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44317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473.8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52 , H01M10/613 , H01M10/623 , H01M10/643 , H01M10/658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组(1)具有:二次电池;将二次电池收容于内部的成型体(11);设置于二次电池与成型体的内表面之间,抑制成型体的外表面的温度上升的升温抑制层(13);和设置于二次电池与升温抑制层之间,在发生了来自二次电池的漏出物的情况下堵住该漏出物的阻挡层(12)。由此,在发生了熔融物等的内容物从二次电池流出那样的异常的情况下,防止内容物流出到电池组外部,抑制电池组表面的温度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017229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80114969.9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2 , H01M2/1066 , H01M2/109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电子设备具备壳体、电子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嵌合二次电池的电池嵌合部的电池收纳部、设置在电池收纳部的表面的发泡剂含有层、以及嵌合在电池嵌合部中的二次电池。发泡剂含有层通常层厚较小,在电池万一发热的情况下成为层厚较大的发泡层,呈现良好的绝热性能。由此,能够得到以高水准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薄壁化的设计自由度、和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便携电子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981729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980110564.8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4/483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A)准备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12)的集电体(11)的工序;(B)通过使蒸发了的原料从相对于集电体(11)的表面的法线倾斜的方向(E)入射,在多个凸部(12)上形成对应的多个柱状体(14)的工序;和(C)通过使多个柱状体(14)氧化,形成含有原料的氧化物的多个活性物质体(18)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76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6823.6
申请日:2008-11-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 , H01M2/26 , H01M4/64 ,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极板组和非水电解质,所述极板组具有正极、负极、配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与正极相连接的正极引线、及与负极相连接的负极引线。所述极板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为750Wh/L以上,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中的至少一方的截面积为5.5×10 -5 ~1.2×10 -2 cm 2 。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23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6780.1
申请日:2008-10-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M4/134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具有集电体以及形成于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含有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理论容量密度超过833mAh/cm 3 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层的BET比表面积为5m 2 /g~80m 2 /g。
-
公开(公告)号:CN100559647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710185136.4
申请日:2007-10-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665 , H01M4/70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10/04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在相当于电极体的最外周的部分上具有集电体露出部的负极,通过在该集电体露出部上析出或沉积金属锂,使该金属锂和集电体露出部的其它部分接合、或者使金属锂彼此之间接合,由此固定负极的两个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0511822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80001052.4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53 , B22F1/0003 , B22F2998/00 , C04B35/532 , C04B35/58092 , C04B2235/404 , C04B2235/428 , C22C1/0491 , C22C32/0084 , H01M2/1673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2 , H01M4/463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 B22F9/002 , B22F2009/043 , B22F1/0044
Abstract: 通过抑制负极活性材料在充电期间的膨胀和相对于常规隔膜增加隔膜中耐热树脂的含量,提供具有优异安全性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包含化合物颗粒的负极活性材料;和具有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隔膜,所述化合物颗粒包含选自Si、Sn、Al和Zn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所述第一多孔层包含聚烯烃并且所述第二多孔层包含耐热树脂。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第一多孔层,所述隔膜包含10-60重量份所述第二多孔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5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8620.4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4/661 , H01M10/0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负极的制造方法、负极的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中,在集电体上形成含有金属元素M、和选自氧、氮、碳之中的至少任一种的元素A的活性物质层。向该活性物质层照射X射线,对由活性物质层产生的荧光X射线中元素A的Kα线的强度和金属元素M的Kα线的强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测定。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作的负极的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主电源是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8619.1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0021 , C23C14/10 , C23C14/547 , C23C14/562 , H01M4/0421 , H01M4/139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70 , H01M10/0404 , H01M10/428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负极的制造方法、负极的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中,在输送的集电体表面和比集电体更快地被输送的测量用集电体的表面分别形成由具有红外特性吸收的材料构成的活性物质层和测量用活性物质层;然后将红外线照射在测量用活性物质层上,至少为推定所述测量用活性物质层的组成而对反射的红外线的波数进行测定。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作的负极的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主电源是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160683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680001390.8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46 , H01M2/1653 , H01M2/1686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它具有包含复合氧化锂的正极材料混合物、负极、聚烯烃隔膜、非水电解液、以及介于该正极和该负极之间的耐热绝缘层。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在200℃下的推算生热率不高于50W/kg。该正极和该负极与介于其间的该隔膜和该耐热绝缘层卷绕在一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