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型避雷器性能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2639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00329.1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型避雷器性能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与避雷器连接的电流传感器,还包括能量收集电路、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微处理单元、通信接口单元和显示单元;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避雷器连接,电流传感器输出端分别与能量收集电路和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输出端与微处理单元的A/D端连接,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单元输出端I/O连接,通信接口单元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单元对应的通信接口连接。本发明利用避雷器泄漏电流,利用能量收集电路,获得避雷器在线监测的能量,进而实现避雷器不需要借助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就地显示避雷器总泄漏电流和总雷击次数。

    一种综合能源配电系统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的功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803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08816.8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配电系统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的功率优化方法,包含获取基础数据、建立模型、确定约束条件、确定调节域,以及利用MATLAB平台以及YALMIP工具箱对综合能源配电系统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的功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输出相关结果等。本发明提供的综合能源配电系统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的功率优化方法在保证各负荷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寻找到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功率优化的能源站能量分配方案;从满足上级电网调控指令的角度考虑能源站的能量供应,建立了以最小化与上级电网交互的实际功率与期望功率偏差为目标函数,以配电系统潮流约束等为约束条件的综合能源配电系统与上级电网交互运行的功率优化模型,基于MATLAB平台以及YALMIP工具箱求解上述模型来确定能源站的能量供应。

    一种无源型避雷器性能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252539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2685507.9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源型避雷器性能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与避雷器连接的电流传感器,还包括能量收集电路、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微处理单元、通信接口单元和显示单元;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避雷器连接,电流传感器输出端分别与能量收集电路和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信号转换电压电路输出端与微处理单元的A/D端连接,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单元输出端I/O连接,通信接口单元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单元对应的通信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避雷器泄漏电流,利用能量收集电路,获得避雷器在线监测的能量,进而实现避雷器不需要借助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就地显示避雷器总泄漏电流和总雷击次数。

    一种钻石型配电网
    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530751U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22023903.2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钻石型配电网,包含多个变电站、多个开关站和多个环网站,所述钻石型配电网采用分层分级的结构,分为由变电站和开关站形成的以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双侧电源四回路就近供电、双环网连接且开环运行的主干网,以及由开关站和环网站形成的以环网站为节点、以开关站为其上级电源的次干网;主干网中变电站按10kV出线间隔配置自愈装置,开关站按母线段设置自愈保护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以开关站双环网为主干网络,具有良好的电源和用户接入适应能力、灵活的站间负荷转移及平衡能力、快速的网络故障自愈能力,同时在中心城区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为实现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奠定坚实基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PTC加热片
    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35628U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120493784.8

    申请日:2011-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元件领域的PTC加热片,包括PTC底片和设置于所述PTC底片表面的波纹状散热条;所述波纹状散热条的波纹为U形波纹。其技术效果是:波纹状散热条的散热面积增大,有助于PTC底片的散热,提高PTC加热片的热效率,避免PTC底片在散热过程中出现温度梯度,保证PTC加热片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提高了PTC加热片的使用寿命。

    一种PTC加热器
    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96006U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120490626.7

    申请日:2011-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家用电器领域的PTC加热器一种PTC加热器,包括若干PTC芯片和若干根长轴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加热片,所述PTC芯片均布在两根长条形加热片之间,所述PTC芯片的两个矩形端面分别与两根长条形加热片长轴方向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长条形加热片的厚度至少大于所述PTC芯片矩形端面的长边的长度,所述PTC芯片矩形端面的长边垂直于所述长条形加热片的底面其技术效果是:两根长条形加热片之间可以设置更多PTC芯片,整个PTC加热器上的PTC芯片密度提高,提升了PTC加热器的功率。

    一种载波调节电路
    7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33536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182273.8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波调节电路,包括电源、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至第三电容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容以及三极管的基极依次串接;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相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的相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五电阻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本实用新型将MCU产生的方波转变成正弦的载波调节电路,并将转化后的正弦信号放大以增强驱动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