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6960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80017499.1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喜恩吉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冈伸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3/14 , B29C39/00 , B29C43/00 , B29C43/006 , B29D99/0092 , B29L2031/58 , D04H3/16
Abstract: 缩短脱模时间。本构造体2为除了其押出方向的两个端面外的四面中的三面或四面的表面硬化之际形成,密度通常较其它区域为高,具有上方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四面(参照图9、图10),以及经过裁切加工的两个端面(参照图11),总计六面,该构造体2乃是由以下工序所构成的成形方法而成形。(1)以模型3压缩构造体2的压缩工序、(2)以热媒将构造体2热软化的热软化工序、(3)以冷媒直接强制冷却构造体2,让组织硬化的硬化工序、(4)将构造体2自模型3脱模的脱模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48762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80038784.0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SIKA技术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1/42 , D04H1/50 , D04H3/005 , D04H3/03 , Y10T428/1362 , Y10T442/609 , Y10T442/659 , Y10T442/69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连续长丝非织造网,其中网的长丝包含可膨胀热塑性材料和涉及由所述连续长丝非织造网制造的垫子。网或垫子可有利地用于密封应用,因为其可被切成所需的尺寸且插入空腔中。在那个阶段,网或垫子容许将其他流体引入所述空腔中和从所述空腔中排出,而在稍后的阶段,可膨胀的热塑性材料可被活化且发泡以填充整个空腔的一部分。该密封阻止了空气、水或噪音侵入空腔和空腔后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91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080060615.3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特雷维拉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8/06 , C08L23/04 , C08L23/10 , D01F8/12 , D01F8/14 , D04H1/00 , D04H1/4382 , D04H1/544 , D04H3/147 , H01M2/162 , Y10T428/249921 , Y10T428/2904 , Y10T428/2924 , Y10T428/2927 , Y10T428/2929 , Y10T428/2931 , Y10T442/608 , Y10T442/629 , Y10T442/637 , Y10T442/638 , Y10T442/64 , Y10T442/6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双组分纤维、包含所述新的双组分纤维的无纺织物以及由其制成的卫生用品。所述双组分纤维含有基于聚乙烯的树脂,所述基于聚乙烯的树脂在纵向上连续地形成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并具有下述特征:共聚单体分布常数大于约45,重结晶温度在85℃和110℃之间,0.1rad/sec时的tanδ值为约15至50,以及0.1rad/秒时的复数粘度为1400Pa.sec以下。包含本发明的新双组分纤维的无纺织物不仅柔软性极好,而且强度高,并且由于较高的产量和需要的能量较少,可以以较低成本以商业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952860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92031.1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纤维制品生产工艺的技术领域,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原辅料包括聚丙烯树脂和助剂微囊;将原辅料经过搅拌器搅拌;通过真空吸料器将混合好的原辅料连续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原辅料由螺杆挤压机熔融压缩,经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熔体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计量泵;计量泵定量输出熔体,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在热轧机的碾轧作用下,纤网形成无纺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微胶囊与纤维混合的多功能无纺布的生产方法的技术问题,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也简化无纺布生产制造时印染助剂等的添加工序,提高了无纺布的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提高无纺布的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89926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5277.8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廊坊中纺新元无纺材料有限公司 , 广州容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岛型双组份纺粘长丝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设计方案构思是:以适合作为双组份或多组份纺丝海组份聚合物中的一种为海组份,如COPET或PET,以适合作为双组份或多组份纺丝岛组份聚合物中的一种为岛组份,如PET或PA,利用相应的海岛型纺丝组件,熔融纺丝后直接成网,再采用机械固网、化学粘合固网或热粘合固网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加固后制成非织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6687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63063.0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吴江市品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大良
IPC: D04H1/42 , D04H1/4234 , D04H3/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辐射无纺布,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无纺布是由无纺布本体,银纤维和亚麻纤维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的无纺布本体占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无纺布的质量百分比的41%-48%,所述的银纤维占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无纺布的质量百分比的30%-36%,所述的亚麻纤维占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无纺布的质量百分比的22%-23%。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得无纺布具有防辐射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39747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3605.X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LA-PTMC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纺丝原液,然后进行电纺丝,收集纤维膜,真空干燥,即得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纳米纤维薄膜,其中PDLLA-PTMC在纺丝液中的浓度为10%-25%w/w。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是一种具有仿天然细胞外基质的形状记忆薄膜,能为细胞提供生长、增殖以及分化的理想微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3061039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440162.8
申请日:2006-02-23
Applicant: 奥特拉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D04H1/4382 , D04H3/005 , D01D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5/01 , C08J3/201 , C08J3/226 , C08J2323/02 , C08J2423/00 , C08L23/06 , C08L101/00 , C08L2201/00 , D01D1/065 , D01F1/10 , D04H1/42 , F28D20/023 , Y02E60/145 , Y10T428/249924 , C08L2666/02
Abstract: 公开了聚合物复合材料和制造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混合含相变材料的一组微胶囊与分散聚合物材料,形成第一共混物。分散聚合物材料的潜热为至少40J/g和转变温度范围为0℃-50℃。加工第一共混物,形成聚合物复合材料。可形成各种形状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例如粒料、纤维、薄片、片材、膜、棒等等。该聚合物复合材料可原样使用或者掺入到其中希望调热性能的各种制品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965851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06444.3
申请日:2012-11-26
Applicant: 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Inventor: 聂松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基本连续的熔纺纤维的非织造薄片的工艺,通过挤压含至少30%重量低I V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可熔纺聚合物,在至少为6000m/min的速率下牵伸挤压出的纤维长丝,将纤维长丝铺设到收集表面上,和将纤维长丝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非织造薄片。本发明还提供包含至少30%重量有特性粘度小于0.62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非织造薄片,该薄片有单位重量小于125g/m2和抓样牵伸强度至少为0.7N(g/m2)。
-
公开(公告)号:CN102918191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180015990.0
申请日:2011-03-17
Applicant: 纳幕尔杜邦公司
Inventor: L.克里什纳墨菲 , J.C.里特 , J.M.波利诺 , M.T.波蒂格尔 , J.C.豪 , D.M.小劳拉 , H.V.萨米尔森 , R.J.杜夫 , Z-Z.黄 , Z.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双组分纤维的无纺纤维网。所述纤维具有第一聚芳硫醚(PAS)组分和聚合物组分中每一种的连续相。聚合物组分也可为第二聚芳硫醚。所述第一聚芳硫醚组分包含锡或锌添加剂或二者皆有,并且任何给定纤维的第一聚芳硫醚组分至少部分地暴露于该纤维的外表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