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管路及密闭式冷却循环液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53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63185.X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管路及密闭式冷却循环液冷系统,涉及液冷技术领域,所述液冷管路包括冷却液管路、安装于所述冷却液管路中横向液冷管上的竖向液冷管及安装于所述竖向液冷管一侧的循环泵组连通管;所述循环泵组连通管与所述竖向液冷管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竖向液冷管的顶部端面,所述竖向液冷管内于所述连接位置和所述顶部端面之间形成有排气空间,所述竖向液冷管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排气空间连通的排气装置。通过将冷却液首先自下而上的引入至竖向液冷管中且在竖向液冷管中进行气液分离,使得气体积聚于排气空间且经过排气装置排出,而冷却液中的液体继续流经循环泵组连通管进行换热和冷却待散热设备,排气效果较好,占用空间较小。

    离心压缩机及其叶轮结构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53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49263.5

    申请日:2023-12-28

    Inventor: 宋斌 吴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结构,包括传动轴和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多个离心叶轮,至少两个相邻所述离心叶轮相背离设置且之间设置有扩压器,所述扩压器在轴向两侧均形成扩压面以分别对应于两侧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周出风口。在上述叶轮结构中,通过使相邻的两个离心叶轮相背设置,这样可以在两个离心叶轮之间设置一个扩压器,以可以利用扩压器轴向两侧侧面均作为扩压面。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有效地降低成本。综上所述,该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结构不够紧凑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叶轮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离心压缩机及其叶轮结构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53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48690.1

    申请日:2023-12-28

    Inventor: 宋斌 吴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包括动力部件和由所述动力部件驱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至少一端具有一体成型的一体叶轮结构,所述一体叶轮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且能够分别进行压缩的离心叶轮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离心压缩机组装时,一体叶轮结构统一安装,然后统一进行密封,在安装方便的同时,且密封也会更方便。由于统一安装,可以减少了与传动轴之间的固定结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依靠,可以提高强度。同时由于一体成型,很好的减少了工艺,即不影响各压缩腔通道独立,又减小了尺寸及重量。综上所述,该离心压缩机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的离心压缩机离心叶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结构。

    离心压缩机及其叶轮系统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53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48703.5

    申请日:2023-12-28

    Inventor: 宋斌 吴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系统,包括动力仓、风机仓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从所述动力仓延伸至所述风机仓且安装有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仓,至少一个最靠近所述动力仓的所述离心叶轮轴向进风口靠向所述动力仓。由于离心叶轮具有轴向进风口的一侧气压相比另一侧气压要明显变小,进而可以有效地控制穿孔两端压差,以有效地避免风机仓中气体向动力仓流动。综上所述,该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风机仓地气体向动力仓中泄漏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叶轮系统的离心压缩机。

    一种机柜式服务器及其液冷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60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26483.1

    申请日:2023-11-28

    Inventor: 宋斌 刘翔 吴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机柜式服务器的液冷冷却系统,包括背板制冷模块,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换热器;至少一个液冷板,各液冷板分别与机柜式服务器的发热元件贴合设置;插框制冷模块,包括分别设于机柜式服务器内的压缩机、冷凝板换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具有水冷通道和冷媒通道,冷凝板换器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压缩机、第一通道和冷媒通道串接,第二通道用于外接设于机柜式服务器外部的冷却塔,各液冷板与水冷通道连通,第一换热器用于外接冷却塔。该液冷冷却系统提升了冷却效率,并能够满足高发热元件及环境的不同散热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柜式服务器,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漏液检测装置
    56.
    发明公开
    漏液检测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19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33375.5

    申请日:2023-10-13

    Inventor: 宋成胜 任现文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该漏液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漏液检测组件和第二漏液检测组件,第一漏液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柔性薄膜绝缘层和设置于第一柔性薄膜绝缘层的内表面的至少一第一电极,第二漏液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柔性薄膜绝缘层和设置于第二柔性薄膜绝缘层的内表面的至少一第二电极,第一柔性薄膜绝缘层和第二柔性薄膜绝缘层的内表面可用于包覆待检测部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通过至少一电连接器电连接于检测器。本申请在检测待检测管道是否产生漏液的情况时,将第一漏液检测组件和第二漏液检测组件分别包覆于待检测管道,并通过检测器采集到信号变化检测被包覆待检测管道是否漏液,检测速度快、且能较为精准的检测到管道各个漏液点。

    一种服务器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5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14545.7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器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液冷换热技术领域,服务器机柜空调包括:服务器机柜、液冷板以及插框空调,液冷板和插框空调均设置在服务器机柜内;液冷板贴设在服务器机柜内的高发热器件上;插框空调包括液泵和换热器,换热器和液冷板的换热介质均为水,液冷板通过换热器供冷,换热器通过外部装置供冷。本装置可通过冷板解决散热密度高的芯片散热,并有效降低服务器内散热密度低的器件的温度。

    一种机柜式服务器及其液冷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95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10525.2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机柜式服务器的液冷冷却系统,包括:背板制冷模块,包括风机、水冷回路和冷媒回路,水冷回路和冷媒回路分别设于机柜式服务器的一侧,风机用于驱动气体由机柜式服务器远离水冷回路的一侧流向水冷回路;至少一个液冷板,分别与机柜式服务器的发热元件贴合设置;插框制冷模块,包括分别设于机柜式服务器内的压缩机、冷凝板换器和设于机柜式服务器外的冷却塔,冷凝板换器具有用于换热的水冷通道和冷媒通道,冷媒通道与冷媒回路连通,各液冷板、水冷通道和水冷回路并联并分别外接冷却塔。该液冷冷却系统提升了冷却效率并提供多种冷却策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柜式服务器,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一种锁定机构、摄像装置及故障报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770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75277.1

    申请日:2022-05-24

    Inventor: 韩迪 冉疆程 李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摄像机固定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定机构、摄像装置及故障报警系统。锁定机构用于连接固定座和基座,包括:固定板,安装于固定座,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插孔;转动盘,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多个插块,安装于基座,且多个插块沿转动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插孔与多个插块一一对应插接,插块上开设有锁定孔,锁定孔贯穿插块;多个锁定条,固定设置于转动盘,且多个锁定条沿转动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随着转动盘转动,多个锁定条能够一一对应插入或者脱离多个锁定孔。随着转动盘的转动,能够带动锁定条插入或者脱离锁定孔,从而实现基座与固定座的固定或者分离,达到快速拆装与基座连接的摄像机的效果,降低拆装难度。

    除湿控制方法及除湿系统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463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29824.9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除湿控制方法及除湿系统,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再热器以及控制器,除湿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能够表征环境湿度的第一湿度状态参数和能够表征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状态参数;在第一湿度状态参数不低于除湿开启阈值时,启动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在第一温度状态参数小于热补偿开启阈值时,启动除湿热补偿模式。只有在进入除湿模式后,才去将第一温度状态参数与热补偿开启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除湿热补偿模式,在除湿热补偿模式之前设置除湿模式进行过渡,模式切换更平滑,降低在模式切换过程中湿空气状态参数发生骤变而导致产生局部凝露现象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