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90767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480036415.9

    申请日:2004-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28 H01G11/38 H01G11/86 Y02E60/13 Y02T10/7022

    Abstract: 提供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双电层电容器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得到如下的电极:具有密度通过压延处理而提高的电极层。一种电容器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容器用电极至少包含集电体与集电体上的电极层;包含:在集电体上涂敷至少包含碳材料、粘合剂以及溶剂的电极层用涂敷液,形成电极涂敷层的工序;干燥集电体上的电极涂敷层,使电极涂敷层中的残留溶剂量为5~35重量%的工序;干燥后进行电极涂敷层的压延处理,得到电极层的工序。

    电化学电容器、用于制造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的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886813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480035541.2

    申请日:2004-12-22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该第一和第二电极由集电极(111,121)、可极化电极层(112,122)以及内涂层(113,123)构成,该内涂层用于将该集电极与可极化电极层彼此粘合,隔层夹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使得该可极化电极层(112,122)彼此相对。该电化学电容器特征在于,该内涂层(113,123)的端部与相应的可极化电极层(112,122)的端部对齐或超出其端部,并且位于隔层(130)端部的内侧。因此防止了该可极化电极层与该集电极分离,防止了该内涂层彼此邻接,以及防止了任一电极的内涂层与另一电极的集电极接触。

    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及其制法、电化学电容器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797628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410103419.6

    申请日:2004-1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Y02E60/13 Y02T10/7022 Y10T29/4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涂布液调制工序,调制多孔体层形成用涂布液,使得该涂布液中的凝集体的分散度为10~200μm,该多孔体层形成用涂布液包括:包含具有电子传导性的多孔体粒子和可粘合该多孔体粒子的粘合剂的固形成分、可溶解或分散粘合剂的液体、由固形成分所构成的凝集体;多孔体层形成工序,在集电体的面上涂布上述涂布液,之后除去液体,形成多孔体层;压制工序,通过压制集电体和多孔体层,将凝集体压制到集电体上,在集电体的形成有多孔体层的面上形成凹部和凸部。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内部电阻充分降低且具有充分的电极特性的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97117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63240.2

    申请日:2010-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45 H01M4/5825

    Abstract: 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第一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水热合成工序,在加压条件下在100~195℃下加热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和热处理工序,在水热合成工序后在500~700℃下加热混合物。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将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与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的比值调整为0.9~1.2。第二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水热合成工序,在加压条件下在200~300℃下加热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将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与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的比值调整为0.9~1.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