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塑性晶体的疏水固体电解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3136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20874.5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塑性晶体的疏水固体电解质及其应用,它由疏水塑性晶体、疏水氧化还原对和添加剂组成。本发明基于塑性晶体的疏水固体电解质,由于由疏水塑性晶体、疏水氧化还原对和添加剂组成,因而对空气中的水份不敏感,可以在100%湿度环境下使用,具有高稳定性;应用该疏水固体电解质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不需要密封封装,组装程序少,成本低,稳定性和光电转化效率高。

    一种活性无皂乳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4070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10314776.7

    申请日:2011-10-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配体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下的无皂乳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聚合体系,所述聚合体系包括:单体、催化剂、自由基引发剂、去离子水、甲苯;(2)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在60~80℃下进行无配体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下的无皂乳液聚合,聚合物反应时间为3.5小时以上,获得活性的无皂乳液;将上述白色乳液沉淀、烘干可得活性/可控的聚合物。本发明首次将无配体的RATRP法引入无皂乳液聚合中,可方便的设计聚合物的分子量;同时由于采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由于本发明未采用乳化剂,所得到的聚合物乳液干净无乳化剂污染,同时该体系中无需加入ATRP配体,减少了RATRP反应体系组分且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279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52611.0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合成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方法制备带有功能侧链的水溶性大分子聚合物,然后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光动力治疗用大分子光敏剂锌酞菁聚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同时能提高光敏剂载体的水溶解性能,同时其在PBS缓冲液以及牛血清蛋白缓冲液PBS-BSA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作为光敏药物载体,其具有很好的单线氧量子产率。

    一种含有环氧和叔胺双官能团的活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2745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110384999.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制备具有“活性”特征且共聚物组成可调的含有环氧和叔胺双功能性基团共聚物的方法:以单体、自由基引发剂、链转移剂构成聚合体系,然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制备得到含有环氧和叔胺双官能团共聚物;所述单体为由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构成的组合物;本发明首次用RAFT共聚合的方法,实现GMA和DMAEMA的活性共聚,且其共聚物组成可根据初始投料比进行调节;本发明采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可设计,分子量分布较窄;并且聚合物端基仍然有“活性”,可用来进一步可控合成一些具有拓扑结构的嵌段、接枝共聚物。

    一种有近红外荧光特性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437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270478.7

    申请日:2012-08-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近红外荧光特性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萘甲酸与邻苯二胺的固相反应合成含2-苯并咪唑基-β-萘基团的功能性单体VDHBI,分别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所述VDHBI为单体,以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为RAFT试剂,进行RAFT聚合后得到均聚物PNIPAM,以所述PNIPAM为大分子RAFT试剂,以所述VDHBI为第二单体进行RAFT聚合,合成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NIPAM-b-PVDHBI。采用本发明方案,提供了一种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分子量可控和分子量分布窄的结构精致的近红外荧光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也提供了一种具有多重刺激响应性近红外荧光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一种四叔丁基氟镓酞菁超分子纳米导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419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503043.2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叔丁基氟镓酞菁超分子纳米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4-叔丁基邻苯二腈和三氯化镓置于喹啉溶液中,在氩气保护下,235oC条件下回流反应3小时以上,制备得到四叔丁基氯镓酞菁ttbPcGaCl;将ttbPcGaCl置于吡啶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在氩气保护下,45oC条件反应7小时以上,制备得到四叔丁基羟基镓酞菁ttbPcGaOH;将ttbPcGaOH置于氢氟酸溶液中,在90oC条件下回流反应5小时以上,制备得到四叔丁基氟镓酞菁ttbPcGaF;通过ttbPcGaF在1,2-二氯乙烷中进行自组装2小时以上,制备四叔丁基氟镓酞菁导电超分子纳米导线。本发明首次将叔丁基引入到氟镓酞菁中,增强其溶解性能,提高了加工性能,酞菁环周围四个大位阻基团叔丁基的存在避免了超分子导线间的缠绕,通过溶液加工的方法得到一维有序排列的超分子纳米导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一种光响应型超支化锌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2526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451694.1

    申请日:2012-11-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响应型超支化锌酞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单体4,4′-(6-(3,4-二氰基苯氧基)-己氧基)-偶氮苯和醋酸锌构成的聚合体系,将聚合体系溶于N,N-二甲基已酰胺惰性溶剂,在氩气保护下,150–180oC条件下,分别进行反应1天至7天(本发明以反应一天为例说明),制备得到含有偶氮苯基团的超支化锌酞菁聚合物。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首次将含柔性链的偶氮苯基团引入到酞菁超支化聚合物体系,提高了其在有机溶剂里的溶解性能和加工性能,同时获得了一系列新型罕见报道的光响应型超支化锌酞菁聚合物;并且所采用的以联苯二甲腈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方法,可减少反应步骤,降低原料的浪费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基于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9430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062.9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超声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制备出石墨烯/二氧化锰杂化材料,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原位诱导苯胺聚合替代二氧化锰,制备出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将所得到的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有机溶剂分散液滴加到电极表面,从而得到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的气体传感器。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氨气分子具有优异的灵敏度,此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合于气体传感器的大量制备。

    一种基于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手性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7776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16062.X

    申请日:2012-04-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手性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9,9-二辛基芴和联二噻吩单元的超支化聚合物配成溶度为1×10-3~1×10-1mg/mL的三氯甲烷溶液;取(R)-柠檬烯或(S)-柠檬烯中的一种,与甲醇一起加入到上述共聚物的三氯甲烷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稳定的浑浊溶液,(R)-柠檬烯或(S)-柠檬烯、甲醇、共聚物的三氯甲烷溶液的体积比为(1~8)∶(8~1)∶1。本发明首次将溶剂手性转移技术用于超支化聚合物制备超支化聚合物型手性荧光纳米粒子,克服了传统方法合成超支化手性聚合物手性纳米粒子方法中手性试剂价格昂贵和合成步骤复杂等问题。

    一种激光干涉光刻系统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6267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78877.6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干涉光刻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镜组;所述镜组包括:分光镜、第一全反镜和第二全反镜;所述镜组的分光镜均位于入射光的主光轴上;不同镜组位于所述主光轴的不同位置;入射光经过所述镜组的分光镜后,产生反射光和透射光;所述反射光经过本镜组的第一全反镜和第二全反镜的反射后,照射在待光刻样品的干涉点;所述透射光成为与本镜组相邻的镜组的入射光。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激光干涉光刻系统,干涉光线的入射面可以围绕入射光线的主光轴,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大大增加了干涉光束入射面之间角度的调节范围,能够满足干涉图样的多样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