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51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0077368.8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氧化镍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提供一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原粉,向原粉中加入粘结剂混合得到湿料团;湿料团经干燥后在惰性气氛进行第一焙烧处理;第一焙烧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成型处理;及成型处理后的产物在空气中进行第二焙烧处理,得到碳包覆氧化镍的催化剂。本发明通过以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原粉,采用特定工艺对其加工,可调节催化剂的比表面、孔体积、孔径,得到具有独特结构和组成的碳包覆氧化镍的催化剂,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可满足工业应用要求,对于催化分解一氧化二氮具有较优效果,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8560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358347.8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B22F9/30 , B22F1/16 , C01B32/91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提供一种碳包覆铁及碳化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柠檬酸配位铁或乙二胺四乙酸配位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二氰二胺、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后形成第一前驱体;S2,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下第一次高温热解所述第一前驱体得到初级复合材料;S3,将所述初级复合材料与二氰二胺、三聚氰胺或六亚甲基四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形成第二前驱体;S4,在惰性气氛下或还原气氛下第二次高温热解所述第二前驱体;其中,第一次高温热解的温度高于第二次高温热解的温度。本发明利用常见、廉价的有机酸的配位作用以及氰胺化合物的辅助作用,有效减少了低效率的氰胺化合物的使用量,避免了碳纳米管包覆金属副产物的产生。利用二次低温热解的方式有效修复了复合材料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708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956876.3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氮、硫掺杂纳米碳材料,该纳米碳材料具有微孔结构和介孔结构,所述纳米碳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800‑2000m2/g,微孔内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比例为50‑85%;所述纳米碳材料的总孔体积大于1cm3/g,微孔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比例为30‑50%;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得所述纳米碳材料表面的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5%;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20%;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由元素分析仪测得所述纳米碳材料中碳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60%;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硫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5%。本发明的氮、硫掺杂纳米碳材料作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911025834.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馏分油馏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引发剂的存在下,使馏分油在温度为170‑500℃、压力为1‑3MPa的条件下反应0.5‑12h;所述馏分油中芳烃含量在80重量%以上,烷烃含量为1‑20重量%,馏程为150‑500℃。本发明的方法获得了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馏分油的馏程,适应现有焦化炉焦化要求,制备中间相沥青及针状焦等产品,实现催化裂化循环油全流程综合利用;(2)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具有较高馏程的馏分油,操作过程安全;(3)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不需要加入其它催化剂,不会额外带来其它杂质影响最终产品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3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0098302.2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N)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CN)
IPC: H01M4/04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其中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润湿助剂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浆料;加入分散剂于所述第一浆料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浆料;及加入粘结剂于所述第二浆料进行搅拌,得到所述电池负极浆料。该方法可提高浆料均匀性,降低活性物质损失,工艺简单,普适性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21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12060.7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3/755 , B01J37/08 , B01J37/14 , B01J37/18 , F23G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外膜和内核的核膜结构,外膜为石墨化碳膜,内核为镍纳米颗粒,该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镍,碳含量仅占5wt%以下。本发明提供的碳包覆镍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催化多种化学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211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12087.6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催化一氧化二氮分解的方法,包括采用催化剂与一氧化二氮接触进行催化分解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和助剂,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复合材料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所述壳层为石墨化碳层,所述内核为镍纳米颗粒;所述助剂包含第二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所述第二金属与镍的摩尔比为0.01~0.3。本申请的方法,对于催化分解一氧化二氮具有优异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8328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137169.1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碳烷烃脱氢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催化剂包括碳纳米管和负载在所述碳纳米管上的铂组分和铟组分;其中,以所述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85‑98重量%,所述铂组分以铂元素计的含量为1‑10重量%,所述铟组分以铟元素计的含量为1‑5重量%,并且所述铟组分的至少部分位于碳纳米管的管内。本发明的催化剂用于低碳烷烃脱氢反应具有较好的转化率、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0591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10841764.1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07C211/52 , C07C209/36 , B01J23/755 , B01J3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卤代苯胺的合成方法,包括:以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为催化剂,在氢气气氛下催化卤代硝基苯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其中,所述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所述壳层为掺杂氧的石墨化碳层,所述内核为镍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酸洗损失率≤10%。该方法采用具有严密包覆含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为催化剂,可以更好的保证内核镍在制备和应用中损失率降低,从而更好的保持材料性能的稳定且保证了其安全性,用于卤代硝基苯加氢还原合成卤代苯胺,具有优异的活性、选择性及安全性,并能有效改善反应过程中的脱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6246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11001557.6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F23G7/07 , B01J23/78 , B01J23/7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碳包覆镍铝的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其中,纳米复合材料含具有外膜和内核的核膜结构,外膜为石墨化碳膜,内核包含氧化镍和氧化铝,其中,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氧化镍含量为59%~80%,氧化铝含量为19%~40%,碳含量不大于1%。通过采用石墨碳薄膜包覆氧化镍和氧化铝内核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能在较低温度下高效率催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氧化燃烧,有助于解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问题,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