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62398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13106.5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28 , H01R4/188 , H01R43/048 , Y10T29/49181 , Y10T29/49183 , Y10T29/49185 , Y10T29/49187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端子夹具的缆线的方法,其中该具有端子夹具的缆线通过将端子夹具的筒部压接到缆线的芯线上而形成。在该方法中,至少在将端子夹具的筒部压接到芯线之前执行预处理,在该预处理中对在芯线的金属表面上产生的金属氧化层施加机械冲击,以在金属氧化层中产生龟裂。该预处理使得在金属氧化层下的金属露出表面能够从在金属氧化层之间的缝隙露出到芯线的表面。这样使得即使在端子夹具的压接处理中的压缩率减小时,芯线内的金属露出表面和端子夹具之间也可充分接触。因此,与仅执行压接处理的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减小在芯线和筒部之间的接触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02057537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0980117918.1
申请日:2009-06-10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接线筒(16)的、设置电线(11)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部(18)。在所述电线(11)压接到所述接线筒(16)之前的状态下,每个正方形凹部(18)的开口边缘的至少一个侧边是以85度至95度的角度与延伸方向交叉的交叉侧边(19)。所述多个凹部(18)的、定位为沿所述延伸方向彼此邻近设置的交叉侧边(19)布置成沿所述延伸方向彼此交迭。
-
公开(公告)号:CN101842939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0880113635.5
申请日:2008-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43/048 , Y10T29/49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确保带端子电线的机械强度和降低电线与压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而不会在轴向上较大改变压接端子压接于电线的压接高度的技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0)具有与电线的导体(22)压接的导体套管(16)。导体套管(16)具有伴随其弯曲加工而与导体(22)紧贴的内侧面(17)。该内侧面(17)具有如下形状,即,该内侧面中与导体(22)的远端侧部分紧贴的面(17b)相对于与导体(22)的基端侧部分紧贴的面(17a)向内侧突出的形状,其通过所述弯曲加工将导体(22)的远端侧部分压缩得比基端侧部分更高压缩。
-
公开(公告)号:CN102077424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980125416.3
申请日:2009-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03 , H01R4/18 , H01R43/048 , H01R4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03 , H01R4/185 , H01R43/16 , Y10T29/49218 , Y10T29/492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10),该压接端子(10)压接于电线(20)的末端来构成带端子电线,既能确保该带端子电线的机械强度,又能降低与电线(20)之间的接触电阻。压接端子(10)具有电接触部(12)以及压接于电线(20)末端的导体(22)上的电线压接部(14),并且由金属板形成,该金属板具有包含铜的主体部及覆盖主体部表面的镀锡层。所述压接端子(10),在电线压接部(14)中与所述电线的末端相接触的压接面上的所述镀锡层的厚度比在所述电接触部(12)中与所述对方端子相接触的电接触面上的所述镀锡层的厚度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3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723.9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8 , H01R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能够将车辆用线束中所含的多根接地用电线一并连接到指定接地部位的连接器(JC)。该连接器JC具备安装在各接地用电线末端的多个电线用端子(20)、接地用导体(30)以及保持该接地用导体的连接器外壳(40)。接地用导体(30)具有在端子嵌合方向上与各电线用端子(20)嵌合的多个电线侧端子部(32)以及在固定于接地部位的壁面上的状态下连接于所述接地部位的接地侧端子部(34),各电线侧端子部(20)在排列于与端子嵌合方向大致垂直且与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状态下与接地侧端子部(34)一体地连接。连接器外壳(40)以接地侧端子部(34)突出至外部的方式保持接地用导体(30)并且具有多个端子收容室(44)和端子卡止部,该端子卡止部在插入到各端子收容室(44)内的电线用端子(20)与电线侧端子部(32)嵌合的状态下卡止该电线用端子(20)。
-
公开(公告)号:CN101946368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980104781.6
申请日:2009-0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一种端子连接器,具有从外侧被压接到电线(11)的末端的接线筒(16),接线筒(16)具有形成于接线筒(16)的在电线(11)侧的表面中的凹部(18)。凹部(18)沿着与电线(11)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设置成在与电线(11)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在接线筒(16)被压接到电线(11)之前,接线筒(16)的厚度不小于0.15mm但不大于1mm。在接线筒(16)被压接到电线(11)之前,凹部(18)的深度不小于在接线筒(16)被压接到电线(11)之前该接线筒(16)的厚度的30%,但不大于所述厚度的60%。
-
公开(公告)号:CN101842939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3635.5
申请日:2008-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43/048 , Y10T29/49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确保带端子电线的机械强度和降低电线与压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而不会在轴向上较大改变压接端子压接于电线的压接高度的技术。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0)具有与电线的导体(22)压接的导体套管(16)。导体套管(16)具有伴随其弯曲加工而与导体(22)紧贴的内侧面(17)。该内侧面(17)具有如下形状,即,该内侧面中与导体(22)的远端侧部分紧贴的面(17b)相对于与导体(22)的基端侧部分紧贴的面(17a)向内侧突出的形状,其通过所述弯曲加工将导体(22)的远端侧部分压缩得比基端侧部分更高压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