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928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33162.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重水堆堆芯熔融物滞留方法,在堆芯熔化后对熔融物进行滞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排管配置为不承压设计,当排管内的压力管破裂后排管失效,将压力气体释放至排管容器;当排管失效后,对排管容器进行泄压;泄压后向排管容器内注入冷却水使所有排管始终浸没在冷却水中;检测排管容器壁面的温度,当排管容器壁面温度超过冷却水沸点后向排管容器腔室内注入冷却水至过热的排管容器壁面被浸没。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重水堆的结构特征,通过泄压与冷却水加注,分别在排管与排管容器内实现对堆芯熔融物的分级滞留,从而提高重水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97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23093.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核电厂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直接加热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风险评价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安全壳直接加热现象的关键影响因素;获取典型严重事故序列进行批量化模拟分析,基于严重事故序列批量化模拟分析结果,对筛选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抽样,形成样本库,通过选择保守模型以及优化模型对样本库的样本进行计算,获取核电厂发生安全壳直接加热情况下对应的安全壳压力峰值,进行定量化分析,基于定量化分析的结果,获取安全壳压力值的概率分布;根据安全壳压力值的概率分布以及安全壳失效条件概率曲线,确定安全壳直接加热定量分析下的安全壳失效概率。本公开能够获得更合理、准确的安全壳失效概率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1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00815.7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 G21C17/112 ,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式的熔融物瞬态反应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涉及核工业研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熔融物瞬态反应试验装置真空要求高、试验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试验效率及准确性,具体方案如下:包括水冷坩埚、套设在水冷坩埚上的加热机构和屏蔽机构,所述水冷坩埚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测温通道和投料通道,所述盖板分别与用于提供密度大于空气的惰性气体的供气系统和用于测量氧气含量的监测系统连接,所述屏蔽机构位于加热机构与水冷坩埚之间,所述屏蔽机构与盖板滑动连接以上下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030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20462.6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牺牲材料缓解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安装牺牲材料层;当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牺牲材料层在熔化过程中,吸收堆芯熔融物中的衰变热,减少向压力容器壁面的传热;牺牲材料层熔化后,使堆芯熔融物的体积增大,增加与压力容器壁面之间的传热面积,降低热流密度。通过减小堆芯熔融物对压力容器壁面传热的热流密度或降低聚焦效应有效降低了压力容器失效概率,缓解核反应堆严重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38512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01966.8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堆芯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核反应堆模拟试验密排安装的内置式电加热棒,包括发热本体、导线棒、高导热绝缘材料、外壳体。该电加热棒可以有效解决密排安装对压力容器的贯穿密封的考验;有效缓解密排安装对对于压力容器的结构强度的考验;便于电加热棒外部电接线;便于电加热棒的整体拆卸。可以提升试验中的模拟堆芯加热的模拟相似性、工程可实施性和维修便利性。在确保电加热棒本身加热功能有效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密排安装,确保与实际反应堆堆芯相似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0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4380.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12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不依靠外界交流电的条件下,搅混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与保温层之间的流体,使得保温层侧的冷流体冷却压力容器外壁面,降低壁面侧的含汽率,能在事故初期大幅度的提高反应堆压力容器外的CHF值;即使在蓄电池耗尽的条件下,依靠堆腔内流体的自然循环,也能搅混保温层与压力容器壁面之间的流体,少量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的CHF值,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808701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35667.5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3/087 ,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5/18 , G21C13/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其包括蓄压水箱、蓄压水箱出水管线、喷淋集管及喷头;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与所述蓄压水箱连接,所述喷淋集管与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淋集管上。本发明提供的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采用非能动的方式,也能在其他事故或安全壳排热装置故障情况下提供持续的非能动冷却,有效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进而提高了该电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35652.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其包括抑压池、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阀门和管道;所述抑压池和所述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设置于安全壳内,所述管道内的流体通过贯穿安全壳的管道与安全壳外的冷凝段相连通;所述阀门至少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采用价格较低的混凝土安全壳的同时以非能动方式,即不依赖外部电源和干预即可在事故后无限期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210127012.1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IV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底部开口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以及与内墙、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保持一定间隙的导流板;外墙与导流板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导流板底部设有冷却剂入口,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拱形;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本发明采用堆外的熔融物滞留设计,用不同的材料包容熔融物,应用冷却剂环路和导流板的结构对熔融物进行冷却,提高了核电站的高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6114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81065.7
申请日:2015-08-0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有效性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实施主系统降压,使压力容器的内部维持低压;步骤二,注水;其中,注水包括注水水源中的水通过流道向所述压力容器的外部注水和注水水源中的水通过注水管道向所述压力容器的内部注水。本发明采用向压力容器内部和外部注水的方法,有效降低熔融物传至压力容器壁面热流密度,使其小于压力容器外水冷却的临界热流密度,从工程角度解决了物理现象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措施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