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45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414943.2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上海云同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38 , D01D5/0069 , D01D5/0076 , D01D5/14 , D01D10/02 , D01F6/18 , D01F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碳纤维前躯体纱线和纳米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制备连续纳米碳纤维前驱体纱线的工艺流程包含:通过静电纺丝形成连续纳米纤维纱线;并且在干燥条件下牵伸纳米纤维纱线,以提高纳米纤维纱线的纤维和分子趋向,进而生产连续纳米碳纤维前驱体纱线。种纳米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形成连续纳米碳纤维纱线前驱体;将纱线前驱体进行至少一种预氧化工艺来形成稳定的纳米纤维纱线;并且将稳定的纳米纤维纱线进行至少一种碳化工艺,进而生产连续纳米碳纤维纱线。
-
公开(公告)号:CN10313216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210049567.9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碳纤维用前体纤维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细旦前体纤维用于制备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碳纤维,其中使用超拉伸法通过常规的单组分喷丝头来制备稳定时间减少的高强度和高弹性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7002297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52684.2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IPC: D01F6/40 , D01F6/18 , D01F9/22 , D01F11/06 , C08F220/44 , C08F220/28 , C08F220/18 , C08F218/04 , C08F2/06 , C08F2/22 , D06M11/38 , D06M13/268 , D06M13/402 , D06M13/352 , D06M13/232 , D06M13/248 , D01D5/08 , D06M1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277 , D01D5/08 , D01D10/02 , D01F6/18 , D01F6/38 , D01F9/225 , D01F11/06 , D01F6/40 , C08F2/06 , C08F2/22 , C08F220/44 , D06M11/38 , D06M13/232 , D06M13/248 , D06M13/268 , D06M13/352 , D06M13/402 , D06M2101/28 , C08F2220/281 , C08F2220/1833 , C08F21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热稳定化的熔纺纤维的方法,其中通过熔融纺丝生产的聚丙烯腈(PAN)纤维或PAN纤维前体在另外含有用于PAN的溶剂的碱性水溶液中处理。同样,本发明涉及可根据该方法生产的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520950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80026929.X
申请日:2014-05-15
Applicant: 意大利学院科技基金会
Inventor: 伊尔凯尔·S·巴耶尔 , 伊利莎·梅莱 , 罗伯托·辛戈拉尼 , 阿萨纳夏·阿萨纳修
IPC: C08F222/32 , D01D5/00 , D01F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33/14 , B05D3/002 , C08F222/32 , D01D5/003 , D01D5/0084 , D01F6/16 , D01F6/18
Abstract: 用于生产聚(氰基丙烯酸酯)的微米纤维或纳米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将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偶极非质子溶剂混合以形成聚(氰基丙烯酸酯)凝胶;‑将凝胶溶解在用于丙烯酸酯的溶剂中,能够形成适于静电纺丝的溶液;以及‑使所得到的溶液经受静电纺丝以形成所述微米纤维或纳米纤维;由于使用熔合热处理,由此获得的微米纤维或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形成粘附至基底的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9293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80041086.0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IPC: D01F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1/09 , D01F6/18 , D01F9/22 , D10B2321/10 , D10B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碳纤维的聚丙烯腈类前体纤维以及制造该纤维的方法,其中,所述聚丙烯腈类前体纤维包含导电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390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180026569.X
申请日:2011-06-07
Applicant: 韦尔豪泽NR公司
Inventor: 保罗·J·比塞特 , 卡罗勒·W·赫里奥特
IPC: D01F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2 , C08L97/005 , D01D1/02 , D01F6/18 , D01F6/54 , D01F9/17 , D01F9/225 , D01F11/06 , Y10T428/2918 , Y10T428/292 , Y10T428/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包含总固体重量的10至45%的木质素、聚丙烯腈或聚丙烯腈共聚物、和溶剂的组合物以形成基于木质素的含聚丙烯腈的纺丝液和由此产生的产品的方法。所述纺丝液可以被加工产生纤维,包括前体纤维、氧化纤维和碳化纤维。氧化纤维的价值在于它们的阻燃特性,碳化纤维适合在需要高强度纤维的应用中使用或者被用于形成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67592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8925.0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
IPC: F16G1/28 , C08L15/00 , C08L11/00 , C08L47/00 , C08K13/02 , C08K5/14 , C08K3/04 , C08K5/3492 , C08K5/17 , D01F6/54 , D01F1/10 , B29D29/08 , B29C3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5/00 , B29D29/08 , C08K2201/014 , C08L2201/08 , C08L2205/035 , C08L2205/16 , D01F1/10 , D01F6/18 , C08L11/00 , C08L47/00 , C08L77/10 , C08K13/02 , C08K5/14 , C08K3/04 , C08K5/34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同步带,该同步带包括同步带骨架及包贴在同步带骨架外面的胶片,胶片的原料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氢化丁腈橡胶70~90份,氯丁橡胶10~30份,反式1,4-聚异戊二烯14~25份,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4~8份,芳纶浆粕5~15份,补强树脂SP-670110~20份,炭黑20~40份,过氧化物交联剂4~7份,助交联剂1~4份,六亚甲基四胺0.5~1.5份,增塑剂2~5份,防老剂1~3份。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同步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将氢化丁腈橡胶与氯丁橡胶并用,使二者在性能进行互补,有效提高了同步带胶片的耐磨耐热性能好,而反式1,4-聚异戊二烯、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芳纶浆粕的使用则提高了同步带的抗剪切强度高及质量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5020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26434.2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IPC: D06M13/224 , D01F6/18 , D01F9/22 , D06M13/244 , D06M15/643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制造用丙烯酸纤维处理剂,其可以兼顾碳纤维制造中的纤维间的熔融粘着防止和稳定的操作性,而且可以抑制纤维的断线、绒毛的产生,并提供使用了该处理剂的碳纤维制造用丙烯酸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了该处理剂的碳纤维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含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含硫酯化合物(A1)、表面活性剂及水的碳纤维制造用丙烯酸纤维处理剂。R2OOC-(CH2)n-S-(CH2)m-COOR1 (1)式中,m及n各自独立地为1~4的整数,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2~16的烃基。
-
公开(公告)号:CN10422065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80019048.0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IPC: D01F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1 , B65H69/063 , D01F6/18 , D01F9/22 , D01F9/225 , D01F9/328 , D04H3/007 , D04H3/04 , D10B2101/12 , F27B17/0016 , F27D7/04 , F27D7/06 , F27D2007/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顺利地通过预氧化工序和碳化工序的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系纤维束。所述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系纤维束为在其一部分具有高密度部,前述高密度部满足以下的条件A以及条件B的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系纤维束。条件A:前述高密度部的最大丝密度ρmax为1.33g/cm3以上。条件B:在中间密度点与最大密度区域到达点之间,丝密度的增加量为每10mm长的纤维束1.3×10-2g/cm3以下。其中,“中间密度点”是指具有非高密度部的丝密度ρ0与最大丝密度ρmax之间的中间密度ρm的部位。“最大密度区域到达点”是指,在将从密度上升开始点起每距离50mm的部位设为密度测定点,并且依次地测定了丝密度(ρ1、ρ2、···、ρr、···、ρn)的情况下,由(ρr+1-ρr)/5表示的每10mm长的纤维束的丝密度的增加量成为1.0×10-3g/cm3以下的部位Pr。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45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6936.0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J1/227 , D01D11/02 , D01F6/18 , D01F9/22 , D01H5/22 , D02J1/18 , D02J1/222
Abstract: 一种蒸汽拉伸装置,沿着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T的输送方向配置有:输送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T的供给辊(1),对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T进行开纤的开纤装置(2),对于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T的宽度进行控制的宽度控制装置(3),供给蒸汽且将所述纤维束T加热到能够拉伸的温度的蒸汽箱(4),对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T以比供给辊(1)的输送速度快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的牵引辊(5);通过配置于所述供给辊(1)和所述蒸汽箱(4)之间的任意位置的宽度控制装置(3)将通过宽度控制装置(3)之后的所述纤维束T的宽度控制为相对于导入供给辊之前的所述纤维束T的宽度的65~110%。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蒸汽拉伸装置,从而能够高速稳定地进行高倍率拉伸的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