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68589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196380.0

    申请日:2010-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具有使向超临界状态转变的制冷剂流通的冷冻循环用的制冷剂回路,包括将亚临界状态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成2条以上的流路的分流装置(14),分流装置(14)相对于制冷剂的液体状态时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大致水平方向或大致铅垂朝上方向,从而冷冻机油均等地分流,不损害热交换性能,也将热介质的输送动力抑制得较小且节能性高。

    空气调节装置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83249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0980161350.3

    申请日:2009-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00)设置有: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回路(A);连接有泵(21a)、使水、防冻液等的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介质流路(Ba);连接有泵(21b)、使水、防冻液等的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介质流路(Bb);与第一热介质流路(Ba,Bb)连接的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另外,经由泵流路切换装置(24a)连接第一热介质流路(Ba,Bb)和泵(21c)的吸入侧,经由泵流路切换装置(24b)连接第一热介质流路(Ba,Bb)和泵(21c)的排出侧。并且,通过控制泵流路切换装置(24a,24b)的开度而选择与泵(21c)连通的第一热介质流路(B)。

    空气调节装置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20325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1532.0

    申请日:2012-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其具有:搭载有压缩机(10)、第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室外机(1);搭载有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节流装置(16)、第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8)以及泵(21)的热介质转换机(3);搭载有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至少1个室内机(2),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10)、第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节流装置(16)、第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8)以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利用热介质配管连接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以及利用侧热交换器(26),构成与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所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实施切换第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而将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供给的除霜运转模式,其中,在除霜运转模式时,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制冷剂,其一部分不经由节流装置(16)而被供给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剩余部分不经由节流装置(16)以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而返回到室外机(1)。

    空气调节装置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8909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80065821.8

    申请日:2011-01-31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200、300),作为热源用制冷剂采用R32、含有R32及HFO1234yf且R32的质量比为40%以上的混合制冷剂或者含有R32及HFO1234ze且R32的质量比为15%以上的混合制冷剂,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压缩机(1)、第1流路切换阀(2)、热源侧换热器(3)、第1流量控制装置(9c~9e)及多个利用侧换热器(C~E),它们之间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该压缩机(1)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且在该压缩室形成有使密闭容器内外连通的开口部的低压壳体构造,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进行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仅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转、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仅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及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混合进行制热和制冷的制冷制热混合运转,其中,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注入配管(23),其用于将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与开口部连接起来;第2流量控制装置(24),其设于注入配管(23),用于控制向压缩室供给的制冷剂的注入量,在该空气调节装置内,使在制冷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经由注入配管(23)及开口部供给到压缩室内而注入压缩机(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