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回热器和磁制冷装置
    6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542886U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22010171.6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回热器和磁制冷装置。该磁回热器包括壳体(1)和至少两个容纳结构,容纳结构具有容纳磁工质的容纳空间,至少两个容纳结构沿着换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壳体(1)内,各容纳结构相互独立,并且能够单独打开或者关闭,容纳结构具有通道壁(2),通道壁(2)能够供换热流体通过,并且能够阻止磁工质通过。根据本申请的磁回热器,能够有效避免不同居里温度的磁工质在填入、取出或者工作过程中混合在一起,导致不同居里温度的材料无法区分的问题。

    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99405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2887193.4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该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本体和排气管路,压缩机本体包括排气口,排气管路包括第一排气管段、第二排气管段和第三排气管段,第一排气管段与排气口连接,第二排气管段包括开口朝向压缩机本体底部的U形跨越段,U形跨越段的底部从压缩机本体的顶部上方跨过压缩机本体,第一排气管段连接至第二排气管段的U形跨越段第一侧的管路上,第三排气管段连接至第二排气管段的U形跨越段第二侧的管路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能够通过对管路结构优化使得管路与压缩机的刚度在合理的范围,既满足了管路的运输应力的测试要求,也满足了管路运行应力的测试要求。

    磁制冷装置
    6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631055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513034.4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第一磁热单元、第二磁热单元和驱动机构,第一磁热单元包括第一磁热材料,第二磁热单元包括第二磁热材料,第一磁热材料的居里温度与第二磁热材料的居里温度不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调整第一磁热单元和第二磁热单元与磁场发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磁热单元位于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区域内,第二磁热单元位于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区域外,或者使第一磁热单元位于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区域外,第二磁热单元位于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区域内。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磁热材料的切换,使得接入系统中的磁热材料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保证磁制冷装置的工作性能。

    磁制冷装置和磁制冷系统
    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63105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512557.7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和磁制冷系统。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第一磁制冷组件(1)和第二磁制冷组件(2),第一磁制冷组件(1)包括第一电磁铁磁场发生器(3)和第一磁热单元(4),第一磁热单元(4)设置在第一电磁铁磁场发生器(3)的工作区域内,第二磁制冷组件(2)包括永磁体磁场发生器(5)和第二磁热单元(6),第二磁热单元(6)设置在永磁体磁场发生器(5)的工作区域内,第一磁热单元(4)和第二磁热单元(6)内的磁热材料的居里温度不同。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在环境温度偏离现有磁热材料工作温区时,选择与该环境温度匹配的磁热材料,降低流阻,提高磁热材料工作效率。

    磁制冷装置和磁制冷系统
    6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631053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505331.4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和磁制冷系统。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磁制冷组件,磁制冷组件包括磁场发生器(10)、致动器(30)和磁蓄冷器(20),磁蓄冷器(20)包括磁热单元,致动器(30)被配置为调节磁蓄冷器(20)与磁场发生器(10)的相对位置,磁热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磁热材料组件,至少两个磁热材料组件内的磁热材料的居里温度不同,至少两个磁热材料组件沿着磁蓄冷器(20)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磁热材料的切换,使得接入系统中的磁热材料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保证磁制冷装置的工作性能。

    可穿戴空调
    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70656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225101.9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空调。该可穿戴空调包括壳体(1)、冷热送风模块和音频模块,壳体(1)具有穿戴侧和环境侧,壳体(1)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环境侧风道(2)和人体侧风道(3),环境侧风道(2)和人体侧风道(3)通过间隔部(4)间隔开,冷热送风模块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设置在环境侧风道(2)内,第二换热部设置在人体侧风道(3)内。根据本申请的可穿戴空调,能够避免冷热风掺混,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磁制冷装置
    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99260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2539438.0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和蓄冷床(1),磁场发生器形成环形的磁场发生区域,磁场发生区域包括沿周向交替排布的加磁区域和去磁区域,至少两个蓄冷床(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磁场发生区域内,并且沿着磁场发生区域的周向排布,磁制冷装置对应于加磁区域设置有热风风道,对应于去磁区域设置有冷风风道,气流在热风风道内与位于加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在冷风风道内与位于去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直接与气流进行换热,省去换热流体及其回路,简化磁制冷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

    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
    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8958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381746.2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其中一种磁热泵组件,包括磁热泵、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中的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磁热泵具有的蓄冷器进行热交换,还包括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所述冷却室壳体、加热室壳体分别处于所述磁热泵的两端,且所述冷却室壳体、磁热泵、加热室壳体依次贯通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分别处于所述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将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与磁热泵集成于一体,使磁热泵组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简化其在洗烘一体机中的组装工序,也能够便于对洗烘一体机内部空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装置
    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0036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419486.3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定子组件,包括磁轭外筒和至少两个永磁体;还包括转子组件,且转子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内周设置有转动芯部,电磁线圈能够被通电驱动转子组件转动;还包括蓄冷器,蓄冷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至少两个的磁工质腔,磁工质腔中容置有磁工质,蓄冷器与转子组件连接、随着转子组件转动而一体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将电磁场永磁场两种磁场发生方式进行结合,使得磁场气隙处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时解决了单纯永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体积大、驱动功耗大、频率低的问题,和采用单纯电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发热量大,能耗低等问题,使得体积得到减小的同时发热量减小,降低了功耗,提高了系统能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磁场发生器及磁制冷机
    7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00443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1228896.3

    申请日:2019-07-29

    Inventor: 张谱辉 罗胜 杨蓉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场发生器及磁制冷机。磁场发生器包括轴、电磁组件和永磁组件,电磁组件设置有多组,每组电磁组件包含有多个围绕轴圆周分布的线圈,不同电磁组件之间的线圈沿平行于轴的方向一一正对设置;永磁组件包括设置于相邻两组电磁组件之间永磁体,可绕轴的轴线自由转动,永磁体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正对线圈的状态和偏离线圈的状态,永磁体与电磁组件之间形成有气隙。磁场发生器减化了永磁体磁路的复杂结构,降低了组装难度。电磁组件不仅通过电磁线圈中的电流的通断实现在气隙处形成加磁区和去磁区,同时,电磁线圈对永磁体的吸力使之转动到正对电磁线圈的位置加强磁场,从而形成加磁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