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45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548209.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14 , C04B18/04 , C04B7/24 , E01C11/22 , C04B111/20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缘石混凝土领域,涉及一种抗盐冻路缘石混凝土,包括:粉煤灰13‑15份,水泥12‑14份,工业石膏1.3‑1.4份,聚丙烯纤维0.1‑0.2份,石材锯泥58‑65份,无水硅酸钠1.1‑1.6份,水7.5‑10份;其中,所述粉煤灰、工业石膏、石材锯泥皆为粉状、粒径不超过1mm。本发明通过挤压成型、去细集料措施,大幅细化混凝土内部孔隙,降低盐溶液进入混凝土的速度,降低盐溶液在混凝土内部结冰的膨胀破坏力;调整复合胶凝材料组成,降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含量,从而降低氢氧化钙与氯盐生成复盐产生的局部膨胀应力;通过降低所掺加纤维的长度,实现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不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本发明以固废为主,利废环保,成本低廉,具有优良的耐氯盐融雪剂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39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53438.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石膏建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耐水型的磷石膏建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建筑磷石膏粉500‑900份、流变剂5‑20份、纳米二氧化硅25‑36份、水泥40‑60份、固硫灰渣2‑5份、煤气化渣6‑12份、聚羧酸系减水剂20‑32份、三聚氰胺系减水剂8‑12份、有机缓凝剂4‑6份、无机缓凝剂4‑6份、硅烷偶联剂5‑14份、氨水4‑9份、纳米二氧化钛6‑14份、硼砂2‑5份、碱性激发剂2‑5份、水200‑400份,按照配方比例选用合适精度的电子秤进行称量配料,通过利用固硫灰渣与煤气化渣的活性,提升石膏制品的水稳性能及力学强度,通过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增强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粘力,在磷石膏的表面并生成高分子阻水隔膜,提高材料强度,使得稳定材料的阻水性能也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218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48757.0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送料管、盛放机构、粉碎机构、加工机构和鼓气机构,盛放机构包括上箱体和粉碎组件,送料管安装在上箱体侧面,上箱体下测设置有方孔,粉碎机构包括收集盒和抽取组件,抽取组件与上箱体相连,收集盒与抽取组件相连,粉碎组件安装在上箱体内,加工机构位于方孔下方,加工机构与鼓气机构相连,鼓气机构与上箱体相连,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对混凝土粉碎过程中的灰尘进行收集避免粘连在设备内和飞扬出去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还实现了将这部分灰尘进行收集并进行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206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76771.4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34 , C04B111/2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酸镁水泥基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水抗渗型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磷酸镁水泥80~100重量份、调凝剂5~8重量份以及本发明制备的疏水剂10~14重量份、改性氧化石墨烯7~10重量份和活性矿渣粉30~40重量份。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25~32重量份拌和水,即得磷酸镁水泥基材料。本发明以磷酸镁水泥为主要成分,并在其中加入所述疏水剂、改性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矿渣粉,不仅克服了磷酸镁水泥涂料防水、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裂强度和二次防护能力,能够有效抵抗水以及氯离子的侵蚀。
-
公开(公告)号:CN117865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73955.8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材生产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输送机构、盒体、放药机构、抽取机构和分选机构,输送机构安装在盒体上,放药机构和抽取机构均安装在盒体内,抽取机构包括筒体和抽取组件,筒体安装在盒体内,抽取组件与筒体相连,抽取组件安装在盒体内,放药机构与抽取组件相连,分选机构安装在盒体上,分选机构与抽取组件相连,放药机构与分选机构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对污水的自动抽取,避免一次性处理过多的污水而导致处理的不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5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48209.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14 , C04B18/04 , C04B7/24 , E01C11/22 , C04B111/20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缘石混凝土领域,涉及一种抗盐冻路缘石混凝土,包括:粉煤灰13‑15份,水泥12‑14份,工业石膏1.3‑1.4份,聚丙烯纤维0.1‑0.2份,石材锯泥58‑65份,无水硅酸钠1.1‑1.6份,水7.5‑10份;其中,所述粉煤灰、工业石膏、石材锯泥皆为粉状、粒径不超过1mm。本发明通过挤压成型、去细集料措施,大幅细化混凝土内部孔隙,降低盐溶液进入混凝土的速度,降低盐溶液在混凝土内部结冰的膨胀破坏力;调整复合胶凝材料组成,降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含量,从而降低氢氧化钙与氯盐生成复盐产生的局部膨胀应力;通过降低所掺加纤维的长度,实现提高力学性能的同时不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本发明以固废为主,利废环保,成本低廉,具有优良的耐氯盐融雪剂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07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1169735.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超声传感器的布设方法及在水泥混凝土水化进程全方位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以球形压电超声传感器为发射超声信号的发射传感器,以该球形压电超声传感器为球心,在其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球面上布置有多个用于接收超声波的压电超声接收传感器。本发明参考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布局,采用中心360°发射信号、四周360°接收信号的设计思路对传感器进行布设,提高了水泥混凝土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上水化进程监测的可靠性,消除了水泥混凝土水化监测过程中由于各向异性造成的监测误差,实现了对水泥混凝土水化进程的全方位实时在线监测,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水化长期实时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314392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200529.6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06 , C04B38/08 , C04B38/02 , C04B16/08 , C04B1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发泡水泥复合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材料是由硫铝酸盐水泥60‑90份、改性发泡酚醛粉10‑15份、粉煤灰15‑20份、纳米二氧化硅粉1‑2份、双氧水3‑7份、甲酸钙0.5‑1.5份、聚丙烯纤维0.2‑1份、硬脂酸钙0.5‑1.5份和碳酸锂0.01‑0.1份组成。本发明的发泡水泥复合保温材料为无机材料,防火性能好,属于A级不燃材料;使用寿命长,可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87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71099.3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混凝土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方法及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石墨烯-硅基纳米杂化材料使混凝土具有水体净化功能,所述石墨烯-硅基纳米杂化材料由正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酸和溶剂组成。本发明将多孔混凝土与石墨烯—硅基纳米杂化材料结合,利用多孔混凝土空隙较大、透水性良好的特点,极大增加了石墨烯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石墨烯吸附功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硅基纳米杂化材料喷涂于混凝土表面,降低了纳米杂化材料用量,提高了纳米杂化材料与污染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污水净化效率,克服了石墨烯与混凝土结合差的难题,提高了水体净化功能的持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6164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219722.9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4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轻泡沫混凝土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及所得超低吸水率超轻泡沫混凝土,防水涂层共三层。第一防水涂层有效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纳米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第二防水涂层有效成分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纳米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第三防水涂层有效成分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本发明方法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各种超轻泡沫混凝土,不需要内掺防水剂,操作简便,易于实施,涂覆防水涂层后,不仅提高了超轻泡沫混凝土的防水性能,降低了其吸水率,还不会改变超轻泡沫混凝土的原有优异性能,且防水涂层与超轻泡沫混凝土间的结合力良好,还能增强超轻泡沫混凝土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