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撬装式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和NGL回收一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683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083220.5

    申请日:2014-03-07

    Inventor: 巨永林 贺天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J1/0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撬装式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和NGL回收一体系统;该系统由天然气液化模块、混合制冷剂循环模块和NGL回收模块组成。天然气液化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液化冷箱撬块、低温精馏撬块和天然气存储撬块;混合制冷剂循环模块包括混合制冷剂压缩撬块、第二级气液分离器、第二级混合器、第一级制冷剂节流装置、第二级制冷剂节流装置;NGL回收模块包括脱甲烷塔、脱乙烷塔和液化气塔。本发明的小型撬装式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和NGL回收一体流程简单,启动快,维护方便,便于设备成撬,能耗较低,同时对不同气源有较强的适应性。

    利用管道压力能制备液化天然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75379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10086863.0

    申请日:2013-03-18

    Inventor: 巨永林 贺天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管道压力能制备液化天然气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其装置由第一级分流器、第一级增压机、天然气净化器、第一级水冷器、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分流器、第二级换热器、重烃分离器、第一级膨胀机、第三级换热器、第四级换热器、第二级膨胀剂、节流阀、气液分离器、第三级分流器、第二级增压机、第二级水冷器构成;本发明还涉及使用前述装置制备液化天然气的方法。本发明能利用天然气管网的压力能,直接利用高压天然气膨胀制冷,实现天然气的液化,无需外界提供能量。此液化工艺流程通过适当参数调节,可实现天然气的液化率为10~17%,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液化天然气船独立液货舱绝热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0293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99083.6

    申请日:2015-04-23

    Abstract: 一种液化天然气船独立液货舱绝热层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所述液化天然气船独立液货舱绝热层系统包括预制绝热板模块,所述预制绝热板模块包括防溅屏板和聚氨酯泡沫绝热板;连续安装的所述防溅屏板和粘贴在相邻两块防溅屏板之间的间隙缝之上的用于密封的弹性次屏壁薄膜密封接头形成次屏壁层;保护层、填充绝热材料、固定螺栓、螺母和密封垫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IMO B型液货舱的隔热问题。

    B型独立LNG液货舱绝热层安装固定机构及固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4328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79504.3

    申请日:2014-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B型独立LNG液货舱绝热层安装固定机构,包括联接钢板以及左右对称固定于联接钢板上的两组固定件,其中,每一组固定件均包括:长螺栓、短螺栓、第一垫圈、第二垫圈、第三垫圈、第四垫圈、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第四螺母以及金属圆盘。该固定机构支撑整个聚氨酯绝热层和固定绝热层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同时还提供了绝热层安装固定方法。长螺栓的下端直接焊接在主屏壁钢板上,短螺栓上端到达绝热层的外侧,因此该固定机构贯穿整个绝热层,船舶在实际运行中时,固定机构的上下端温度差很大,该机构设计为两段结构,可以减少沿着螺栓体轴向的漏热量,整个固定机构嵌在两个木块中,相互配合可以固定住绝热层的各个部件的位置。

    矿井软体救生舱用无外界电源空调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30563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292739.0

    申请日:201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软体救生舱用无外界电源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剂工质的闭式循环制冷系统和由发电机-蓄电池组成的电力储存系统,无需任何外接电源;循环制冷系统为闭式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蒸发器、毛细管、室外冷凝器,并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发电机-蓄电池组成的电力系统包括手动传动机构、直流发电机、蓄电池和风扇。在舱内人员做功时,发电机带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风扇,并向蓄电池充电,而在舱内人员休息时,发电机作为动力机构,由蓄电池供电,带动压缩机运转,同时蓄电池也向风扇供电,维持循环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所述的制冷循环和电力循环相互耦合,共同调节舱内空气温度。

    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193663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284842.6

    申请日:2010-09-17

    Abstract: 一种制冷机技术领域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所述的整流元件均布于回热器的内部,包括:导流层、整流层和过渡层,其中:以过渡层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整流层和导流层,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所述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本发明以改善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回热器内部气流分布,提高回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防护热板装置用线热源式加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38861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55460.0

    申请日:2010-08-17

    Abstract: 一种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的防护热板装置用线热源式加热器,包括:加热板、防护板、电加热丝和固定销钉,其中:加热板固定设置于防护板的中央,若干固定销钉的一端径向设置于加热板的侧面,固定销钉的另一端位于防护板的槽孔中,套有陶瓷套管的电加热丝位于加热板和防护板的凹槽内。本发明提高了线热源式加热器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减少了加热板径向的辐射换热,提高了导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

    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1936630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84842.6

    申请日:2010-09-17

    Abstract: 一种制冷机技术领域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所述的整流元件均布于回热器的内部,包括:导流层、整流层和过渡层,其中:以过渡层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整流层和导流层,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所述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本发明以改善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回热器内部气流分布,提高回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组合热管换热器
    8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6589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307503.2

    申请日:2009-09-23

    Inventor: 巨永林 王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75

    Abstract: 一种制冷技术领域的组合热管换热器,包括:箱体、隔板、若干热管和热管固定结构,其中:箱体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天然气进口管路、制冷剂出口管路以及制冷剂进口管路、液化天然气出口管路,隔板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一端的天然气进口管路和制冷剂出口管路之间,隔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箱体内部另一端的制冷剂进口管路和液化天然气出口管路之间,热管固定结构固定设置于隔板上,热管与热管固定结构相连接并与隔板相垂直。本发明集成了热管的高导热性的特点,克服了目前工业中普通换热器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缺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