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95625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194709.9
申请日:2009-08-27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2B6/44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光缆分纤箱,由箱体和箱盖构成,在箱体内通过可拆卸方式设置了复数个光纤熔接盘、分纤盘、尾纤堆栈、光纤连接插座和光纤连接插头,光纤熔接盘以叠置方式设置于箱体内,最底层光纤熔接盘通过螺栓设置在箱体底板上,分纤盘中部通过螺栓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两侧并排成对地设置有复数个光纤连接插座和光纤连接插头,尾纤堆栈设置于分纤盘上,在箱体底板上还设置有复数个安装孔。本发明在光缆分纤箱中将分纤盘和光纤熔接盘以上下层叠方式设置于分纤箱中,并可通过相对侧边的铰链翻转打开,减小分纤箱体积同时便于操作;采用双芯光适配器,减少适配器数量,降低成本;还可增加光分路器模块,作为光分路箱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62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040062.X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脚拉线通讯塔,由塔身和两个拉线构成,塔身由一个中心杆和两个塔脚固定连接构成,中心杆与两个塔脚之间的连线垂直,中心杆的中心轴线设置在两个塔脚之间连线的中点上,任意一个塔脚均各自通过铰接结构与一个塔身基础件连接,两个拉线的上端分别连接在中心杆上同一高度位置的两侧,两个拉线的下端各自与一个拉线基础桩连接,两个拉线在水平面中成180度角。中心杆身可以沿塔脚间的连线作为轴线转动。拉线塔身采用桁架结构或钢管结构,在平面内方向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不需要拉线固定;两根拉线设置在与塔脚间的连线相垂直的方向上,可以有效对平面外方向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拉线塔的加工难度,安装方便,外形简洁。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253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910052947.6
申请日:2009-06-11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智能保温节能型通信机房,由一个箱体构成,箱体由保温墙和保温屋面构成,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通信设备机架、蓄电池组和空调机组,通信设备机架包括两排设备架,两排设备架的散热面相对设置并设置有热空气通道,相邻的两组通信设备机架的进风面之间设置有冷空气通道并设置有通风机组,通风机组通过通风管道与箱体外侧连通,与热空气通道相对的保温墙上设置有换热扇,保温墙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热交换室,热交换室与通风管道的出口连通。本发明通信机房利用机房内、外的可利用温差,冷却热交换室与通风管道内空气,通过低能耗通风机组抽风,换热扇排风,构成气流循环,加强空气对流,降低机房温度,减少了空调开启时间,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248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910052948.0
申请日:2009-06-11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钢结构外露并采用热断桥构造的彩钢板通信机房,由一个机房本体构成,机房本体由保温墙和保温屋面构成,保温屋面由钢柱支撑,在机房本体内设置有空调机组,钢柱设置于保温墙的外侧,保温屋面由第一层屋面层和第二层屋面层构成,第一层屋面层和第二层屋面层之间设置有通风层。本发明在机房中将钢结构外露,杜绝由于钢结构内置而引起的结构件热传导,墙板、屋面板与外露的钢结构的连接,采用断桥隔热的构造方式,减少冷热桥的产生。设置双层屋面板,提高机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隔热性,设置热交换室和换热扇,将热空气由热交换室排出,可以减少机房空调的运行时间,减少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200067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61351.6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锚螺栓套筒灌浆加固套件,包括灌浆套筒,灌浆套筒上下贯通,所述灌浆套筒下端侧壁中设置有灌浆孔,灌浆套筒上端侧壁中设置有漏浆孔,灌浆套筒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栓板,螺栓板中设置有通孔,通孔轴向平行于灌浆套筒轴向,灌浆孔和漏浆孔设置于灌浆套筒的同一侧,螺栓板设置于灌浆孔的对侧,灌浆套筒中沿轴向穿设有植筋螺栓杆,植筋螺栓杆上连接有上限位螺母和下限位螺母,上限位螺母设置在灌浆套筒的上侧,下限位螺母设置在灌浆套筒的下侧。本发明应用加固套件实现混凝土基础地锚螺栓的抗拉承载力加固,提升基础预埋地锚螺栓抗拉承载能力,具有实施方便、快速,承载力提升高效等优点,且无需在原塔体结构上施焊或加装抱箍类紧固件,对原塔结构本体及防腐镀锌层均无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8093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79702.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36 , G06F16/332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治理事件智能分拨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历史城市治理事件对应的历史分拨处置数据;基于所述历史分拨处置数据构建动态知识图谱;根据所述动态知识图谱分拨待分拨处置的目标城市治理事件;本发明,针对城市治理中发生的海量事件,面临以人工经验为主的分拨处置方式所带来的效率不高、易于出错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知识图谱的城市治理事件分拨处置方法,提升了海量的城市治理事件分拨处置效率,降低了分拨处置错误率,进而支撑了城市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255123.0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法兰盘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扇环板,任意一个扇环板上沿周向均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通孔和一个第四通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U型孔和一个第五通孔,任意一个第三通孔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一地脚螺栓。本发明实施操作简单,安装便捷,对场景要求低,通用性高,造价低,工期短,耐久性高,切合实际需求,易于推广。降低对单管塔基础的破坏程度,保留单管塔调直等维护方向的要求。完成一次加固后,仍为后续的若干次加固留有足够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432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75098.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器材领域,具体是一种减伤防撞型通信电杆,包括支撑安装筒,支撑安装筒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安装板,还包括:吸能模块,包括一级吸能机构和串联式组合吸能机构;所述一级吸能机构设置在支撑安装筒筒壁外侧,通过形变吸收冲击能量;所述串联式组合吸能机构设置在支撑安装筒的另一端,包括若干组合吸能机构,通过分散释放能力来减弱冲击;稳定支撑模块,包括承载安装筒、震动阻尼机构、摆动抑制机构;所述震动阻尼机构设置在承载安装筒内,用于减弱承载安装筒的震动幅度;所述摆动抑制机构设置在承载安装筒的一端,用于减小承载安装筒的摆动幅度;所述承载安装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通信安装架,通信安装架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孔。
-
公开(公告)号:CN1173197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37350.8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N21/262 , H04N21/258 , H04N21/45 , H04N21/442 , H04N21/4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流切换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视频流切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区域内各个分类视频流的统计收看率;获取用户对于各个分类视频流的历史收看率;在接收到视频流切换指令时,基于所述统计收看率和所述历史收看率预测出待切换信息,以基于所述待切换信息实现视频流切换;所述待切换信息对应用于视频流切换的目标视频流;本发明通过利用目标区域内各个分类视频流的统计收看率和用户对于各个分类视频流的历史收看率,对用户视频流切换行为进行预测,能够实现有针对性地推送多类视频流,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切换视频的时延,实现利用较小的开销使用户获得较好的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3179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61650.2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分线盒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分线盒包括分线盒外壳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分线盒外壳内部,所述接线端子用于对用电设备供电以实现供电分配,且所述分线盒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包括状态检测单元和恢复单元,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所述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电情况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管理;其中,所述状态检测单元至少包括空气开关、电路检测模块、剩余电流检测模块和能耗检测模块,所述恢复单元至少包括通讯模块、自恢复模块和管理平台;本发明有效节约了维护时间,大大降低了电力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