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16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80996.7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污染测量探头装置、系统及方法,属于核辐射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双晶体探头、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探头工作电压控制装置、探头工作温度控制装置、探头窗光照控制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探头工作电压控制装置、双晶体探头依次连接,用于实时控制双晶体探头的工作电压;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探头工作温度控制装置、双晶体探头依次连接,用于实时控制双晶体探头的工作温度等。本方案当出现双晶体探头的表面污染测量异常时;对探测器工作电压的控制、工作温度的控制、探测窗光照强度的控制进行针对性异常故障检测,从而进一步将异常故障进行定位确认,有助于提升双晶体探头的表面污染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00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16717.0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T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子探测器,包括内筒(1)和外筒(2),所述内筒(1)位于所述外筒(2)的内部,所述内筒(1)包括中心电极(11)和外电极(12),所述中心电极(11)包括芯体(111),所述外电极(12)包括内筒外壁(121),所述芯体(111)和所述内筒外壁(121)之间具有腔室(13),所述腔室(13)中具有工作气体,所述芯体(111)的外壁设有镀层,所述镀层由可裂变材料构成。本发明的中子探测器,结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可以提高中子注量率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0681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710709360.2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N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辐照样品传输的直行换向器,包括电机、直排缸、丝杠、载样器;其中,直排缸的外形为长方体。所述的电机与直排缸X轴向的一侧固定连接,丝杠及载样器置于直排缸内,丝杠沿X轴向水平设置于直排缸的X轴心线的正下方,丝杠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直排缸的壁滑动连接,丝杠的另一端穿出直排缸与电机的轴固定连接,丝杠贯穿载样器的中下部并与载样器滑动连接;所述的电机与外接的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的直行换向器作为中子活化样品盒传输装置的重要和关键部组件之一,只需使用一套换向器即能实现样品盒入堆辐照和辐照后的样品盒向多个工作地点转移,有利于提高中子活化样品盒传输装置的紧凑性和样品盒传输的效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69429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810781762.8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CEM‑CFD的二维有限元中子学稳态计算方法。本发明的基于ICEM‑CFD的二维有限元中子学稳态计算方法利用CAD前处理软件ICEM‑CFD对二维堆芯几何做三角形或四边形网格剖分,建立二维中子学稳态有限元方程,在网格上做节点离散并建立离散节点方程,组装系数矩阵,对总体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当前几何及材料布置下的反应堆稳态中子学参数。本发明的基于ICEM‑CFD的二维有限元中子学稳态计算方法提高了二维中子学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精度,对复杂堆芯几何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更加实用的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67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60934.X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T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佩戴式氚取样装置,该氚取样装置包括外壳、布设并固定于外壳内的取样子装置I及取样子装置II;取样子装置I通过微型取样泵的抽取将空气中的氚化水收集于取样瓶I和取样瓶II中,取样子装置II经过微型取样泵的抽取,借助微型催化柱将空气中的氚气氧化为HTO,之后将空气中原有的HTO和氧化后的HTO全部收集于收集瓶III和收集瓶IV中。本发明的佩戴式氚取样装置小巧便携,方便涉氚工作人员佩戴,并能以小时为单位分别获取单个工作人员涉氚操作时所在工位空气中的HTO及全氚(HT和HTO之和)样品,所取样品能够区分人员个体操作时氚摄入的差异,为准确评估人员在涉氚操作时所摄入的氚量提供了装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093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10245.8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H01J49/04 , H01J49/00 , G01N27/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表面电离质谱灯丝碳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反应腔室、真空单元、气源、温度测量单元、真空测量单元、灯丝供电单元和圆形挡板,本发明所提供的碳化装置采用了气流分布均匀性设计,在灯丝支架的一端设置圆形挡板,另一端设置气氛入口,利用微漏阀精确控制进气压力,在保证气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反应气体的消耗量,降低了应用于碳化的碳氢类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还采用了温度精确控制灯丝碳化反应的设计,保证了不同批次灯丝渗碳效果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了碳化工艺的可重复性,为超痕量锕系同位素的高精度质谱分析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5536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8390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IPC: B25B11/00
Abstract: 针对反应堆内圆柱形辐照样品测量时,传统机械手和人工夹持存在夹持不稳、样品易脱落,且人工夹持易遭受γ射线辐射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放射性圆柱体样品测量用气动夹具,包括气动夹持装置、样品定位放置装置、气动操作手柄、空压机,样品定位放置装置包括形状对称且与气动夹持装置底座相匹配的C型底座和便于圆柱样品稳定的凹槽,以实现凹槽的快速定位和样品的快速放置;气动夹持装置包括形状为圆弧形开口且对称布置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实现稳固夹持。空压机通过气管线依次与气动操作手柄、气动夹持装置相连,实现装置的夹持功能。该发明组装简单且能够快速实现圆柱样品的装夹,同时夹持板较薄,测量空间大易实现多点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80470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02828.4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N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氚测量探测器及其测量方法,所述探测器包括:测量室组件、X射线探测器和探测器真空组件;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待测气体的不同组分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室镀金后的测量方法,其主要通过X射线探测器测量氚β射线诱发的X射线的能谱总强度,之后通过氚浓度计算公式进行含氚气体的氚浓度测量。本发明的高浓度氚测量探测器对测量气体压力无特殊要求,探测器有效体积小,泄漏率低,测量室内部做镀金处理,有效减少测量室内壁对氚的吸附产生的记忆效应。本发明提供的高浓度氚测量探测器的探测方法简单易操作,本发明适用于聚变堆DT燃料循环系统高浓度氚的在线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171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118754.1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吸附剂及其制备和对锕系元素废液的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磁性吸附剂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通过聚多巴胺化学将有机配体与磁性纳米材料相结合,构建了具有双层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解决了传统吸附剂固液分离困难、合成步骤繁琐、有机溶剂消耗大等问题。本发明的磁性吸附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对锕系元素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分离速度快、易于循环使用,在核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液的净化与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32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101965.2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C01G43/025 , G21C3/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O2微球合成方法。利用水热法,将醋酸铀酰溶解到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酰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在200℃反应7‑20小时,可以获得UO2微球。该方法可制备出具有纳米晶和封闭孔的UO2微球,UO2微球结晶性好、形貌可调,直径范围为1μm~3μm,表面的纳米晶尺寸范围为50nm‑300nm,内部有封闭孔,这种结构与高燃耗结构极其接近,可应用于未来的核燃料中。高燃耗结构是核燃料在达到很高燃耗下形成的,由200nm‑300nm的UO2晶粒和封闭孔组成,纳米晶有利于提高核燃料的抗辐照损伤能力,封闭孔可以增强保留裂变气体的能力,提高核燃料的安全性,延长核燃料的服役时间,从而提高经济性。通过调节实验条件,该方法还可获得其他形貌的UO2微球应用于催化剂和半导体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