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9932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055615.3

    申请日:2009-07-30

    Abstract: 一种环境技术领域的监测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化学滴液电极的储液槽中放入含有1-正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双硫腙的甲基异丁酮,将化学滴液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将待测溶液吸入流动注射器中,打开流动注射器,控制玻璃滴管顶端液滴大小,进行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每次检测后,更换液滴。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测定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操作简便快捷,并最终达到在线监测的目的;电极的表面可以不断更新,完全不用担心被待测物质污染的问题,且该电极大小可以精确控制,测定稳定性好。

    斜板式液膜光电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09639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035838.9

    申请日:2008-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板式液膜光电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用直接热氧化法或溶胶-凝胶法将TiO2光催化剂固定在不锈钢或钛基底上作光阳极,以60°倾斜角放置在反应槽中,光阳极的上部与储液槽相连,底部浸没在废水中;以Cu片作阴极,光阳极和Cu阴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调节电压为0.6-1.0V,用蠕动泵将废水从反应槽泵入储液槽中,使废水经储液槽溢出流过光阳极表面形成一层液膜,激发光只需透过该液膜即可照射到光阳极表面。本发明大大降低了有机废水本身对光的吸收,提高了激发光源的利用率和光电催化降解效率,同时废水的循环流动加快了电极表面和主体溶液物质的交换更新,强化了传质,提高了降解效率。

    缺氧-好氧两段式内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1871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17284.8

    申请日:2006-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缺氧-好氧两段式内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将铁屑和活性炭或铁屑和铜屑按一定质量比充分混合后置入反应装置中,调节废水pH值并按设定固液比添加到反应装置中,先缺氧内电解反应一定时间后再好氧反应一定时间,出水经加碱混凝沉降后上清液排放。处理方式可采用单槽静态流方式或双槽连续流方式。本发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阴极产生的具有很强还原能力的[H]还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好氧条件下利用阴极氧气产生的强氧化性的中间产物(如[O2-]、[H2O2]、[·OH]等)氧化难降解物质,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有机物,比单独利用缺氧还原作用或好氧氧化作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更强,脱色效果更显著。

    抗水型油溶性有机镁抑钒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70008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510111815.8

    申请日:2005-12-22

    Inventor: 贾金平 王亚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水型油溶性有机镁抑钒剂的制备方法,将MgO水解并用油酸或丙酮等液-固相型表面分散活性剂进行分散、粉化,获得反应性好、易分散的活性Mg(OH)2;再利用MgO作脱水剂进行乳化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105-180℃,以使脱水及乳化反应更完全,得到粗产品;再进行最关键的一步即在粗产品中采用油包水型表面活性剂如Span 80作为液-液相二次分散剂,从而使产品中的MgO充分分散隔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增加制剂的抗水性能。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制得的抑钒剂具有制备简单、产品遇水不结块、遇空气不结皮、抑钒剂的镁有效利用率高、且燃后灰渣疏松易清洗及恢复出力好的优点。

    水环境中的金属防腐方法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2135C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510027352.7

    申请日:2005-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中的金属防腐方法,是一种通过在金属周围的水环境中添加活性碳纤维来降低溶液电势、调控溶解氧的金属防腐方法。利用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及氧化还原性能,将一定质量的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直接均匀投入金属周围的水环境,在处理温度10~30℃,水溶液的pH为5~8的条件下,每升水中活性炭纤维的投加量约为0.5g,即可通过溶液电势的降低,溶解氧的减少来达到防腐的效果。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过程安全而不会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适用于锅炉、中央空调等工业水循环系统的金属防腐。

    涡流空化器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2941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10099351.3

    申请日:2004-09-09

    Abstract: 一种用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涡流空化器,包括:进液管、抛物面形外锥体、漏斗形内锥体和喷嘴,进液管和喷嘴分别固定在抛物面形外锥体的顶部和底部,漏斗形内锥体的圆锥形入口端、管状出口端固定在抛物面形外锥体上,漏斗形内锥体的圆锥形入口端固定在抛物面形外锥体距其顶部1/4~1/2倍外锥体高度的位置上,漏斗形内锥体的管状出口端位于抛物面形外锥体底部上方0.2~2cm的位置上。采用本发明对上述各类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进行脱水或者除油处理,不仅具有破乳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对油水乳状液的处理量大、设备的制造成本低廉,整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不加或者少加化学破乳剂,因而具有设备投资小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流体空化破乳的方法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9441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410066204.1

    申请日:2004-09-09

    Abstract: 一种流体空化破乳的方法,用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流体机械中应极力避免的流体空化效应应用于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的破乳脱水或者除油处理:将置于储槽中的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加压;加压后的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通过流体空化器后进入缓冲槽中,该过程所产生的涡流空化效应或者射流空化效应使乳状液破乳;缓冲槽中的混合液进入重力分离装置中进行油相和水相的分离,利用重力分离装置中油水两相出口高度的差异而实现油相和水相的自动分离。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小、对油水乳状液的处理量大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空气中甲醛快速测定试纸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6585C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410017701.2

    申请日:200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中甲醛快速测定试纸,包括封装袋及袋内的甲醛测定试纸和比色卡,封装袋中部有开口,封装袋背后有粘贴柄。试纸上浸透由4-胺基-3-胼基-5-硫醇基-1,2,4-三唑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高碘酸钾溶液混合而成的显色剂,比色卡上的每一色阶标明甲醛的浓度值,并给出国家标准所允许的最高浓度。本发明通过将试纸暴露在空气中而导致的试纸颜色变化来判定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使用简单、过程安全、结果灵敏准确并价格低廉,同时使用后的试纸处理简单,不会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

    涡流空化器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62530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099352.8

    申请日:2004-09-09

    Abstract: 一种用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涡流空化器,包括:进液管、抛物面形锥体、狭缝圆盘、导流板和喷嘴,其特征在于,进液管和喷嘴分别固定在抛物面形锥体的顶部和底部,狭缝圆盘固定在抛物面形锥体上,狭缝圆盘上有狭缝,导流板于狭缝处固定在狭缝圆盘上,狭缝圆盘上有多个沿圆周均匀对称分布的径向狭缝,狭缝圆盘固定在抛物面形锥体距其顶部1/4~3/4倍锥体高度的位置上。采用本发明对上述各类含水乳化油或者乳化含油废水进行脱水或者除油处理,不仅具有破乳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对油水乳状液的处理量大、设备的制造成本低廉,整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不加或者少加化学破乳剂,因而具有设备投资小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循环冷凝固相微萃取装置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3049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510027955.7

    申请日:2005-07-21

    Abstract: 一种循环冷凝固相微萃取装置,除了进样器、固相微萃取瓶、烧杯外,特别设计的循环冷凝器为一个空心有盖圆锥体,冷凝器端面上垂直设有冷却水进水管、进样器保护管及冷却水出水管,进样器保护管一端从冷凝器端面露出并密封,另一端从圆锥顶端穿出。冷却水将循环冷凝器的外壁冷却,使被加热挥发到气相中的待测液在循环冷凝器的外壁冷凝,形成液滴沿外壁流下,在进样器保护管出口的固相微萃取纤维上汇聚,形成稳定的冷凝循环回路。当微萃取纤维与待测液挥发冷凝液充分接触,达到分配平衡后,取出进行色谱分析。本发明中的萃取纤维不与待测液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被污染的可能,提高了吸附能力,降低待测物的检测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