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83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2819.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卡轴事故安全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选取最小的DNBR作为瞬态最小DNBR,当瞬态最小DNBR小于预设DNBR阈值时,则获取当前热工水力参数对初始焓升因子进行调整,并调用DNBR计算程序对调整后的焓升因子进行计算;当计算得到的DNBR小于预设DNBR阈值时则将调整后的焓升因子作为新的初始焓升因子,继续执行调用DNBR计算程序的步骤,直至计算得到的DNBR不小于预设DNBR阈值停止,并将对应的焓升因子作为有效焓升因子;基于有效焓升因子从燃料统计曲线中选择对应的燃料棒份额作为卡轴事故下发生DNB的燃料棒份额,自动计算出瞬态中发生DNB的燃料棒份额,无需人工参与,提高卡轴事故分析的效率并降低差错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5986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0167974.1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缓解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后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蒸汽流量高与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低或补偿蒸汽管线压力低符合”信号触发,关闭所有主蒸汽和主给水隔离阀;第二步:“蒸汽管线压力低‑3”信号触发冷却剂泵停运。本发明需要在反应堆保护系统中新增“蒸汽管线压力低‑3”停运冷却剂泵信号。本发明能够显著减缓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中冷却剂的降温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过程中的冷却剂降温速率快的本质问题。本发明通过降低堆芯重返临界后的功率峰值,从而有效降低燃料元件烧毁的风险,达到缓解事故后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6804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68752.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低压安注系统、方法、介质,包括全压补水系统、低压安注系统、ADS卸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全压补水系统的出水端与压力容器的下降环腔连通,低压安注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压力容器的上腔室连通,ADS卸压系统的卸压端与所述压力容器的稳压器的顶部连通,控制系统的信号端分别与所述全压补水系统、所述低压安注系统和所述ADS卸压系统的信号端电连接。本发明中,冷却剂系统压力较高时通过全压补水系统进行堆芯补水,当堆芯补水箱水位降低后,ADS卸压系统阀门开启,通过ADS卸压系统持续进行冷却剂系统卸压,降低堆芯压力,然后通过上腔室注入的低压安注系统进行补水,实现对堆芯长期淹没和有效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01061.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气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余热排出子系统和共用的补水箱,其中,每个余热排出子系统包括:由换热水箱和热交换器组成的换热装置,由下降腔、气冷管、上部环形联箱和下部环形联箱组成的环形气冷器,以及环形气冷器入口电动阀和出口电动阀;将气冷管内的热气体作为上升段,下降腔内的冷气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气体的密度差和位差在环形气冷器和换热装置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流动换热,从而在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实现安全、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61690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418693.1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对所有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卸压事故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核电厂重要状态参数和设备状态情况判定事故发生原因;S2、根据判定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对应措施的排除故障操作;S3、若排除故障操作成功,则执行S31;若排除故障操作不成功,则执行S32;S31、选择完好态的蒸汽发生器并对其进行给水控制操作和排汽控制操作,直到达到冷停堆状态;S32、选择故障态的蒸汽发生器并对其进行给水控制操作,直到达到冷停堆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10001.1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压水堆运行状态下一回路系统超压保护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待设计超压保护系统的压水堆模型;S2、根据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在事故停堆后冷却剂容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安全阀的初始总排量;S3、将步骤S2获得的初始总排量代入步骤S1构建的压水堆模型,基于确定论分析方法核算安全阀的总排量;S4、基于确定论分析方法优化超压保护系统对应的保护信号、稳压器容量和波动管管径;S5、基于概率论确定超压保护系统中的安全阀数量,以及上游管路、下游管路和隔离阀设计。解决现有的超压保护设计主要通过事故后的响应分析来确定导致迭代次数多、周期长,同时难以找出满足安全要求的安全阀总的最小排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12012.X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压水堆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安全注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的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和能动安全注射系统;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利用高度差和密度差将非能动安全注射水箱中的水注入到反应堆压力容器,用于提供高压注射;能动安全注射系统采用安全注射泵从堆坑蓄水池中取水,注入反应堆压力容器,用于提供低压注射。本发明可以实现高、中、低压等不同压力范围需求的全面覆盖,实现安全注射功能的多样性与可靠性,实现系统结构的简化设置,提升小型压水堆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14032.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整体安全系统及其方法,包括由能动安注系统和非能动安注系统组成的安注系统,由能动堆腔注水系统和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组成的堆腔注水系统,由能动安全壳喷淋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组成的安全壳排热系统,由辅助给水系统、汽轮机旁路排放系统、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组成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排热系统。本发明以非能动安全系统作为能动安全系统的补充,充分利用非能动技术,综合考虑核电厂的纵深防御层次与需求,强化了纵深防御,更好地应对核电厂可能出现的预计运行事件、设计基准工况、设计扩展工况(包括严重事故)下的能量移除,大幅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07679.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G21C1/32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反应堆系统及其能量转换方式,包括:反应堆基体111、热管组3、保温层4、电磁泵5、换热器108、回热器110、压缩机111、系统空气入口端113、透平109和系统能量输出端112;所述反应堆基体110内设置有热管组3,所述热管组3上设置有保温层4、电磁泵5和换热器108,所述换热器108上部还设置有换热器出口106和换热器入口107,所述换热器出口106通过透平109与系统能量输出端112连接;所述换热器入口107与回热器110一端连接,所述回热器110另一端通过压缩机111与系统空气入口端113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7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692.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泵辅助驱动的碱金属热管及其传热方法,包括:电源、电磁泵和热管202,所述电磁泵环套在热管202的外表面,电源连接电磁泵;所述热管202还包括:热管包壳4、热管吸液芯5、热管中心气腔6和保温层7;所述热管包壳4内部为热管中心气腔6;热管中心气腔6外壁设置有热管吸液芯5;热管包壳4的外部中部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电磁泵还包括:电磁泵沟槽、初级铁芯201、内层铁芯203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外壁设置有初级铁芯201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内部中心固定有内层铁芯20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