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半导体开关电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88585A

    公开(公告)日:2003-01-01

    申请号:CN02120082.3

    申请日:2002-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6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作成一种使利用2.4GHz以上的高频带的发送侧FET及接收侧FET具有不同的杂质浓度的沟道区的非对称型的电路。为此,将栅极宽度减小到400微米以减小栅极的电容成分,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获得规定的隔离,而且能实现输出所希望的最大线性功率的电路。可是,对失真严格的用户要求来说,功率不足,只控制沟道形成条件,Idss的增加有限。解决方法是:使一个栅极宽度为500微米,并且控制沟道形成条件,从而确保Idss,并确保最大线性输入功率。

    化合物半导体开关电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78340A

    公开(公告)日:2002-11-06

    申请号:CN02119269.3

    申请日:2002-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812 H01L27/0605

    Abstract: 在以往的化合物半导体开关电路装置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插入损耗,而采用了增大栅极宽度Wg,降低FET的导通电阻的设计方法。另外,还采用了在栅极宽度为600微米下得到规定的绝缘的方法。但是,以缩短芯片尺寸为目的,将栅极宽度设为400微米时,存在输出功率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着眼于在2.4GHz以上的高频带下省略分流FET并确保绝缘的设计,并进一步具有发送侧FET和接收侧FET杂质浓度不同的沟道区域的非对称型电路。由此,将栅极宽度降低至400微米,使栅极的电容成分减少,实现可在两个信号路径之间得到规定的绝缘,且输出必要最大功率的电路。

    半导体器件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61562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510394333.1

    申请日:2015-07-07

    Inventor: 三浦喜直

    Abstract: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器件。抑制了由于将晶体管的漏极电极与二极管的阴极电极耦合的配线的电感而导致的在其之间的切换的速度的降低。晶体管和二极管形成在衬底之上。晶体管和二极管布置在第一方向上。衬底还包括形成在其之上的第一配线、第一分支配线和第二分支配线。第一配线在晶体管与二极管之间延伸。第一分支配线形成为在以便与晶体管重叠的方向上从第一配线分支,并且耦合至该晶体管。第二分支配线形成为在以便与二极管重叠的方向上从第一配线分支,并且耦合至该二极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