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9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82173.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流源输出电流的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用户设定的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化,得到模拟信号,并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并基于放大信号,生成目标电路的目标信号;对交流市电进行直流转化,得到直流电压,根据目标信号和直流电压,得到目标电路的初始电压信号;获取目标电路的串联负反馈电路,并基于串联负反馈电路对初始电压信号进行反馈调节,得到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系统误差校正,得到校正信号,并对校正信号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目标电路的稳定电流,并将稳定电流作为直流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直流电流源的稳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0707758.9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存储器寿命测试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如何检测电能表存储器的寿命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对存储器执行电特性测试,判断存储器与探针卡是否接触良好;若是,对存储器执行初始化测试,确定存储器的数据保持能力测试数据;对存储器进行循环擦写,得到擦写测试数据;在循环擦写过程中执行功能校验测试、擦写速度测试和编程窗口测试,获取循环测试数据;根据数据保持能力测试数据、擦写测试数据和循环测试数据,确定存储器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541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47553.2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18/241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于电能计量器的计量性能分类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获取电能计量器的历史归一数据、实际电能数据和第一电能损耗值后,采用历史归一数据、实际电能数据和第一电能损耗值构建电能计量器的能量守恒模型;采用所述能量守恒模型和预设的拓扑神经网络计算关于计量性能的能量误差值;按照预设的风险决策树根据所述能量误差值对电能计量器的计量性能进行分类,得到关于计量性能的分类结果。本发明可以利用电能计量器的历史归一数据和实际电能数据构建能量守恒模型,根据能量守恒模型和预设的拓扑神经网络计算电能计量器的能量误差值,并基于能量误差值对电能计量器的计量性能进行分类来确定计量性能,从而能提升检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4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402190.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力用户的碳排放量检测方法及设备,通过获取用户侧在目标周期内的实时净发电功率和用电电能脉冲数,并利用预设的碳排放因子模型,根据实时净发电功率,确定用户侧在目标周期内的平均碳排放因子,以能够考虑用户的自有分布式电源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确定用户侧的平均碳排放因子,避免低压配电网无实时潮流计算的情况,从而降低针对低压配电网的用户侧碳排放量的检测难度;最后根据平均碳排放因子和用电电能脉冲数,生成用户侧在目标周期内的第一碳排放量,实现用户侧的碳排放量检测,以一定周期为计算单位能够避免超大规模的数据计算,进一步降低检测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56053.5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H02J13/00 , H04W84/18 , H04L67/1095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组网的站间系统数据同步方法,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变电站间的拓扑关系和连接关系,各采集终端进行5G无线通信组网连接至云平台服务器,在云平台服务器上部署消息服务器,各采集终端通过MQTT协议注册至云平台服务器,实现电力系统自组网,根据拓扑关系,建立站间数据流矩阵模型,根据站间数据流矩阵模型和数据共享需求,获得模型任务参数,各采集终端根据模型任务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共享任务处理,获得共享数据;根据接收的共享数据,获得广域信息数据,各采集终端订阅自身所需的广域信息数据,完成电力系统变电站间的数据同步。本实施例实现了数据同步,避免终端系统资源浪费,减轻主站系统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15905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07531.0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14 , G06Q50/06 , G06Q10/0639 , G06Q10/0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馈线的线损异常评估方法及装置,通过构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损特征指标体系,将收集的线路区域的配电网线损数据和线损特征指标数据用于训练LSTM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最优配电网线损预测模型,以使基于最优配电网线损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线损特征指标数据的线损预测,得到并基于第一配电网线损预测数据,生成配电网线损的线损合理置信区间;基于线损合理置信区间和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对第一配电网线损预测数据聚类,获取疑似异常馈线,并通过计算疑似异常馈线的异常系数,实现对配电网线损异常程度的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创建异常系数评估线损异常程度,能提高对配电网线损异常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61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73727.X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日前碳排放因子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变电站之间的拓扑连接信息及历史碳排放因子数据;通过预设的数据预处理方式及数据归一化对所述历史碳排放因子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时序数据,在根据预设的时间标签及多维数据处理方式,对所述时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维数据,通过预设的预测模型对所述高维数据及所述拓扑连接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日前碳排放因子预测值,提高碳排放因子预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76994.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16/2458 , H02J3/06 , G06F16/248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发电连接关系和变电站支路连接关系;获取电力系统的实时潮流功率;计算实际发电量和变电站实际潮流功率;确定电力系统的线路碳源节点并确定与线路碳源节点相连的变电站组;构建分布式碳排放解耦计算模型;将实际发电量和变电站实际潮流功率作为分布式碳排放解耦计算模型的输入,计算变电站组的碳排放数据组;根据变电站碳排放数据组获取待监测的变电站碳排放数据,完成对变电站的碳排放监测。本方法将实时潮流功率和分布式计算结合,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变电站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满足对变电站碳排放的高效、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61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09881.9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维全链路的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根据计量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设备和各个主站的运行指标数据,对应构建设备健康度评价模型和软件健康度评价模型,并结合设备健康度评价模型和软件健康度评价模型,构建运维全链路故障监测模型,以利用运维全链路故障监测模型对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运维全链路故障监测,能够高效监测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维全链路的故障及潜在故障,将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提升至“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06411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307667.6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能表推拉力测试装置,包括施压机构;施压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安装座的施压装置以及传动杆;传动杆外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与安装座连接;传动杆外壁设置有感应块,固定套内壁设置有感应片;施压机构还包括指示元件,指示元件根据感应块移动至不同的感应片时发出对应的指示信号;指示元件均与感应块以及感应片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通过设置由施压装置、传动杆和固定套等部件构成的施力机构,配合感应块以及多个感应片和指示元件的使用,能够利用指示元件发生的指示信号的不同来了解当前的施压量值,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测试现场就能够对施压量值进行直观掌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