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7314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060904.9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6 , G01R31/34 , H02J2003/007 , Y02A30/62 , Y02E10/763 , Y02E60/76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接入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系统,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和集成测控装置,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连接在中压电网和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高压侧之间;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和集成测控装置进行一体化设计后集成安装于集装箱内;集装箱内包括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本发明在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在线真实模拟产生常见的电网扰动,采集和分析风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风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进行试验与评价。移动式的结构方便的在不同风电场间运输与安装,解决了复杂地形和交通条件下风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现场试验与检测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98112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305391.9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移动式低电压穿越试验装置安全链,所述低电压穿越试验装置通过母线分别与电网和被试风电机组连接;本发明所述安全链包括硬件安全链和控制系统;所述硬件安全链与母线连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硬件安全链,在所述被试风电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试验时,保护所述被试风电机组和操作人员。本发明能充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且能充分保证试验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3858343U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20268654.8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高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的一次系统,包括进线开关柜、旁路开关柜K1、短路开关柜K2、短路开关柜K3、出线开关柜、限流电抗器X1、短路电抗器X2和无功电容器X3;进线开关柜、旁路开关柜K1和出线开关柜依次通过母线串联,短路开关柜K2和短路开关柜K3均连接在旁路开关柜K1和出线开关柜之间的母线上,限流电抗器X1与旁路开关柜K1并联,短路电抗器X2和无功电容器X3分别与短路开关柜K2和短路开关柜K3串联。该一次系统采用移动式车载集装箱结构设计,其全部组成模块均集成安装于标准集装箱内,不受气候及地理环境影响,能够在任何风电场开展全天候现场测试,具备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479929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471159.2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场电网运行模拟装置,包括降压变压器、电网扰动模拟发生装置与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降压变压器的一端连接中高压电网,另一端连接电网扰动模拟发生装置的输入端,电网扰动模拟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的输入端,电网故障模拟发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中高压电网。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网扰动与故障的在线混合模拟,采集和分析风电机组测试期间的实际运行数据,可以对风电机组进行电网适应性测试、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和高电压穿越能力试验与检测,对风电机组的电网扰动抗干扰能力与电网故障穿越能力进行综合的试验与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31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74735.8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设置的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调频曲线,确定功率调节条件;基于所述功率调节条件,以及获取的风电场并网点频率值,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与桨距角备用能量协调控制的下垂控制调频方式调节当前系统频率,直至发电机组恢复限功率发电运行状态,达到稳定的系统频率。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控制调频和桨距角控制调频协调调节频率,消除了由于转子动能控制调频结束后由于转速下降过度造成的功率下降,提升了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为电力系统提供快速稳定的有功频率支撑,可在电网频率故障初期快速对电网快速进行频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31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274735.8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设置的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调频曲线,确定功率调节条件;基于所述功率调节条件,以及获取的风电场并网点频率值,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与桨距角备用能量协调控制的下垂控制调频方式调节当前系统频率,直至发电机组恢复限功率发电运行状态,达到稳定的系统频率。采用风电机组转子动能控制调频和桨距角控制调频协调调节频率,消除了由于转子动能控制调频结束后由于转速下降过度造成的功率下降,提升了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为电力系统提供快速稳定的有功频率支撑,可在电网频率故障初期快速对电网快速进行频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78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412319.8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惯量模拟的风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电网实时频率确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调节风电机组的实时输出功率为所述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影响风力发电收益时,通过设定选择函数及其参数,使得风电机组仅响应系统频率动态变化,增加了风电机组为系统提供的等效转动惯量;在系统故障或扰动情况下,风电机组可阻碍频率的过快变化,提升频率变化低点,为其它机组一次调频提供反应时间;同时还避免了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引起的功率二次跌落问题,提升了系统抵御电源与负荷快速变化的抗扰能力和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7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412319.8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惯量模拟的风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电网实时频率确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调节风电机组的实时输出功率为所述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影响风力发电收益时,通过设定选择函数及其参数,使得风电机组仅响应系统频率动态变化,增加了风电机组为系统提供的等效转动惯量;在系统故障或扰动情况下,风电机组可阻碍频率的过快变化,提升频率变化低点,为其它机组一次调频提供反应时间;同时还避免了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引起的功率二次跌落问题,提升了系统抵御电源与负荷快速变化的抗扰能力和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479995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57492.5
申请日:2013-09-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测试系统,包括串接于被测风电机组与电网之间的电网高电压发生装置,该高电压发生装置包括感抗X1、容抗X2、开关K1和开关K2,感抗X1与开关K1并联后接入被测风电机组与电网之间,高电压发生装置与被测风电机组的连接点处经过串联的开关K2和容抗X2接地;测试过程中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能够真实模拟产生实际的电网过电压特性,电压上升的速率及其电压波形质量均与实际电网过电压特性十分吻合。
-
公开(公告)号:CN20310193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20397496.7
申请日:2012-08-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张北风电研究检测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5B19/418 ,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系统和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压跌落装置中的硬件,在风电场对风电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并且具备极强的安全防护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