008-07-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8 , C07C15/46 , C07C5/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为了保证催化剂有良好催化活性添加较多致孔剂而导致催化剂堆密度和抗压强度不够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Fe-K-Ce-W催化体系制备中添加选自石墨、聚苯乙烯小球、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田菁粉中的至少两种致孔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883797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510027012.4
申请日:2005-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8 , C07C5/333 , C07C15/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氧化物催化剂,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催化剂存在产物苯乙烯选择性低,收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Fe-K-Ce-W体系中限定W的前驱体选自W(OH)6、(NH4)2O·12WO3·5H2O、W(C2O4)3或W(CO3)3中至少一种,且WO3前驱体的颗粒大小为0.5~20微米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48783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675853.5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7/057 , B01J37/00 , B01J37/08 , C07C5/333 , C07C15/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水比环境下脱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乙苯脱氢方法,该催化剂含有:以重量百分比计,65~80%的Fe2O3;3~7%的K2O;6~10%的CeO2;0.5~5%的MoO3;0.5~5%的CaO;1.8~5.5%的TeO2;以及0.5~5%的选自B2O3、In2O3和Ga2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在JSM‑35型扫描电镜仪上拍摄,放大倍率20,000,分辨率3.5nm条件下检测,催化剂均匀分散。使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在等温式固定床进行活性评价,在‑55KPa、乙苯液体空速1.0小时-1、615℃、水比(重量)0.9条件下进行性能评价,苯乙烯选择性达到97.58%,苯含量和甲苯含量分别为0.17%和1.77%,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52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1128022.8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8 , C07C5/333 , C07C15/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低水比乙苯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低钾催化剂在超低水比条件下稳定性差、活性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超低水比乙苯脱氢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份:67~79%的Fe2O3;6~10%的K2O,其中K2O重量用量的5~35%来源于钾霞石;6~11%的CeO2;1~5%的WO3;0.5~5%的MgO;0.5~5%的中稀土氧化物;所述中稀土氧化物选自Eu2O3、Gd2O3或Dy2O3的至少一种;所得催化剂表面在反应前后K2O含量下降范围为0.02~0.25%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超低水比条件下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414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731197.0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88 , B01J23/887 , B01J23/86 , B01J35/32 , B01J35/63 , B01J35/64 , B01J35/37 , C07C5/333 , C07C15/4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低堆密度烷基芳烃脱氢的催化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组份:61~82%的Fe2O3;8~13%的碱金属氧化物;7~14%的CeO2;0.1~6%的VIB族金属氧化物;0.1~5%的碱土金属氧化物;0.05~4%除Ce以外的IIIB族金属氧化物;0.001~3%IIB族金属氧化物。本发明采用热解失重高的金属盐和模板剂法相结合,除Ce以外的IIIB族金属氧化物和IIB族金属氧化物互相协同作用;经充分混合、挤出、成型、干燥、焙烧等制得催化剂中值孔径在250~400nm,解决堆积密度较高、或堆密度低压碎强度差的问题;在低水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可用于低水比条件下烯基芳烃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239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910638291.X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15/46 , C07C5/333 , B01J23/8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烷基芳烃脱氢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低钾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活性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催化剂活化50~72小时后与原料烷基芳烃接触,反应温度为540~600℃,液体空速为0.8~1.3小时-1,水比(重量)为1.3~1.6,压力为‑40KPa~常压的条件下,反应后得到烷烯基芳烃,所述活化条件为:‑70KPa~常压、空速0.3~0.5小时‑1、反应温度580~600℃、水比(重量)1.5~2.0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烷基芳烃脱氢制备烷烯基芳烃的工业生产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