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65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538594.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涉电安全隐患智能识别反馈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为涉电目标设置监控设备;基于所述监控设备输出的监控数据,识别场景变化事件;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事件和预设的事件判断标准识别安全隐患,输出反馈信息。为涉电目标设置监控设备,可以提高对涉电目标的监控能力;基于所述监控设备输出的监控数据,识别场景变化事件,可以提高识别监控对象所产生各种事件的准确率,避免出现无用监控;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事件和预设的事件判断标准识别安全隐患,输出反馈信息,可以提高识别和反馈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7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910429262.2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供电质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针对城市中压配电网,本发明添加电压合格率作为新的可靠性衡量指标。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别计算小指标和电压合格率和平均供电可靠率的相关系数,对比两种相关性分析方法的相关性系数得出各项指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影响程度筛选出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计算关键指标与供电可靠性的关联度并确定各关键指标权重,再采用熵权法计算选出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对两种权重结果进行综合优化求取最终权重,完成对选出的可靠性关键指标权重的优化修正,建立配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对配网多维度的可靠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7047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37904.7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公共安全隐患的远程识别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警报信息以生成识别需求;基于所述识别需求调用匹配的监控设备以采集现场信息;基于所述现场信息解析得到公共安全隐患信息。通过获取警报信息以生成识别需求,能够提早发现隐患并提高发现隐患的效率;基于所述识别需求调用匹配的监控设备以采集现场信息,能够实现远程识别隐患;基于所述现场信息解析得到公共安全隐患信息,有利于维持公共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87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715612.4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复归残压脉冲硬件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压处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信号延迟模块和残压记录模块;所述电压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低压交流供电线路相连接,所述电压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残压记录模块相连接;所述电压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延迟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信号延迟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残压记录模块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配电线路残压事件的硬件检测与自动复归,克服由于馈线终端后备电源容量低而无法实现软件采集残压脉冲的缺陷以及产生误闭锁的错误逻辑问题,从而提高馈线终端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47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240650.3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模块所传输的降落充电请求,触发充电控制模块对降落充电请求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发射矩阵模块的充电位空余情况为无人机选择一个合适充电位;基于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模块所传输的合适充电位上的充电二维码,触发充电控制模块对充电二维码进行真伪识别,并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控制合适充电位上的继电器断开;基于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通信模块所传输的充电截止请求,触发充电控制模块对充电截止请求进行响应,控制合适充电位上的继电器闭合。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一对多充电模式且满足多个无人机在产生充电需求后的有序可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781450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910874729.4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运行测量数据的不良数据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馈线电压测量数据的不良数据检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配电馈线上所有节点电压进行估计,并根据数据需求构建用于状态估计的伪测量数据,找出测量值和估计值的最大偏差用来辨别馈线所有节点电压测量数据中的不良数据。然后采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电压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电压测量数据是否具有长期相关性,在判断具有长期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取对电压测量数据波动影响极小的数据点,寻找使电压测量数据波动趋势陡变点作为不良数据检测阈值点。本发明可以检测出配电馈线中所有节点电压测量数据中的不良数据,得到误差较小的节点电压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053329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0674512.9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风险评估评价与配电风险辨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中压配电网薄弱环节辨识方法。相比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结合模糊模型与传统概率分布模型的新建模方法。针对配网中压线路重过载、台区配变重过载等问题提出了系统峰值负荷的混合模糊概率模型,并在此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指标模糊隶属函数的构建方法和风险指标去模糊化,通过风险指标的去模糊化后的具体量值来衡量配网系统风险程度,从而实现对配网薄弱环节的辨识。本发明所提方法能帮助供电公司分析城市配网系统风险程度,辨识配网系统薄弱环节,从而为配网生成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49045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10766821.9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运行效率评价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配网设备运行效率评价的配网资产运行效率计算方法。本发明明确给出了配网设备负载率与设备运行效率间的关系,构建了单个配网设备运行效率的评价模型,同时建立配网设备运行状态评价体系并计算设备健康度来量化评价设备运行状态,并代入配网设备运行效率的评价模型中从而将设备运行状态对运行效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将配网设备运行效率与整个配网资产运行效率相联系,通过对用户重要度不同的建模量化设备所连用电客户重要度来确定各设备在同设备层级中所占的比重,最后在计算整个配网系统资产运行效率时考虑设备折旧的影响,采用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评估配网系统资产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70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00076.7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6V20/5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30 , G06V10/44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T7/00 , G06T3/40 , G06T3/60 ,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设备异常类型检测方法,涉及配电设备检测技术领域,通过采集配电网的设备异常样本图片并做异常类型标注,形成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以ResNet50为框架结合FPN特征图金字塔网络模型构建Faster R‑CNN检测模型,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对Faster R‑CNN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和调参,得到最终设备异常类型检测模型,将待检测的配电异常设备的图片通过最终设备异常类型检测模型进行检测,识别出设备的异常类型。因此,本发明可实现对配电网设备图片中设备异常类型的自动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可用于配电网的智能运维与配电房的无人巡检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9378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92117.3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公网通信下配电主站召唤配电终端参数的方法,属于电力馈线自动化领域,包括参数召唤命令、参数召唤激活确认、终端参数数据、参数召唤结束;参数召唤由配电主站系统发起,向配电终端下发参数召唤命令帧,配电终端回复参数召唤激活确认帧后,将配电终端的参数打包上送配电主站,最后配电主站收到配电终端发送的参数召唤结束帧,参数召唤过程结束。本发明实现对配电主站召唤配电终端的参数信息进行定义,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配电终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在现有的IEC60870‑5‑101平衡式通信规约技术上进行延伸拓展,不影响整体规约架构,不会对101规约的原有通信功能产生影响,且具备步骤简洁,逻辑清晰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