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62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25572.1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随机矩阵分解的用电行为智能推荐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用户用电行为预测信息;基于全局全量信息,结合所述采集的用户历史用电行为预测信息,对用户推荐用电方式。通过用电行为智能推荐系统直接面向用户侧,通过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利用用电行为智能推荐系统使得用户主动参与负荷需求响应,需求侧的电力用户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用电行为主动参与需求响应,电力系统也可以实现电力的优化配置、节能环保,平稳电力系统负荷,最终达到用户和电力系统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1100990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61525.7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博弈模型的电采暖分布式协作方法,所述协作方法包括:电网公司与电采暖用户互动的信息;电网公司为电采暖用户匹配连接的过程;电采暖用户所辖的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与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之间互动的信息;以及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与分散式电采暖负荷之间博弈的过程。本发明协商后最终所削减的任务量达到电网公司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805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698658.7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电量预测方法和装置,基于预先训练得到的变量获取实时数据;基于所述变量对应的实时数据采用Ridge回归法进行预测,得到用电量预测值;训练得到的变量是基于历史用电量数据、经济数据、交通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两步变量筛选得到与用电量相关度最高的变量,预测效果好,且提高了预测精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长期预测时,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拟合效果较好,而且对于数据量大的场合和数据量小的场合都适用,在数据量小的场合不会在训练集上过拟合,拟合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小,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8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391955.7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规划区域内停车位置的坐标确定规划区域内充电站位置;根据规划区域内充电站位置与规划区域内停车位置的距离确定规划区域内充电站的充电连接器数量;将所述规划区域内充电站位置及各充电站的充电连接器数量作为规划方案,并利用该规划方案对规划区域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本发明通过规划区域内停车位置确定充电站位置、充电站位置与停车位置距离确定充电连接器数量,进而得到充电站规划方案,解决了充电站规划不合理造成的资源资金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08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245518.6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15 , G06K9/622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资源动态分群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需求响应资源对应特征间的欧氏距离获取需求响应资源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而利用所述需求响应资源初始聚类中心对需求响应资源进行分群,克服现有需求响应资源动态分群技术分群结果不精准的缺陷,获取精确、合理的需求响应资源分群结果,提高发电备用容量的计算可靠性,促进电网有序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947179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115458.6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包括:基础配置模块、测试管理模块和报告输出模块;所述基础配置模块,用于对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模板的组装、系统常量设置,以及对用例进行拓展和修改;所述测试管理模块,用于提供测试过程配置和测试执行入口与测试过程监测;所述报告输出模块,用于将测试记录和预设的测试通过标准进行对比,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解决了启动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一致性测试规范等标准文件的编制时,缺少相应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的问题,为需求响应的发展扫除障碍并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46252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458214.8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外接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终端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外接设备发送的Heartbeat信息包,并存储到与相应外接设备对应的唯一存储空间中;根据最后两次接收到的Heartbeat信息包中的外接设备发送时间,确定最后两次外接设备发送Heartbeat信息包的时间差;根据所述时间差确定外接设备的在线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化了Heartbeat信息包的内容,节省了Heartbeat信息包数据存储空间,加快了外接设备实时状态的在线监测速度,同时简化了外接设备与终端的主从关系,提高了外接设备实时状态的监测效率,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5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17052.3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用电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电力供需协同政策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利用演化博弈模型确定电力供需协同政策中各博弈主体的收益函数;利用各博弈主体的收益函数构建各博弈主体的复制动态方程;利用各博弈主体的复制动态方程计算得到电力供需协同政策的均衡点,并根据电力供需协同政策的均衡点确定提升电力供需协同政策稳定性的稳定条件;利用稳定条件优化电力供需协同政策;演化博弈模型为利用电力供需协同政策中的数据构建。本发明实现了电力供需协同过程中各博弈主体对策略实施效果的定量分析,考虑了各博弈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提高了电力供需协同政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为相关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9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41135.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43/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对通信节点的可信通信等级进行准确判定,满足各层级间通信安全等级差异化的要求,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个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32060.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杭州倍联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川子 , 张兴华 , 王鑫 , 王辉东 , 王峰渊 , 李磊 , 刘强 , 李建锋 , 麻立群 , 向新宇 , 孙微庭 , 芦鹏飞 , 陈奕 , 陈晓刚 , 刘宏伟 , 马闯 , 李昂 , 张鹏飞 , 陈宋宋 , 李卓然 , 耿光超 , 杨强 , 李乃一 , 夏霖 , 冯涛 , 卜家俊 , 姚博 , 罗庆 , 吕卓 , 俞侃
IPC: H02J3/00 , G05B19/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智低碳建筑的能源调控系统、方法、设备、介质和产品,系统包括智慧能源中心和电网,智慧能源中心用于根据建筑环境数据、探测到的人员体感数据,基于预设的建筑环境数据、人员体感数据、达到目标舒适度所需的用电设备最低电气能耗之间构建的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建筑内人员行动轨迹所经空间内的用电设备控制参数;根据建筑环境数据、用电设备控制参数、建筑的历史用电变化数据,和建筑管理者输入的用电需求,生成建筑能源需求预测数据并反馈至电网。本发明利用数智化手段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灵活、动态调整电气能耗,通过建筑的能源管控技术创新,实现既有建筑的低碳节能改造和提质增效,进而有利于实现近零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