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4284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1370606.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频率支撑能力的储能电站参与调峰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储能电站的控制系统采集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电压、电网侧网架数据等必要数据作为输入,在不考虑平衡节点的情况下将电网频率偏移量作为自变量引入潮流计算公式,将其偏移影响引入到潮流计算公式中,以此新的潮流计算公式为基础,考察储能电站的不同控制策略对电网潮流的影响,储能电站的充放电功率变化将反应在电网频率偏移量中;继而利用最优潮流计算方法求解得到储能电站的调控策略;该储能电站的调控策略在考虑储能调峰能够削减电网运行成本的同时,也考虑储能对电网系统发生故障后的频率支撑作用,体现了储能电站削峰填谷和故障支撑的多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09453.2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一次调频的储能控制器参数优化选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确定待优化时段并读取该时段可再生能源与负荷预测功率,计算阶跃型扰动功率值,结合电力系统统一频率模型,建立面向一次调频的储能控制器参数优化模型,兼顾频率控制效果和储能动作深度与频繁程度;通过求解所建立的储能控制器参数优化模型,得到储能在未来待优化时段参与一次调频的优化控制参数,并在对应时段到来时将参数投入运行,从而实现了对储能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
-
公开(公告)号:CN113052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14710.1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装置,首先基于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有功出力计算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然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确定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最后基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容量极限对所述配电网的承载力进行评估。本申请考虑了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差异及其对配电网整体承载能力的影响,且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点的短路比实现配电网承载力的评估,避免配电网出现震荡问题,且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有助于配电网中新能源的新建和扩建,能够为分布式新能源的优化布局和有序接入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53094.6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光储容量优化方法与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数据;步骤2),获取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和参数;步骤3),采用灵敏度分析算法计算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潮流。本发明主要用于优化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系统的接入容量,这对配电网规划、维护或升级有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6313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05046.X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原因分析方法。现有研究对引起换相失败的原因分析较为片面,或单纯的分析电压幅值下降、相位移动等因素,或忽略原因的分析侧重于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或直接分析多落点输电系统间的相互影响。本发明克服了以往换相失败原因分析不全面、单阶段分析较为片面的缺点,如不能考虑二次换相失败的发生,忽略谐波和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等。本发明将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的换相失败过程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对于引起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其在交直流互联系统发生故障时实现互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95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3144.7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为提升跟网储能变流器次‑超同步稳定性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电网装备控制领域,针对现有控制方式在提升次‑超同步振荡抑制能力方面不足的问题,本申请提出提升跟网储能变流器次‑超同步稳定性能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对获得的交流端口电压瞬时值进行傅里叶分析,得到各个频次的电压分量幅值,进行标幺化,判断是否为振荡频率;采用双比例‑积分控制生成其抑制电压,并将生成后的抑制电压与跟网储能变流器的常规生成电压进行叠加,生成调制系统的参考值;采用PWM调制,产生跟网储能变流器中各IGBT的触发脉冲。本申请只利用振荡谐波电压即可灵活地对各次振荡谐波进行抑制,显著提升跟网储能变流器的次‑超同步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5376.7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孙景钌 , 马骏超 , 潘福荣 , 奚洪磊 , 陆承宇 , 项烨鋆 , 彭琰 , 周震宇 , 潘星 , 俞凯 , 瞿合祚 , 王晨旭 , 胡长洪 , 刘津源 , 陆千毅 , 陈晓雷 , 赖欢欢 , 臧怡宁 , 朱启伟 , 车印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临气象预报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发电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获取目标发电区域中目标光伏电力设备的历史功率数据;对历史气象数据和历史功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数据集;基于引入特征对比损失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构建初始气象功率预测模型,并根据特征数据集对初始气象功率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气象功率预测模型;获取目标发电区域的短临气象预报数据,并将短临气象预报数据输入目标气象功率预测模型进行功率预测,得到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目标光伏电力设备在超短期内功率输出的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89741.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6 , H02J3/38 ,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7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光伏典型场景的电力系统备用随机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预测的光伏功率概率数据并将不同分位数对应的数据组成序列,利用线性插值法得到光伏功率累积分布函数以计算光伏预测功率;利用高斯Copula函数构建满足光伏功率时序相关性的多元分布函数,并通过蒙特卡洛抽样以得到多个光伏功率预测场景;基于K‑means++算法对光伏功率预测场景进行削减以得到多个光伏典型场景;基于运行成本、备用成本和启停成本构建目标函数并获取预设的备用随机优化条件,以构建多光伏典型场景下的电力系统备用随机优化模型。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还为系统的安全运行调度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62901.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谐波抑制技术领域,公开了海上风电场并网侧有源谐振抑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克服传统控制策略的局限性。本发明方法包括将高压有源谐振抑制装置和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系统等效为一复合系统;获取并网点电压矢量和海上风电场电流矢量进行采样处理,得到各次谐振分别对应的并网点电压和海上风电场电流从而构建得到复合系统的复合矢量;基于复合矢量对每次谐振确定抑制模式,计算高压有源谐振抑制装置各次输出的电流谐波分量控制值和总输出电流控制值,并生成驱动信号以实现海上风电场并网侧有源谐振抑制。本发明实现了并网线路谐波电流与电网背景谐波电压两个控制目标的解耦,从而提高海上风电场的电能质量,优化并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23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1235904.9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储联合电站参与主能量和调频的协同运行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协同运行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计算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的调频响应性能;构建主能量和调频信号下火储联合电站双层运行模型;采用约束松弛理论将构建的双层模型的下层模型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并采用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本发明一方面将主能量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联合优化出清,相比独立出清方式保障了市场调节资源的更优调配;另一方面利用储能系统的快速调节能力有效提升了传统火电机组的调频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