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443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90649.0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23C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幅度提高飞行粒子气化的低功率等离子喷涂的方法,使用喷涂系统进行等离子喷涂,喷涂时控制涂层沉积压力低于500Pa;其中,喷涂时在等离子喷枪体外辅助设置聚束罩,所述聚束罩呈筒状,聚束罩一端通过螺纹孔与等离子喷枪喷嘴直接相连;聚束罩中设有一个喇叭状通道,喇叭状通道的入口的直径为喷嘴出口处直径的1-5倍;喇叭状通道的出口内径大于或等于20mm;喇叭状通道的长度为50-150mm。该方法采用常规等离子喷涂系统,利用在低于500Pa的条件下进行沉积,通过控制喷枪出口处等离子射流的径向尺寸,提高等离子射流中心区域的温度,从而大幅度等离子射流中粉末的加热程度,实现更多的气相沉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412408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110276457.1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FC电解质表面微凸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阳极和电解质构成的半电池加热至500-1000℃,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方法,将粒径1-50μm的表层熔化而芯部未熔化的粒子喷涂至电解质表面,粒子撞击电解质基体后熔化部分沿电解质基体表面流动将固态芯部与电解质基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电解质表面微凸结构;电解质为离子导体或质子导体,粒子的导电率大于或等于电解质的导电率。本发明通过沉积电解质陶瓷颗粒而构筑微凸结构电解质表面的方法来扩大电解质表面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有效反应区域,实现电极性能的提高;可适用于包括平板和管状结构SOFC在内的各种电池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3103473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5723.9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喷涂制备耐冲蚀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的方法,将表面熔化的液固两相颗粒碰撞并沉积在基体表面,控制基体表面温度使液固两相颗粒中的液态部分凝固时形成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相结构,基体表面与液固两相颗粒中的固相颗粒之间形成有效结合;后续液固两相颗粒沉积到已经沉积的颗粒表面,逐渐累加形成具有孔隙结构的沉积层;将颗粒尺寸小于沉积层孔隙结构的填充粉末或该填充粉末的前驱体,通过固相或悬浮液的状态填充到沉积层的连通孔隙中,获得具有耐冲蚀、高温可磨耗的封严涂层。该方法制备出的封严涂层材料可选择范围广,孔隙在涂层中分布均匀,成本较低且方法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059327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96518.8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IPC: B22D11/059 , C23C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结晶器表面导热耐磨涂层的制备方法,涉及材料加工、冶金、机械等领域。该方法以Ni、Al、耐磨陶瓷颗粒及高导热陶瓷颗粒为原料,通过球磨方法制备出合金粉末,采用冷喷涂在基体上沉积涂层,并通过热扩散合金化处理制备出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结构涂层。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结构涂层,以Ni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与铜板基材之间结合良好且自身具有较好的高温耐磨损性能、所添加的高硬度耐磨陶瓷颗粒可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所添加高导热陶瓷颗粒及其与基体相的良好界面结合可有效提高涂层的导热性能,能够降低涂层的温度梯度,进而增强涂层的耐热震以及冲击磨损性能。该涂层在连铸结晶器表面强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135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710018640.5
申请日:2007-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韧超硬的纳米金属陶瓷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采用冷喷涂方法,以高压氦气等为加速气体,将以纳米金属陶瓷为基的金属陶瓷粉末或含有生成纳米级陶瓷析出相的成分的金属陶瓷粉末喷涂沉积,制备亚稳结构的金属陶瓷;通过热扩散处理,使亚稳结构的金属陶瓷中的陶瓷相与金属相、金属相与金属相以及喷涂粉末变形粒子之间的界面处发生扩散和界面反应,得到高强高韧超硬纳米金属陶瓷基金属陶瓷。所制备的金属陶瓷,以常规微米亚微米陶瓷相为硬化增强相,以具有高强高硬特点的纳米金属陶瓷为基体,在实现金属陶瓷材料具有高强高硬的同时,兼具高韧特性,具有更加优越的耐磨损性能,是制备高强高韧高耐磨金属陶瓷涂层的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071829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17979.3
申请日:2007-06-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薄膜的制造方法,以纳米结构复合型TiO2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喷涂法在导电玻璃上沉积薄膜,经后处理形成多孔TiO2薄膜。该方法制造的TiO2薄膜具有新颖的多尺度孔道结构特征,即同时具有较小尺寸孔道和较大尺寸孔道,特别有利于染料向薄膜内部的扩散与吸附,有利于电解质载流子在薄膜内的传递,对于固体或准固体电解质的电池,该薄膜还利于电解质渗透扩散进入薄膜内部。从根本上避免了薄膜裂纹和泡孔等诸多形式的缺陷,薄膜均匀,薄膜与基体结合优异,薄膜厚度可在2μm~50μm范围内灵活调控,其工艺简单灵活、量产成本低廉,可控性好,采用此薄膜组装的电池性能在若干性能方面可优于传统方法制备薄膜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845371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41953.8
申请日:2006-03-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管电池组的结构,该单管电池组的最内层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多孔金属陶瓷支撑体,支撑体外侧为一层多孔的陶瓷绝缘层,绝缘层外为互相串联的多个单电池元,每个单电池元至少包括阳极,电解质和阴极基本结构层。支撑体上互相串联的多个单电池元与支撑体两侧的开口区和闭口区共构成一个各单电池元互相串联的单管电池组。此单管电池组的突出结构特点是在支撑体上可以通过多个单电池元的串联以实现小电流、高电压输出,支撑体(金属陶瓷管)不仅起到支撑作用,其通过对其闭口区的设计还可以解决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高温密封问题,同时,支撑体(金属陶瓷管)还兼具传输电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731616A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200510043103.7
申请日:2005-08-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层的制造方法,该电解质层是通过熔融或半熔状态的粒子束流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经扁平化后形成扁平化粒子依次堆积而成的。扁平化的粒子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扁平化粒子重叠区域达到部分化学结合,结合率超过扁平化粒子表面积的50%以上,由此制备的电解质层垂直于电解质层表面方向的电导率为电解质块材电导率的一半以上。如果对由此设计制造的电解质层再配合后致密化处理,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气密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解质层的电导率和扁平粒子的结合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可简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造工艺,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235983C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03114692.9
申请日:2003-04-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结构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的制备方法,涉及化工、环境和材料加工领域,以含钛的有机盐、无机盐、纳米粉末、纳米非晶无定形钛化合物为原料,采用液体热喷涂法,在基体上制备纳米结构TiO2光催化涂层。按本发明制备的TiO2涂层具有优越的光催化性能。其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可控性好、对基体影响小。本发明的实施将有效简化纳米结构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的制备工艺,降低其制造成本,尤其是在制备纳米结构涂层时实现了一次性成形,可以不需纳米结构粉末原料。在液体热喷涂中,基体的温度可以控制在100℃以下,对基体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用本发明将为纳米结构二氧化钛在各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223552C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3114442.X
申请日:2003-01-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材料表面制备陶瓷与有机粘结剂材料构成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热喷涂方法制备陶瓷涂层,然后再用有机粘结剂浸渗,使有机粘结剂从涂层的表面渗入整个涂层的气孔内,并可以达到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将涂层内的空隙充分填充,并将未完全结合在一起的粒子以及涂层与基体界面粘结在一起,而构成陶瓷与有机粘结剂复合材料涂层。该复合涂层可以广泛用于电力、化工等领域,能够有效提高单一陶瓷涂层的耐磨性、强度、耐腐蚀、绝缘与密封等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