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91498A
公开(公告)日:2003-01-15
申请号:CN00815037.0
申请日:2000-11-03
Applicant: 菲利浦石油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128 , B01J21/063 , B01J21/066 , B01J23/26 , B01J31/122 , B01J31/14 , B01J35/0006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4/69 , C08F2500/12 , C08F2500/05 , C08F4/6341 , C08F2500/07 , C08F210/14
Abstract: 一种催化剂体系组合物,包括一种负载在氧化硅-氧化钛载体上的铬化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剂体系已经用一氧化碳还原,和一种助催化剂,选自下述物质:i)烷基锂化合物;ii)与至少一种选自烷基锌化合物、烷基铝化合物、烷基硼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金属烷基化物结合的二烷基铝烷氧化物和iii)它们的混合物,这种催化剂体系组合物可用来聚合烯烃,制得一种具有降低熔体指数和//或高负荷熔体指数的低密度聚合物。这种催化剂体系也可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一起使用以聚合烯烃。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这些催化剂体系组合物的聚合方法。由采用本发明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体系的聚合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降低的高负荷熔体指数,降低的熔体指数,提高的蓬松堆积密度,可用作生产用于薄膜和/或吹塑应用的双峰值分子量树脂的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268139A
公开(公告)日:2000-09-27
申请号:CN98808411.2
申请日:1998-08-20
Applicant: BASF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165 , B01J31/2208 , B01J31/2265 , B01J31/24 , B01J31/2404 , B01J2231/14 , B01J2231/543 , B01J2531/0288 , B01J2531/821 , C07F15/0046
Abstract: 通式Ⅰ或Ⅳ的钌配合物RuX2(=CH-CH2R)L1L2(Ⅰ),RuXY(=CH-CH2R)L1L2(Ⅳ),其中X,Y是阴离子配位体,R是氢或一种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或C6-C20-芳基以及L1和L2是相互无关的、非荷电的电子供体配位体;由以下步骤制备(a)RuX3与L1和L2在一种惰性溶剂中,在一种还原剂和氢的存在下反应,以及(b)在水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与通式Ⅱ的化合物反应R-C≡CH(Ⅱ),其中R如前面所定义,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在中间体分离之后,与HY,[HL1]Y或[HL2]Y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268073A
公开(公告)日:2000-09-27
申请号:CN97182207.7
申请日:1997-05-22
Applicant: 菲利浦石油公司
Abstract: 使铝氧烷与在适合的配体中有烯属不饱和的取代基的第4—6族金属茂混合形成液体催化剂,在所述液体催化剂上进行烯烃的预聚,使所得含固体金属茂的催化剂与反应混合物分离产生催化剂溶液制备催化剂,其中所述预聚在低于15℃恒温下进行和/或使所得含固体金属茂的催化剂与颗粒状聚乙烯混合。还公开了用本发明固体催化剂的烯烃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244199A
公开(公告)日:2000-02-09
申请号:CN97181296.9
申请日:1997-11-10
Applicant: 加州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2404 , B01J31/2265 , B01J31/2295 , B01J31/24 , B01J2231/14 , B01J2231/54 , B01J2231/543 , B01J2531/821 , B01J2531/825 , C07F15/002 , C07F15/0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良好的收率从容易获得的原料中合成高度活性的钌和锇碳烯复分解催化剂。可被合成的催化剂为通式(Ⅰ),其中:M为钌或锇,X和X1独立地为阴离子配位体,L和L1为任何中性电子给体配位体,R和R1每一个为氢或以下取代基中之一:C2-C20链烯基、C2-C20炔基、C1-C20烷基、芳基、C1-C20羧酸酯、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氧基、C2-C20炔氧基、芳氧基、C2-C20烷氧基羰基、C1-C20烷硫基、C1-C20烷基磺酰基和C1-C20烷基亚磺酰基。所述取代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一个以上选自C1-C5烷基、卤素、C1-C5烷氧基和芳基的基团所取代。当取代芳基基团为苯基时,还可以进一步被一个或一个以上选自卤素、C1-C5烷基或C1-C5烷氧基的基团所取代。同时还公开了用于乙烯基亚烷基催化剂(其中R为氢,R1为-CHCR12R13)和非乙烯基亚烷基催化剂的具体合成方案。除了容易合成外(通常是一步合成),反应一般都可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进行,而所得的产物通常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大量的合成后提纯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2A
公开(公告)日:1997-08-20
申请号:CN95195015.0
申请日:1995-08-16
Applicant: 美孚石油公司
Inventor: T·E·诺林 , S·D·施赖根贝格尔 , P·P·希罗达卡 , G·O·齐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2295 , B01J31/122 , B01J31/128 , B01J31/143 , B01J31/1616 , B01J2531/46 , B01J2531/48 , B01J2531/49 , C08F4/65904 , C08F4/65912 , C08F4/65916 , C08F10/00 , Y02P20/588 , Y10S526/943
Abstract: 将双金属催化剂与至少含双金属催化剂中一种金属组分的补充催化剂结合使用,以控制宽态或双态分子量分布烯烃树脂产物中重量分数的比例。该双金属催化剂产生宽或双态分子量分布聚烯烃树脂,该树脂的组成取决于产生HMW/LMW组分的两种催化剂组分的浓度比。由单一金属组分组成的补充催化剂按补充HMW/LMW组分量的不足所需的比例加入,加入的补充催化剂的类型取决于需要增加双金属催化剂产生的HMW组分还是LMW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4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42126.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嘉兴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1/00 , C07B41/06 , C07C45/38 , C07C47/54 , C07C47/542 , C07C47/55 , C07C47/02 , C07C47/232 , C07C47/228 , C07C47/21 , C07C47/575 , C07C201/12 , C07C205/44 , C07D213/48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铜盐与双功能配体结合的醇氧化催化体系,由以下过程制备得到:首先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和硼氢化钠还原反应制得N,N,N‑三甲基乙二胺与吡啶、噻吩或苯结合的含N有机分子,然后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含TEMPO和上述含N有机分子的双功能配体,并将其与铜盐结合形成催化体系。本发明反应产率高,底物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仅使用2mol%的催化剂,TOF最高可达50h‑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00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80029175.2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诺瓦化学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描述了有机金属配合物,其可用作预聚合催化剂,所述预聚合催化剂可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的一部分。催化剂体系可用于乙烯的聚合,其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C3‑12α‑烯烃共聚单体一起聚合。有机金属配合物大致由式I表示:#imgabs0#其中L是含有连接P和Cy的连续原子链的桥接基团,其中连续链含有2或3个原子,并且Cy是环戊二烯基型配体。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在高温下在溶液相聚合方法中有效地使乙烯与α‑烯烃聚合,并产生具有高分子量和高α‑烯烃结合度的乙烯共聚物。还描述了预金属化化合物、金属化方法和制造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聚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7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1235409.8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缺陷型”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催化材料以“缺陷型”多孔晶体材料为载体,将磁性纳米粒与脂肪酶包裹在其内部形成,所述“缺陷型”多孔晶体材料由Zn基与2‑甲醛咪唑经酸刻蚀形成。本发明是以金属有机框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化酶材料,将脂肪酶和磁性纳米粒包裹在其内部,制备得复合催化材料,再利用酸对复合催化材料进行刻蚀,并将“缺陷型”复合催化材料应用到无溶剂体系的植物甾醇的酯化反应中,催化酯化反应得到植物甾醇酯产品。本发明的复合催化材料不仅能够在无溶剂体系高效催化植物甾醇的酯化反应,还能提高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可以实现多次回收利用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