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数据的压缩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46497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047996.2

    申请日:2012-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样数据的压缩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以采样速率为fs获得的实数据序列,并对所述实数据序列进行时域压缩处理,其中,fs>0;对经时域压缩处理的实数据序列进行分组,每组包括N1个数据,其中,N1=2a,a为自然数;依次对各组实数据序列进行N1点的傅里叶变换,得到带宽为W1的频域数据序列;依次对各组带宽为W1的频域数据序列进行频域压缩处理,得到每组包括N2个数据,带宽为W2的频域数据序列;依次将各组带宽为W2的频域数据序列,进行N2点的反傅里叶变换,得到压缩后的时域数据序列;将各组压缩后的时域数据序列依次相连,得到所述实数据序列对应的压缩结果。本申请可以降低高速率通信系统对设备数据处理速率的要求。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节点数据传送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1454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5055.8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节点数据传送方法,即在全双工节点发送数据时,如果同时接收天线收到了其他节点发送的可以判定为会对当前发送数据造成强干扰的信号,则比较干扰节点与本节点之间的优先级,若干扰节点优先于本节点,则暂停本节点的数据传输;若本节点优先于干扰节点,则根据接收天线提供的信息,判断受干扰数据的位置、长度,重新传送受干扰部分的数据。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节点数据传送装置,包含监听单元、阈值判定单元、高优先级数据发送单元和低优先级数据发送单元。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MIMO上行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接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711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45200.9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模MIMO上行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MIMO接收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大规模MIMO上行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利用匹配滤波得到用户发送的QAM符号的初始第一估计;将当前用户信号第一估计的影响从MIMO检测方程中抵消后,利用压缩感知方法重构稀疏信号;将第一估计和重构信号相加合并后的信号进行硬判决得到第二估计,第二估计用来更新当前的第一估计;对上述过程进行迭代,直到满足迭代终止条件为止;并且采用近似消息传递算法作为压缩感知信号重构算法,同时设定待重构信号先验概率分布为伯努利-均匀分布;本发明具有复杂程度低,易于在当前硬件设备上实现等优点。

    用于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5214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0425.1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IMO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K-Best搜索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利用信道矩阵H和接收向量y构建出搜索树;进行K-Best搜索,得到K条欧式距离最小的存留路径,其对应的欧式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d(s1),…,d(sK);计算出第j发送天线上、第b比特位的最短欧式距离dML(j,b),其中,若dML(j,b)不在K条存留路径中,则令dML(j,b)=d(sK);计算出各比特位的软信息值。所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K-Best处理单元和限幅替代单元,其能够实现所述信号检测方法。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既能够保持K-Best算法复杂度低、易于硬件实现的优点,又能够得到满意的软输出检测性能。

    LTE系统中基于二维插值的信道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483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110282234.6

    申请日:2011-09-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二维插值的信道估计方法,将系统的时频资源划分为相同的模块,由于待估计时频单元的维纳系数矩阵只与待估单元到所用的导频处的时间距离和频率距离有关,且每一个时频单元在模块中有一个相对位置,所以在模块中有相同相对位置的时频单元的维纳系数矩阵是相同的,从而仅需计算一个模块中的插值系数矩阵,可以大大降低计算量。将模块进一步划分为子块,每个子块内仅需计算一次信道响应,可进一步降低计算量。

    基于流水线工作方式的可扩展QR分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465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10345.6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流水线工作方式的可扩展QR分解方法,采用层级级联的结构,各层之间实现流水操作,每一层的两行矩阵数据进行Givens旋转,Givens旋转用CORDIC算法进行,用加法和移位操作实现,层数由矩阵的行数或者列数决定,整个QR分解模块由控制器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数据处理模块的每一层是一个行旋转模块,上一层行旋转模块的输出端口接下一层行旋转模块的输入端口,待分解矩阵数据从第一层行旋转模块的输入端口输入,依次流过各个行旋转模块,各个行旋转模块并行化工作,本发明节约硬件资源,每层内部把CORDIC算法迭代过程进行拆分,构成流水线结构,分时处理多个向量组的旋转操作,提高吞吐率,扩展灵活。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时域人造噪声的设计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7167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9082.5

    申请日:2012-01-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时域人造噪声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系统的子载波个数N、循环前缀的长度NCP和系统的最大延时t,其中,N、NCP和t为自然数;依据所述子载波个数N和循环前缀的长度NCP生成发送端的发送信息;确定加入发送信息中的噪声;将所述发送信息与所述噪声相加,生成混合信号;对所述混合信号进行串并变换,将变换后的信号发送出去。

    一种利用多个异频射频模块实现相关宽带发送信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99984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910078508.2

    申请日:2009-02-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多个异频射频模块实现相关宽带发送信号的方法,属于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发射端相邻两个射频单元在实际发送带宽为B’的宽带信号时,该两个相邻的射频单元的载频f和可能发送的带宽B要满足B1′≤B1,同时上一个射频单元要发送一个频率为的正弦信号,供下一个射频单元对这个正弦信号进行解调,以确定该两个相邻射频单元的相差,此后,下一个射频单元在实际发送过程中,使要发射的宽带信号再旋转一个所述相差的角度,以实现宽带信号的相干发送。本发明解决了发送带宽受限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时延参数的测量精度。

    包括宏蜂窝基站和家用基站的LTE网络无线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9203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503274.4

    申请日:2010-10-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包括宏蜂窝基站和家用基站的LTE网络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家用基站的特征,即允许公开访问或部分允许公开访问或仅允许闭合用户组设备访问的特征,以及进入的家用基站覆盖范围的移动设备的具体情况,根据该移动设备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而采用是否闭合用户组设备的方式来减小下行链路中家用基站对连接到宏蜂窝基站的移动设备的干扰,改善在家用基站覆盖范围内的连接到宏蜂窝基站的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质量。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基于测量和QoS的接纳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53359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10112775.3

    申请日:2006-09-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接纳控制方法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判断业务类型,对尽力而为的业务允许接入;对第1优先级的非申请授予业务以及第3优先级的非实时轮询业务按业务实际带宽与系统已用带宽之和是否小于系统给定带宽判定;对第2优先级的实时轮询业务,先按业务实际带宽如上所述地筛选,其次,再按是否是GPC模式判断,若为GPC模式,则按业务延时判断。本发明同时采用实际带宽与延时结合的接纳控制策略,提高了实时业务服务质量,优化了系统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