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148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19669.1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饱和电抗器元件的电解铝恒电流控制仿真方法,主要是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二极管整流电路的主电路,包括可编程三相电压源、二极管整流器、电解槽负载等;同时在二极管整流器与槽电阻之间搭建恒电流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起到了等效自饱和电抗器的调压作用,实现电解铝整流的恒电流控制。通过本发明建立的仿真模拟系统,可以模拟电解铝二极管整流电路的恒电流控制过程,进而研究电解铝的负荷特性,为建立电解铝负荷模型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54113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25717.X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交直流电网改造后的协调稳定控制方法。在枯大方式电网仿真模型中模拟直流受端近区交流系统的故障风险,并切负荷;判断交直流系统是否恢复稳定,若交直流系统未恢复稳定,则判断直流受端近区交流系统是否存在过电压问题,若直流受端近区交流系统存在过电压问题,则切除近区变电站低压补偿电容器,继续判断直流受端的直流是否闭锁,若直流受端的直流闭锁,则对直流系统配置最后断路器;利用所述枯大方式电网仿真模型,对直流控制保护参数和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并生成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分别利用枯小方式、丰大方式和丰小方式电网仿真模型校核安全稳定控制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669505.5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的倍率确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储能电池的实际充放电深度数据、实际充放电倍率数据及实际循环寿命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储能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次数与倍率的映射关系,利用映射关系以及储能电池投资总成本确定单次充放电成本,根据单次充放电成本以及倍率,确定储能电池的目标倍率,从而利用目标倍率对储能电池采用分批次倍率充放电,不会频繁充放电,延长储能电池使用寿命年限,提高电池使用次数,从而降低单次充放电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507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27633.5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离散设备的高‑中压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潮流方法,包括分别划分高压配电网和中压配电网为上层配电网和下层配电网,分别得到高压配电网优化模型和中压配电网优化模型;分别凸化高压配电网优化模型和中压配电网,得到全局优化模型;分解全局优化模型为一个主问题和多个子问题;分别计算主问题和子问题,得到全局最优解。双层配电网既可通过独立优化调度各自的连续和离散设备,快速解决网内运行问题,也可通过对全局优化模型的计算,求解全网设备的最优调度方案;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的主从分解思路和分支定界法的计算框架,能够高效求解主问题和子问题均包含离散变量的高‑中压配电网优化潮流模型,并保证优化结果的全局最优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17146.0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30 , H02J3/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饱和电抗器可控边界的电解铝外特性建模方法,包括构建电解铝负荷在大闭环反馈运行状态时的等效电路模型,获取所述电路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饱和电抗器压降、变压器高压侧电压波动上限以及下限,得到变压器的调压范围。通过将变压器的调压范围与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对比,以判断电解铝负荷特性,推算出电解铝负荷有功功率‑电压外特性模型。本申请充分考虑了电解铝负荷稳流装置运行在大闭环反馈方式下的饱和电抗器可控约束边界,更加精准的刻画了电解铝负荷的有功‑电压外特性模型,且对于大量电解铝负荷接入电网后,该负荷特性模型更加精准的反映了电解铝负荷对电网所产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26407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36772.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规划方案的运行模拟方法,利用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一约束条件对上层机组进行出力计划安排,获得上层机组的出力计划;利用第二目标函数、第二约束条件和上层机组的出力计划对下层机组进行出力计划安排,获得弃风量;当弃风量小于阈值时,直接输出上、下层机组出力计划与运行模拟结果;当弃风量大于等于阈值时,则利用第三目标函数、第三约束条件和弃风量对上层机组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上层机组的出力计划;依据调整后的上层机组的出力计划对下层机组出力计划安排,输出调整后的上、下层机组出力计划及运行模拟结果。综合考虑上下级调度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使得运行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的运行情况,提高规划方案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475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611092304.0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机量与切机范围搜索方法,包括根据切机预设值C0,确定被切机组;判断切除被切机组后,电力系统是否达到稳定;若电力系统未达到稳定,则将切机预设量C0增加一个失稳搜索步长ΔC0;判断切机预设量C0是否小于最大出力和Cmax;若切机预设量C0小于最大出力和Cmax,则根据改变后后的切机预设量C0重新进行确定被切机组与判断系统稳定性;直至电力系统达到稳定,则此时的切机预设量C0即为待搜索的切机量C,将切机预设量C0的数值赋给切机量C,即完成切机量C的搜索。在获得切机量C的基础上,利用二分法搜索切机量范围。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切机量与切机范围搜索方法,可快速的搜索切机量及切机范围,从而可快速、简易的制定安全稳定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11222519.9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未来电网结构形态分析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力需求预测步骤,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得到电力需求预测信息;电源规划预测步骤,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得到未来电源规划预测信息;未来电力流向分析步骤,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得到未来电力流格局预测信息和未来电网转变预测信息;未来电网结构形态预测步骤,获取未来电力流向分析步骤分析得到的未来电力流格局预测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得到未来电网结构形态预测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综合性的未来电网结构形态分析方法缺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将多种问题等综合考虑,以应用于中国未来电网结构形态演变预测与分析的未来电网结构形态分析预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44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1090730.0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甩负荷及耦合性的电网连锁故障事故链搜索方法,包括:将系统初始化为正常运行工况,并设置初始故障;判断设置故障后的系统是否存在独立系统;通过对所述独立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判断所述独立系统潮流是否收敛;如果所述独立系统潮流不收敛,对所述独立系统进行甩负荷操作;如果所述独立系统潮流收敛,进行后续故障搜索。本发明基于现有连锁故障搜索方法,提出了一种更实际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事故链搜索方法。本发明方法对原有连锁故障搜索框架进行了改进,并对其中的甩负荷策略和后续故障搜索提出了新的求解思路,提高了连锁故障事故链搜索的准确性,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364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88703.1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振荡中心迁移的复合信息失步解列方法及系统,根据电力系统中各线路的 变化值,确定线路中失步振荡中心及其电压幅值;利用广域测量系统测量每条线路两端的电压幅值比和相角差,确定失步振荡中心的位置;根据失步确定位置条件和失步确定电压条件,判断出当前电力系统处于失步状态后,以及检测到失步振荡中心所在线路中存在至少一个整定的失步周期后,由失步解列装置进行解列操作。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失步振荡中心出现迁移的情况,随着振荡中心实时迁移后而重新确定失步振荡中心的位置,实现最精准的解列操作,可避免现有失步解列装置在运行方式改变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