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制冷用吸附单元管
    5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11643Y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20036695.0

    申请日:2004-06-24

    Abstract: 一种吸附式制冷用吸附单元管,用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口,内翅片,吸附剂,丝网,单元管外壳,支撑弹簧,外翅片,传质通道,封头。单元管外壳的外侧为间距小于或等于6mm的外翅片,内侧为间距小于5mm的内翅片,内翅片上有吸附剂填装孔,吸附剂充填在内翅片中,内外翅片和单元管外壳间通过真空钎焊连接;吸附单元管的中间为丝网和支撑弹簧构成的传质通道;封头和接口位于吸附单元管的两头,与单元管外壳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同制冷能力的吸附床,对整机的制冷功率的放大和缩小带来了方便;由吸附单元管组合而成的吸附床可以很好地承受金属受到的冷热冲击;外翅片翻边后套在吸附管上,避免了烟气对吸附管的直接腐蚀。

    制冷装置用高效托盘低压蒸发器

    公开(公告)号:CN2708220Y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420036698.4

    申请日:2004-06-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的制冷装置用高效托盘低压蒸发器,布液器由一个总管与若干分管组成,引流管的直径大于布液器分管外径,它们之间留有间隙,引流管位于布液器和托盘之间,托盘紧贴毛细蒸发管管排下部,与毛细蒸发管管排之间的间隙在1至10毫米之间,每一毛细蒸发管管排底部设置托盘,托盘内布有制冷剂,毛细蒸发管半浸在托盘内,毛细蒸发管为外壁强化的高效传热管,在毛细蒸发管的外表面有大量的毛细通道。本实用新型布液均匀,无需冷剂泵循环供液,采用外壁毛细蒸发管,管内为被冷却媒体或某种蒸汽,依靠对流换热或蒸汽冷凝换热带走蒸发潜热,低压蒸发制冷剂在管外壁毛细蒸发,托盘起到为毛细蒸发不断补液作用。

    高效含液氨气过冷器
    5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52771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20009283.2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夏再忠 姜永宏

    Abstract: 高效含液氨气过冷器,包括高温氨液入口、氨液分配管、氨液底部上升管、浓氨水出口管所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盘管与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2mm,相邻的盘管依次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设置,换热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特性和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特性相似,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比常规的换热器提高数倍,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性能。氨气和稀氨水在盘管内流动,由于盘管内部空间有限,所以氨气流动速度很高,是传统的吸收器氨气流速的10倍左右,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氨气速度很高,从而可以提高传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回热包括氨气的显热,还包括含水氨气中的氨气蒸发潜热,回热更加充分。

    冷量平衡水箱
    5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93493Y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820152686.6

    申请日:2008-0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量平衡水箱,水箱分成混流箱和回流箱两个部分,并在混流箱和回流箱中间设置空气层来实现两个箱体之间的隔热。在混流箱中布置带有小孔的不锈钢管作为流入射流管和流出射流管使得流体能够在满液的混流箱中均匀混合后实现冷冻水恒温输出到用户端。用户使用后的冷冻水进入回流箱中蓄存,且温度较高的冷冻水从回流箱出水管中流出回流箱并进入外部制冷机进行制冷降温,然后从流入射流管中的小孔向下喷射进入混流箱。混流箱和回流箱都是不锈钢内胆,碳钢结构。冷量平衡水箱整体利用加强圈和加强槽钢来强化整体结构,且布置底脚进行支撑。

    能够提高传热传质性能的紧凑式吸附床

    公开(公告)号:CN201269663Y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20152687.0

    申请日:2008-0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A30/278 Y02B30/62 Y02B30/64

    Abstract: 一种吸附式制冷技术领域的能够提高传热传质性能的紧凑式吸附床,包括上固定槽钢、传质通道单元、吸附床盘管单元、固定支撑杆、下固定槽钢、流体进口弯管、流体分流总管、流体汇流总管、流体出口弯管、连接槽钢、管帽、吸附床顶板、丝网、丝网咬边、吸附床底板。多个吸附床盘管单元堆叠并用槽钢作为支架固定组成长方体结构,吸附床盘管单元采用翅片管结构,吸附剂填充在翅片之间,吸附床盘管单元上下方焊接丝网。在每个吸附床盘管单元之间布置了传质通道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翅片拓展了传热面积,减小了吸附剂层的厚度;并通过在吸附床盘管单元之间布置传质通道单元减小了制冷剂传质阻力,使得系统传质性能提高。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

    公开(公告)号:CN20424064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649055.0

    申请日:2014-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8 Y02B30/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吸附床,其包括:多个盘管单元、多个粗丝网、限位条、固定槽钢、固定条、固定螺杆、连接槽钢、流体分流总管、总管帽、流体分流支管、支管帽、流体汇流总管、流体汇流支管、90度弯头,其中:盘管单元包括翅片盘管、细丝网、固定结构、丝网压条;翅片盘管包括流体进口直管、流体进口弯管、U型弯头、流体出口弯管、流体出口直管、翅片、多根换热管。多个盘管单元堆叠并用固定槽钢、固定条和连接槽钢作为支架固定形成长方体结构,每个盘管单元包括多个流程并列排列,在相邻两个盘管单元之间布置粗丝网和限位条形成传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实现了模块化设计,简化了传质通道。

    管内布液环式吸收器
    5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52764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20009200.X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夏再忠 姜永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管内布液环式吸收器,包括稀氨水进口、吸收器内桶、盘管所组成。盘管与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2mm,相邻的盘管依此顺时针和逆时针设置,换热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特性和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特性相似,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比常规的换热器提高数倍,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性能。氨气和稀氨水在盘管内流动,由于盘管内部空间有限,所以氨气流动速度很高,比传统的吸收器的氨气流速快10倍左右,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氨气流动速度快,从而可以提高传质性能。同时,氨气和稀氨水在盘管内部流动,其吸收性能不受船舶摇晃影响。

    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20036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20009282.8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夏再忠 姜永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包括海水出口、布液器、布气布液组件所组成。盘管与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2mm,相邻的盘管依此顺时针和逆时针设置,换热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特性和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特性相似,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比常规的换热器提高数倍,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性能。同时,盘管与盘管之间形成了数量丰富的传质通道,由于此种换热器的可利用空间比常规壳管式换热器的可利用空间大很多,所以气体流速比常规吸收器的气体流速提高10倍,氨气和稀氨水之间的传质性能得到了提高。

    热管隔离低压蒸发器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48857Y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200420036697.X

    申请日:2004-06-24

    Abstract: 一种热管隔离低压蒸发器,用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左/右蒸发器支撑板,左/右蒸发器上部管板,左/右蒸发器封板,左/右蒸发器毛细蒸发管,左/右蒸发器下部管板,左/右蒸发器集液器,制冷剂组成左右两个对称的蒸发器;由传热管,托盘,中间支撑板,顶层布液管,中间密封板,底层支撑板,底层密封板,底层布液管,真空夹层,热管工作介质组成隔离器;蒸发器和隔离器经外壳、隔板和真空夹层支撑、连接和封装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不用切换就能实现连续冷量的输出,提高了吸附制冷机组的运行可靠性,避免了过多冷凝过程发生在蒸发器而带来的制冷量的损失,还避免了由过多的真空切换阀门而造成的机组运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高效紧凑的管翅式吸附床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11644Y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20036696.5

    申请日:2004-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5/04 Y02A30/278 Y02B30/64

    Abstract: 一种高效紧凑的管翅式吸附床,用于制冷技术领域。包括:传热管,固定板,围板,翅片,吸附剂,金属丝网,弹簧,定距管。若干翅片和两块固定板套接于传热管上,其中两块固定板分别置于若干翅片形成的翅片组的两端,并采用胀接工艺胀紧;固定板与传热管之间也采用胀接工艺胀紧;围板与固定板之间采用点焊连接;吸附剂紧密填充在相连翅片之间,并被固定板和围板限制在吸附床内;翅片与两端的固定板都冲有传热管孔和传质管孔,金属丝网卷成管状并插入固定板和翅片的传质孔内,与弹簧一起组成传质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翅片拓展了传热面积,减小了吸附剂层的厚度;通过高密度的传质通道增强了吸附床的传质能力,减小了传质压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