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
    6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65957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1754566.0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包括:主壳体;风道组件,设于主壳体的内腔中,风道组件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轮;侧板,设于主壳体的内腔内并独立于风道组件,且与风道组件相邻设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安装支架及驱动件,驱动件通过驱动安装支架安装于侧板,驱动件与风轮传动连接,用以驱动风轮转动而产生气流。上述电暖器,由于驱动组件安装于侧板上而与风道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因此有效避免了驱动件带动风道组件等结构共振,从而降低了电暖器的工作噪音,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暖器
    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99149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0832697.X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和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电热膜片和电热膜固定架,电热膜固定架包括设置在电热膜片左右侧的侧支板,还包括发热体支架,发热体支架一侧与侧支板固定连接,发热体支架包括底板,与电热膜片接触的底板上设置固定柱,固定柱穿过电热膜片上的卡孔,固定柱的端部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暖器的电热膜片通过发热体支架固定在两侧的侧支板上,该固定方式的固定牢固,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大大减少,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温控器支架、温控器组件、取暖器侧板组件和取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2204734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858822.4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器支架、温控器组件、取暖器侧板组件和取暖器,取暖器包括温控器和侧板,侧板上设有导流孔,侧板能够与壳体一起围成加热腔,加热腔成型在侧板内侧,温控器设置在侧板外侧,温控器的感温面与导流孔相对间隔设置。在正常使用时,取暖器中自然上升的热量中作用在感温面上的能量较少,进而可以采用参数值较低的温控器,也不会出现误保护的情况。基于温控器的参数值较低,从而使得取暖器在非正常覆盖,热量横向穿过导流孔冲击感温面时,温控器能够迅速反应而断开电路,对取暖器起到断电保护的作用。进而,以兼顾非正常覆盖时保护的灵敏性和避免正常使用时出现误保护的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取暖器及其晾衣组件
    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0472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667354.2

    申请日:2020-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及其晾衣组件,取暖器晾衣组件包括取暖器上盖、内晾衣单元和外晾衣单元,所述取暖器上盖上设有两对转动连接位,所述内晾衣单元的两衣架臂与其中一对转动连接位对应转动连接,所述外晾衣单元的两衣架臂与另一对转动连接位对应转动连接,当所述内晾衣单元和所述外晾衣单元转动收纳在所述取暖器上盖上时,所述内晾衣单元位于所述外晾衣单元的两衣架臂之间,使得收纳状态下取暖器整体结构简洁。所述衣架臂相对于转动连接位转动的轴线为X轴,所述衣架臂相对于所述取暖器上盖沿X轴移动的自由度被限定。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内晾衣单元和/或所述外晾衣单元在轴向上摇晃甚至脱落的情况发生,提高晾晒衣物时支撑的稳定性。

    一种电暖器
    6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132594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22451423.6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该电暖器包括发热体;发热体;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两端,与所述发热体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具有收纳于所述发热体的收纳位置和伸出所述发热体的支撑位置。如此,通过将支撑部设置为可展开和可收纳的双状态,在装配时可直接安装完成,并将安装好之后的支撑部收纳于电暖器,从而可以在生产装配时节约包装箱空间,方便运输。并且,在用户不使用电暖器之后,可直接将支撑部旋转到支撑部的收纳状态,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存放,节省占用空间。在使用时,直接将支撑部旋转伸出电暖器即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电暖器组件
    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903037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216454.3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组件,包括电暖器本体、第一晾衣杆和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由此,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在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时,是通过两者之间角度变化实现的,从而收纳状态时不必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的长度,进而在具备晾衣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电暖器的外形尺寸。(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暖器
    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95103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143597.6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该电暖器包括发热体;支撑组件,与所述发热体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收纳于所述发热体的收纳状态和伸出所述发热体的工作状态。如此,通过将支撑组件设置为可展开和可收纳的双状态,从而在装配时可直接安装完成,并将安装好之后的支撑组件收纳于电暖器,从而可以在生产装配时节约包装箱空间,方便运输。并且,在用户不使用电暖器之后,可直接将支撑组件旋转到支撑组件的收纳状态,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存放,节省占用空间。在使用时,直接将支撑组件旋转伸出电暖器即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和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1600855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216063.1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设置在壳体两侧出风口处,两侧出风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调节结构移动,分别和第一蜗舌、第二蜗舌搭接,从而调节出风口。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外壳底部设置有如以上所述的可调出风口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出风口装置采用一种辐射加强制对流与可控风向的遥杆组件,既可以在转动遥杆组件时调节出风口方向,增加对流效果,也可以改变送风距离,调节温度辐射范围,使用户可以更大范围的利用电暖器进行取暖,根据用户需求选取最佳取暖位置,多样化,优化用户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器网罩组件及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1345492U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22137493.4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器网罩组件,包括带有第一网孔的网罩、带有第二网孔的盖板;所述网罩与盖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网罩与盖板之间设有紧固装置,通过调整出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二者孔道重合度之后,再用紧固装置进行锁紧,从而实现经过网罩和盖板的热媒介的散热面积的改变。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壳体中安装的散热器,所述壳体上连接有上述的电器网罩组件,因该网罩可无极调节两个网孔对孔后的通道面积,用户在使用电暖器时可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调整网孔面积,提升取暖效果;当产品不用时,可根据自己需求,将网孔关闭,防止灰尘与杂物通过网孔落入整机,影响用户使用舒适度。

    一种衣架结构和衣架组件及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1290255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2178387.0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架结构和衣架组件及电暖器,包括:衣杆;滑动组件,包括:内轨件,与衣杆固定连接;外轨组件,包括基部和扣合部,基部和扣合部组合形成容置腔,适于内轨件在容置腔内运动;内轨件和外轨组件设有相互配合的滑轨,内轨件和外轨组件至少两者之一上设置有限位件,沿内轨件和外轨组件两者另一上设置的配合部进行运动。内轨件和外轨组件可以通过互相配合的滑轨,实现可伸缩运动,使衣杆与安装位置的距离可调,减小了衣架结构的所占的空间,结构简单便于用户使用。外轨组件中构成容置腔的基部与扣合部分离设置,便于带有限位件和配合部的结构预先安装设置,避免限位件对外轨组件的结构限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