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73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310642563.X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相四线制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电气量参数;根据电气量参数计算得到三相负荷电流;根据末节点三相的第一电流计算得到末节点的第一中性线电流;根据每个节点对应的第一电流和三相负荷电流采用向前叠加方式计算得到三相电流;根据第一中性线电流和三相负荷电流计算得到第二中性线电流;根据电气量参数的阻抗数据、首节点的电压幅值、第一电流和第二中性线电流向后推计算得到末节点电压;重新获取电气量参数采用上述前推回代潮流进行迭代计算,直至得到相邻两个末节点电压的电压差值满足收敛条件,则对迭代计算得到各个节点电压进行校正,得到潮流计算结果的电压数据,提高潮流计算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31211.1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和方法,涉及电能质量治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低频模块、高频模块、中性点钳位模块、第一切换模块和第二切换模块;低频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第一切换模块的一端连接,高频模块的输出端口与第二切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第一切换模块的另一端和第二切换模块的另一端通过耦合变压器与电网连接;中性点钳位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滤波器与电网连接,中性点钳位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低频模块的第一端、高频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中性点钳位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低频模块的第二端和高频模块的第二端连接;中性点钳位模块的第三端与低频模块的第三端连接。解决现有电能质量调节器功率密度较低,降低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47815.2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2 , G06F18/243 , G06F18/24 , G06F1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质量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电压暂降同源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筛选出的候选同源暂降事件组成事务,并形成事务表,利用事务表中的各项集的支持度大小筛选出多个频繁项集,以构建事务表对应的标准顺序树,从而减少误导事务的数量,提高电压暂降同源识别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标准顺序树确定每两个所述频繁项集分别对应的候选同源暂降事件的关联规则,对候选同源暂降事件分别对应的电压波形进行波形相似度比较,并判断两个候选同源暂降事件是否为同源暂降事件,从而提高电压暂降事件同源识别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07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984283.7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 G01R31/52 , G01R31/58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序电压的断线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应的电路拓扑图,并实时监控母线零序电压,当母线零序电压超过启动阈值时,构建电路拓扑图对应的复合序网图并求解,得到下游负序电压,将下游负序电压大于预设故障选线阈值的馈线确定为发生单相断线加负荷侧接地故障的故障馈线。从而在保障故障选线的可靠性的同时,简化单相断线加负荷侧接地故障的选线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624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427892.8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台区用户相位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利用采集的第一电压数据和第二电压数据,构建电压数据矩阵,然后分别计算线路损耗误差、干扰误差以及采样时间间隔误差,并基于计算的误差数据构建误差矩阵,利用误差矩阵和电压数据矩阵通过奇异值分解形成关联系数矩阵,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矩阵的元素数据可直接确定所有用户的相序判别结果,不需要逐一比对,而且不需要选择性的采集电压数据,适用性更高,任意时间段的数据都可支撑分析,解决了现有的相似性判定方法,实际操作较为繁琐,识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4759.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15 , G06F18/15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8 , G06F18/213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智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电能质量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S2:构建模型并提取电能质量信号的时域结构特征;S3:进行特征融合与分类;S4:进行模型训练与验证;S5:进行模型测试。以充分挖掘电能质量扰动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对多种电能质量扰动问题的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13578.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配电系统障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配电系统多形态断线故障识别方法和系统,通过对谐波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的判定系数和判定阈值进行微弱故障、断线故障两个层级判定,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新型配电系统中,其中,仅依赖于对谐波信息获取的判定阈值,能够适用于多种形态的断线故障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2705.5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白浩 , 蔡永翔 , 李巍 , 王扬 , 徐敏 , 谈竹奎 , 刘通 , 邓松 , 谈赢杰 , 欧阳广泽 , 杨炜晨 , 吴鹏 , 要若天 , 郑友卓 , 刘亦朋 , 何洪流 , 文贤馗 , 黄如云 , 龙秋风 , 陈宇 , 唐学用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能耦合配电网支撑能力量化评估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多能耦合配电网拓扑模型,分析多能耦合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分别从气网侧与热网侧,构建多能耦合配电网支撑能力量化模型,并分析多能耦合配电网拓扑模型中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个体性差异与季节性因素对支撑能力大小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构建支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估不同场景下多能耦合配电网支撑能力的大小;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场景下支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规划时间尺度下对多能耦合配电网支撑能力的量化评估。提高了配电网对多能耦合资源的利用程度,增强了配电网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278820.1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测试系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校准模块、智能网关测试模块、传感器测试模块和终端测试模块;智能网关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生成测试用例,以对待测智能网关进行测试;传感器测试模块用于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的待测传感器进行测试;终端测试模块用于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的待测终端进行采样精度和遥信分辨率检测;校准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前,获取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中电路的复合误差量,以使得各测试模块根据复合误差量对相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校准。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中不同的设备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0601.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网运行缺失数据填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配电网运行的不完整运行数据生成对应的掩码矩阵和延时矩阵,不完整运行数据包括电压幅值、电压相角、电流幅值、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不完整运行数据、掩码矩阵和延时矩阵对初始对抗生成网络进行数据生成对抗训练,得到优化对抗生成网络,初始对抗生成网络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构建;采用优化对抗生成网络对目标缺失数据进行缺失数据生成,得到填充运行数据。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数据生成机制效率太低,且未考虑数据时空效应的影响,还存在模型准确性问题,导致实际的数据填充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