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共振的能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4219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203916.9

    申请日:2010-06-18

    Abstract: 一种信号检测技术领域的基于随机共振的能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装置包括:采样器、平方律器件、两个累加器、随机共振系统和门限比较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将采样序列信号通过平方律器件,得到检测频带内信号功率的估计序列;将信号功率的估计序列划分成长度为M的序列块;得到接收信号的能量序列;将接收信号的能量序列输入到一个随机共振系统中,得到一个输出序列,并将该输出序列进行累加,得到新的能量统计量;当新的能量统计量大于门限时判定检测信号存在;否则,判定没有信号存在。本发明能将高频的通信信号转化为适用于随机共振系统工作的低频信号,检测准确率高,运算复杂度低,鲁棒性好,实用性和可行性强。

    提高频谱感知的检测概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804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204781.8

    申请日:2010-06-22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提高频谱感知的检测概率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通过平方律器件、累加后,得到检测频带内的信号能量Tx;当Tx小于或者等于门限γ1时,则该用户向融合中心发送主用户信号不存在的信息;当大于或者等于门限γ2时,则该用户向融合中心发送主用户信号存在的信息;否则,进行随机共振处理,并采用前述方法对随机共振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出序列进行处理,直至该参与合作频谱感知的认知用户向融合中心发送主用户信息不存在或者存在的检测结果信息;融合中心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主用户信号的最终检测结果信息。本发明有效提高检测概率,计算复杂度低,鲁棒性好,不易受环境影响,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克服了噪声墙问题。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音频零水印防噪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7401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4538.5

    申请日:2010-03-16

    Inventor: 陈攀 何晨 蒋铃鸽

    Abstract: 一种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音频零水印防噪检测方法,通过零水印防噪嵌入方法对带有原始水印序列音频进行DCT变换提取获得直流系数,并以其绝对值降序排列后生成二值特征序列,最后将二值特征序列与原始水印序列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检测密钥,再根据检测密钥,通过零水印检测方法对待测音频信号进行音频的零水印检测。本发明能够在保证良好的透明性和较高的嵌入带宽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鲁棒性。

    双天线离散傅立叶扩频广义多载波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2470B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810033305.7

    申请日:200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天线离散傅立叶扩频广义多载波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根据系统规定的帧数据的时频结构,将导频子载波按照特定子带的位置分配,而非特定子带分配零子载波。在一帧数据传输过程中,信道慢时变的条件下,合理设计两根发送天线的导频正交性,并且使用一帧内的两个导频块联合进行信道估计,使得信道估计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线性处理就可以得到特定子带位置的信道频率响应估计值,而非特定子带位置不做估计,这样既节省了导频资源,又容易扩展到其它频分复用接入的多用户系统,如正交频分复用接入系统,单载波频分复用接入系统。

    时效性约束下无线传感网络生命期最大化的跨层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4422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02321.4

    申请日:2008-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效性约束下无线传感网络生命期最大化的跨层优化方法。各节点以一个路由更新期为周期,通过在路由更新包里增加信息位的方法,将周围无线信道信息传送至信宿节点。针对每个节点到达信宿节点的每条可选路径,信宿节点在一定的路径重传次数约束条件下进行最优化计算,得到每条路径上各节点的最优发射功率,使得每条路径上的能量消耗最小;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节点的每条可选路径,通过计算分配最优的路径使用比例,使得网络生命期最大化。信宿节点通过路由更新确认包,将最优结果传给各个节点。本发明方法在保障网络数据包时效性的同时,能大大提高网络寿命,还具有实时跟踪信道、低开销、易实现等特点,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流量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35129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36343.3

    申请日:2007-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控制方法,适用于多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网络初始化时,节点之间先要同步以组成虚拟簇,每个节点采用周期性的侦听睡眠机制来尽可能地处于睡眠状态以降低节点能量的消耗。在同一个虚拟簇内,节点之间保持同一个侦听睡眠调度,同时开始侦听时间。节点间收发数据时采用RTS/CTS/DATA/ACK机制来进行可靠传输,还根据自己队列中排队的分组数目来预测网络流量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占空比,降低分组的传输时延。同时采用自适应侦听机制来减小由于节点睡眠而引起的等待时延。本发明方法在不同的网络流量情况下都能获得较低的时延,在能耗和吞吐量性能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基站布局规划过程中为移动台分配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67155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510127438.7

    申请日:2005-12-02

    Inventor: 何晨 姚立 蒋玲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布局规划过程中为移动台分配基站的实现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核心为:在网络区域内,基于为移动台选定的基站计算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值,并根据该移动台发射功率值确定各基站接收到的移动台信号的信干比,然后,根据所述的信干比值为移动台选择分配相应的基站。因此,本发明在移动台的分配方法中,除了考虑链路衰减外,还考虑了用户受到的干扰的影响。因而,与传统的仅依据链路率衰减进行移动台分配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与实际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移动台分配方法更加接近,并且可以有效克服采用依据链路衰减进行移动台分配带来的WCDMA网络基站布局规划结果偏保守的问题。

    基于自适应退避策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分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2216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26684.8

    申请日:2006-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退避策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分簇方法,从节点的剩余能量入手,每个节点根据剩余电池能量自适应地设置定时器,当定时到达时,节点自动成为“簇首”并广播消息,而其相邻节点选择加入这个簇成为“普通节点”。当最大簇形成时间到达时,所有没有决定自己角色的节点自动成为“簇首”。由此,整个网络被划分为“簇首”和“普通节点”,形成层次性的管理体系。本发明利用节点剩余电池能量均衡系统的负载,通过调节算法的相关参数保证所产生的簇首分布均匀。仿真结果显示,能够减少节点被迫与基站通信的次数,延长网络生命,提高能耗效率。

    数字水印的加密正交变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1140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310109355.6

    申请日:2003-12-12

    Abstract: 一种数字水印的加密正交变换方法,用混沌动力系统生成的伪随机序列填充两个和图像相同大小的伪随机矩阵,然后对伪随机矩阵进行正交化处理,可以形成两个正交矩阵,针对图像的正交变换就是正交矩阵乘以图像矩阵,考虑到水印的鲁棒性问题,对正交矩阵的行列重新排列,产生适合图像变换的正交矩阵,水印嵌入时对图像进行分块正交变换,修改嵌入点系数,再完成逆变换,而水印提取时对图像的每个分块进行同样的正交变换,从嵌入点的系数中提取出水印信息。本发明用图像的变换域作为嵌入和提取的载体,在实现离散余弦变换水印算法达到的最大抗压缩性能的同时,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小发射功率自适应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53328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030671.3

    申请日:2005-10-20

    Abstract: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小发射功率自适应调制方法,首先向发送端反馈带有误差的信道估计结果,并利用估计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对收发信机进行加权,将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划分为多个并行的、相互之间存在干扰的子信道。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极限定理将子信道之间的干扰近似成为一个高斯随机变量,进而建立每个子信道的调制阶数、发射功率、误比特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在寻找最佳功率、比特分配方案的过程中,采用了新颖的渐次激活子信道的方法,在考虑子信道之间相互干扰的条件下,为每个子信道分配发射功率和定制调制方案,使整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能够以最小的发射功率达到当前所要求的目标比特传输速率和目标误比特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