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5371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14239.4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屋面雨水收集池及其雨水控制收集使用方法,属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领域,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的下半部分壁面采用透明玻璃钢;雨水收集池的左侧安装有PVC消音管,右侧从上往下铺设有花草、壤土、硅藻土、土工布层、蓄水层以及海绵条;海绵条的一端伸入至蓄水层,另一端伸入至雨水收集池的内部;雨水收集池的右端底部安装有水泵,右壁面靠上一端设有溢流管;水泵的一端通过雨水管道连接有喷灌装置和喷泉;溢流管的一端连接有草坪。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渗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以及景观等多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6717.1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1/74 , C02F1/66 , C02F1/36 , C02F1/62 , C02F1/24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装置,涉及废水处理领域。一种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两侧下端分别接通有进水管、排水管,还包括:多个超声波换能器,等距安装在所述处理池的下端,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输入端与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电缆电性相接;本发明在污水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处理性和处理效率;利用喷气产生的气泡实现沉淀杂质的上浮清理,避免了传统沉淀工艺中需要使用大型沉淀池和复杂的刮泥设备进行污泥清理的繁琐过程,减少了人工干预和设备运行的复杂性,同时也降低了清理过程中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46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35982.5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装置,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支撑腿、水箱、处理机构、过滤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底座上侧设置有支撑腿,且底座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底座上侧设置有处理机构,且处理机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位于支撑腿上,且处理机构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水箱上侧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与处理机构之间相互配合;该装置处理机构通过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的作用,处理机构实现了对废水和处理剂的充分混合和搅拌,以促进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这个过程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以提高处理效果,处理完成的水通过过滤机构进行二次过滤,实现了对水的有效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70496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18866.5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3/02 , C02F1/467 , C02F1/44 , C02F101/3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催化还原‑生物降解耦合处理废水装置及处理方法,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废水排送底箱,废水排水底箱的内部底端安装设置有抽取泵,通过在稳压直流电源、阴极、阳极、RO滤分离膜组、耦合反应箱、生物填料箱和光催化反应堆配合下,启动稳压直流电源,使得阴极和阳极所施加的电压≤10V,便于阴极和阳极所产生的导电粒子和绝缘粒子对废水内部的有机物进行电催化还原降解作业,保障废水处理的净化度,保障废水COD值的去除率达到92%,接着在RO滤分离膜组的电导率配合下,对阴极和阳极所作业对废水进行处理后的废水,再次进行重金属去除,进一步保障废水COD值的去除率达到95.4%,同时便于保障废水降解池对废水的处理作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239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68490.1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处理工业废水有机物的装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支撑腿、反冲洗过滤机构和反应机构,所述壳体下方四角设置有支撑腿,壳体上侧开设有凹槽,且壳体上侧于凹槽内设置有反应机构,且反应机构上侧设置有反冲洗过滤机构,所述壳体两侧上方设置有滤杂架,滤杂架两侧设置有输送管,且壳体一侧下方嵌入设置有排液管,两侧所述输送管与排液管之间相互配合;该装置通过反应机构可以实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混合搅拌和过滤分离功能,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处理效果,且通过反冲洗过滤机构能够通过滤架、活性炭过滤层和缓流板等组件的配合,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保证过滤效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872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34702.9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3/02 , C02F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装置,具体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套筒层,所述套筒层顶部轴心处活动安装有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顶部中间活动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外表面右侧活动安装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远离筒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物技术领域。该应用于水处理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装置,通过筛分板内部的槽体对颗粒状的污水泥块等进行过滤,且主柱带动拨动盘旋转,拨动盘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作用下,拨动盘底部的处理条与污水中的泥块相作用,从而保证水体的快速分解,提升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力,加速了水中的降解效果,对比现有技术,具有简单操作,执行力度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473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778396.5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A01D4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荷花杆收割收集装置,包括船体,还包括与船体连接的收割装置;收割装置包括环状可拆卸收集槽、旋转辅助收集装置、缓震装置、齿轮传动升降装置和切割刀片组;环状可拆卸收集槽通过齿轮传动升降装置与船体连接;环状可拆卸收集槽前部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辅助收集装置;缓震装置安装在所述齿轮传动升降装置齿轮上方连接升降臂处;所述的升降臂的上方设置有滑轮;滑轮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船体与环状可拆卸收集槽的钢丝;所述的钢丝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船体上的摇杆,另一端与环状可拆卸收集槽固定连接。本装置大大提高人工清理收集枯萎荷花杆的效率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植荷花水体中荷花杆收割不便和导致的有机质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6716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717401.1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A01K61/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公开了一种防止清道夫鱼吸食鱼卵的人工鱼巢,包括底层沉卵性人工鱼巢,底层沉卵性人工鱼巢包括至少两个结构相同体积相同或体积不同的并由高到低叠放在一起的中空长方体产卵层,放在最底层的底部产卵层内部设有网格型垫板,在网格内放置集卵盒,四周设置开设有上层孔洞和下层孔洞,集卵盒的开口处设有透明左挡板和透明右挡板,透明左挡板和所述透明右挡板均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固定设置,在透明右挡板上设置有透明挂板。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清道夫鱼吸食鱼卵。为了增加人工鱼巢在水体中的立体布置,在底部人工鱼巢上还挂设可以悬浮在水体中的粘性卵人工鱼巢。
-
公开(公告)号:CN11048263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746449.5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1/28 , C02F1/0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治理梯田面源污染的装置,其旨在通过该装置对梯田排水沟中的污水进行处理来降低水中N、P浓度和有机农药浓度,使梯田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该装置包含排水沟过滤装置,顶部处理层、中部处理层、底部处理层、多功能处理球和用于装置固定的基座。顶部处理层、中部处理层和底部处理层这三个区域都填充有多功能处理球在底板,且通过水过滤通道组合为一体。污水通过排水沟过滤后从顶部的入水口进入处理装置,依次经过顶部、中部和底部三个区域的处理,每个区域由于结构设计可以使污水停留更长时间来得到充分的处理,最后从底部的排水口排入下一级梯田供水。如此循环往复,有利于梯田的供水和节水,处理了梯田的面源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871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00495.4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自动絮凝沉淀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澄清池(1)、絮凝池(2)和进水组件;澄清池(1)上端设有集水槽(5)、下端设有排泥口(11),并且排泥口(11)处设有排泥组件;絮凝池(2)为U型结构,并架设在澄清池(1)内部;进水组件设置在絮凝池(2)的左端上部,包括进水腔(3),所述进水腔(3)上设有与外界连接的进水管(31)和流向絮凝池(2)内部的出水口(32),所述出水口(32)的出水角度与絮凝池(2)内壁成0‑30°角度倾斜。本U型自动絮凝沉淀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将絮凝池和澄清池有效结合为一体,减少水处理占用空间,而且不借用外力,实现水处理的絮凝、沉淀和分离,更加高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