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0079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610442500.X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道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和信息位重休眠的Polar码编码协作方法。本专利从分码字构造方式、性能优化等方面对基于Polar码的编码协作进行了研究。分码字构造方面,对非系统Polar的倒位码字进行Plotkin构造,获得基于倒位分码字的编码协作方法,使得衰落信道下的非系统Polar码编码协作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性能优化方面,本专利首先通过分析倒位分码字的译码特点,引入了信息位重休眠机制,使得协作收益得到提升;然后,将基于非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拓展至基于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由于引入了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信息位重休眠和系统Polar码,在慢衰落信道下,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对Polar码的性能提升更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4952046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510151657.2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还原问题,给出了一种结合自然图像小波表示下统计信息的还原方法和还原系统,所述还原方法包括图像高速还原方法和图像高精度还原方法,可根据实际要求实现高速还原和高精度还原。其中,图像高速还原方法包括列维度一步快速还原,行维度一步快速还原;图像高精度还原方法包括列维度一步快速还原,行维度一步快速还原,行维度二次迭代还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利用图像的统计信息,在还原质量与还原速度上,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提高,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进行二次迭代,从而提升了整个图像压缩感知系统的性能和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81764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582132.3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G03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光纤的单像素相机系统,它具有高信噪比、光路结构简单、可拓展性强的优点,主要包括DMD调制、数据采集、算法恢复三个部分。具体来讲,传统单像素相机系统,利用透镜将经过DMD调制后的光汇聚到单元探测器感光面中,再进行A/D转换为相应光强值,结合观测矩阵一起导入恢复算法即可成像;而这种利用普通透镜的方法往往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很大的噪声干扰,除了系统噪声和环境噪声,在光传播过程当中,由于透镜对空间光的汇聚产生的像差、光的色散、环境光的影响都会降低系统信噪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模光纤不但可以降低光在空间中传输的损耗,还可以实现特定波段的单像素成像,只需要更换成特定的传输波长光纤即可。
-
公开(公告)号:CN107483147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24145.2
申请日:2017-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0061 , H03M13/376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限码长的高进制Raptor编译码方法,包括对原始符号数量为k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得到长度为n的中间符号,再对中间符号进行LT编码,得到编码冗余为γ的Raptor码;整个Raptor码的预编码生成矩阵 及LT码生成矩阵 中的元素和原始符号b均为q元域上的高进制元素,预编码采用高进制LDGM码,生成矩阵满秩;LT编码生成矩阵按照度分布Ω进行矩阵构造,每一行的度值d服从概率分布 且 生成矩阵中的非零元素随机产生;所述预编码和LT编码中的所有的非零元素均按照伯努利变量η和输出度分布Ω(x)以等概率1/q生成。本发明通给出了任意进制Raptor码在ML译码算法下的译码失败概率上界和下界,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了实际码字性能,验证了上下界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9531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58844.4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打孔的码率兼容极化码编码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将打孔码字范围限制在与信息比特无关的码字集中,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打孔算法。基于该打孔算法,构造一种并行级联打孔极化码(PCPP),并提出一种基于打孔的码率兼容传输方案,根据一个数据包的最终传输速率对信道进行估计并确定后续数据包的初传码率。本发明方案降低了打孔极化码的BER和FER,并改善了随机打孔算法带来的错误平底,同时本方案的PCPP码码率兼容传输方案,实现了在时变信道下多个极化码数据包的码率兼容传输,其中每个数据包的平均重传次数仅为1.8次。
-
公开(公告)号:CN107317642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476661.5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B17/373 , H04B17/391 , H04L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373 , H04B17/391 , H04L1/0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Ka频段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考虑空间信息网络通信场景,推导了给定空间通信条件下是否需要感知策略的判断条件,给出了基于此判定条件的单条链路自适应传输策略。在单条下行链路基础上提出使Ka频段两条及多条独立下行链路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的数据传输方案。并在不同信道条件下验证了基于延迟CSI的自适应传输策略方案,能有效提高Ka频段空间通信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提高文件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1761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475422.8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B7/0413 , H04B7/185 , H04B17/391 , H04L1/18 ,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LTP-HARQ协议设计与传输方法及系统,将HARQ机制引入至LTP协议中,建立关于ARQ与HARQ传输机制的传输次数期望、吞吐量,以及能量消耗的数学模型,给出OSTBC-MIMO系统莱斯衰落下的LTP协议时延性能公式,最后讨论LTP协议的性能影响因素,以及能量消耗关于信噪比和信息传输速率的最值问题,为实现空间信息网络链路的高吞吐量、低时延、低能耗提供参考,提高传输性能。该方案基于OSTBC-MIMO系统,结合HARQ技术的重传机制,能更有效的保护MIMO信道条件恶化情况下的数据传输,以提高LTP协议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38530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23072.5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率兼容卷积LDPC码的编码协作方法,属于编解码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编码步骤:源用户对源信息进行编码;信道编码步骤:源用户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将码字C构造成两部分分码字C1和分码字C2;编码协作步骤:源用户将分码字C1广播给协作用户和基站,协作用户对分码字C1译码,根据译码结果进行编码协作传输,然后将协作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译码步骤:基站判断协作传输模式,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进行信道译码。本发明采用卷积LDPC码的率兼容算法构造分码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编码协作,在慢衰落和快衰落场景下均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能够普适对抗信道中的快衰落和慢衰落,应用场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468306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53816.5
申请日:2015-0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深空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面向深空通信的跨层联合文件传输方法,在图像的传输过程中采用了CS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压缩,使得其可以与底层的Spinal编码进行联合优化后再进行传输;跨层联合传输机制指的是将应用层的CS图像压缩、传输层的CS纠删以及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Spinal编码进行联合优化并结合LTP协议进行传输机制的设计,发端发送完一定数据后,无需等待反馈,通过Markov预测和反馈信息来决定下一时刻要发送的符号数。发端收到反馈后,暂停发送数据,处理反馈,针对出错的编码块追加发送符号数,与之前发送的符号数一起进行译码。保证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228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84988.6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簇位置集的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该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信道簇信息获取步骤、信道冲击响应估计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信道估计方法由两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估计信道的簇结构化特征并给出反馈信息,后一阶段将前一阶段估计出来的簇位置集作为信道冲击响应重构算法中的先验约束,两个阶段充分利用了信道的准静态特性(即在一段时间内,信道的变化十分缓慢,可近似认为没有变化)和结构化特征。本发明的估计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框架,无需知道信道的稀疏程度,且重构算法融入了信道的簇位置结构特征,实现起来复杂度不高且估计性能相对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