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510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02274.6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网络的计算任务卸载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卫星通信网络的计算任务卸载处理包括:卫星采集判决度量的计算参数集合;所述计算参数集合中包括多个用于计算判决度量的参数;卫星通过所述判决度量的计算参数集合中的参数计算判决度量,以获取判决结果;卫星根据所述判决结果,选择与该判决结果对应的计算任务处理方式,并予以执行所述计算任务处理方式。本发明所述卫星通信网络的计算任务卸载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卫星计算过程简单,复杂度低,对卫星和地面的交互信息需求小,对卫星的能量消耗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3125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17161.8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法、系统、介质及装置,包括向终端配置多个随机接入机会;当两个随机接入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间隔时,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与另一个随机接入机会中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不同;接收终端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信号,在同个随机接入机会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上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在前导码接收窗口中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基于检测到前导码所在的前导码传输资源块之间的时间或频率间隔,确定对应的随机接入机会。本发明用于提高单位时间内可配置的随机接入机会数量,提升卫星可支持的终端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45155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383760.X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3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快速信道切换方法,其中,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备用信道;如果强干扰造成下行传输失败,则终端设备向基站反馈重传指示和备用信道切换指示,备用信道切换指示中包含优选的备用信道索引;基站接收到重传指示和备用信道切换指示后,使用优选并可用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重传;终端设备在优选的备用信道上监听下行数据,直至接收到重传数据。本发明可在出现突发强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的信道切换,从而及时避开干扰频点,尽快完成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4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487046.5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角动量远距离通信的圆环阵列结构及其激励方法,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一组径向均匀圆环阵列和一组切向均匀圆环阵列,径向均匀圆环阵列包括若干个沿该径向均匀圆环阵列所在的第一圆环径向排列且等间隔分布的第一阵元,所有第一阵元的初始电场矢量方向均沿所述第一圆环径向背对或面对该第一圆环的圆心;切向均匀圆环阵列包括若干个沿该切向均匀圆环阵列所在的第二圆环径向排列且等间隔分布的第二阵元,所有第二阵元的初始电场矢量方向均沿所述第二圆环切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布。本发明可以产生多模复用的且具有不同模态值的携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从而有效降低轨道角动量模间干扰,并达到增加传输距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886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04170.8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2/0446 , H04W72/048 , H04W74/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帧的设备的先听后说参数配置方法,其中,基站为终端配置FBE LBT执行次数N,或为终端配置FBE LBT执行次数N和FBE LBT时隙长度;所述基站每次执行上行资源分配时,所述终端执行FBE LBT的次数不超过所述FBE LBT执行次数N;所述终端基于所述FBE LBT时隙长度配置FBE LBT时隙,并在所述FBE LBT时隙中执行FBE LBT信道检测。本发明通过为终端合理地配置FBE LBT参数,满足了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和不同终端的能耗要求,并能够适应于复杂动态的干扰环境,改善了系统的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39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46870.6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7/382 , H04B17/345 , H04W2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382 , H04B17/345 , H04W2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的频谱扫描方法,包括:在帧结构内确定扫频时隙,并在其中进行频谱扫描;将需扫描的扫描频段划分为多个子带;以抽取因子为间隔对数据抽取,抽取出扫描频段中尚未确定干扰情况的子带信号;对抽取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根据得到频谱信号获取其能量值,根据能量值的判断结果确定子带所在的频点的干扰情况;重复上述步直到频谱扫描完整;拼接出整个系统的各频点的干扰情况,并将该情况上报。本发明的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的频谱扫描方法可以降低频谱扫描对用户通信质量和电力无线专网系统的吞吐量的影响避免各个频点的相互干扰,在快速感知频率干扰情况的同时,降低信号采样速率要求和减少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094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862704.8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29 , H04L67/025 , H04L67/1095 , H04L67/10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频谱协同监测系统,包括一用于下发监测任务A的监测控制中心和多个采集并回传频谱数据的监测接收机,监测控制中心和监测接收机之间连接有一监测处理器,其包括协同方案制定模块和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协同方案制定模块根据监测任务A的要求制定调度监测方案B和监测命令C,并根据调度监测方案B进行选择、分组、标号、同步,监测接收机根据监测命令C采集频谱数据;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接收并分析监测接收机回传的频谱数据,并将经过分析的信号数据回传至监测控制中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该系统的频谱监测方法。本发明的频谱监测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扫描周期、频谱分辨率和接收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13402.X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合作缓存的数据选择性缓存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当前用户接收到邻近用户对各数据的请求,或从邻近用户或基站接收到各数据时,记录并更新各数据的请求次数;步骤S2,当前用户根据各数据的请求次数预测各数据未来被请求的概率,以获得各数据的预测概率;步骤S3,当前用户在缓存各数据前,询问并收集邻近用户的内存缓存情况,并结合各数据的大小以及各数据的预测概率,定义各数据的价值;以及步骤S4,若当前用户的内存未满,则缓存接收到的数据,否则,根据各数据的大小以及各数据的价值,利用贪心算法确定是否缓存接收到的数据以替换内存中的原有数据。本发明高效利用了终端有限内存容量,实现了最大化蜂窝流量卸载。
-
公开(公告)号:CN106130655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4946.0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0/548 , H04L2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548 , H04L27/26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比特级处理模块、星座映射模块、轨道角动量调制模块、数字域轨道角动量多模态复用模块、DAC模块、上变频模块以及圆环阵列发射天线;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圆环阵列接收天线、下变频模块、ADC模块、数字域轨道角动量解调及解复用模块以及检测译码模块。本发明实现了物理特征显著区别与传统平面波的涡旋电磁波多模态OAM复用通信技术,并达到了频谱效率与传输速率倍增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扩充了模态复用数提升的空间与潜力。本发明可应用于微波或毫米波频段的多模态OAM复用通信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16256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39051.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L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5/14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双工无线网络中的节点配对与资源竞争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流量平衡性评估、上行参数适配、轮询分片传输、反馈间隙检测、竞争配对尝试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现有全双工网络中的资源竞争与流量匹配、同信道干扰与节点匹配、上行多终端竞争接入等关键问题,在多用户环境下实现了可靠高效的同信道双向传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