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热回灌水的搅拌紫外线杀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512976U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22845069.2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热回灌水的搅拌紫外线杀菌装置,包括顶部为敞口的壳体,固定在壳体敞口处的顶盖,顶盖中央的进水口,壳体右侧上部的出水口,固定在顶盖底壁上的筒形滤网,固装在壳体底部的电机,固装在壳体侧壁沿竖直方向的液位计,固定在壳体内部上方沿水平方向的金属板,多个沿竖直方向插在金属板上开孔内的紫外线灯管。本实用新型将搅拌装置和紫外线装置相结合,搅拌装置能增加紫外线灯管透射率,使紫外线照射更加均匀,避免出现盲区,提高杀菌效率和杀菌速度。同时可通过液位情况调整紫外线灯管的开启数量,降低能耗,且紫外线杀菌技术无污染,安装灵活,投资成本低。

    一种适用于地热发电系统的新型管内降膜蒸发冷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524279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610751.7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地热发电系统的新型管内降膜蒸发冷凝系统,涉及地热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气态工质入口管道和液态工质出口管道,气态工质入口管道与壳体的上部相连,液态工质出口管道与壳体的下部相连;还包括:多根换热管、多个喷头、冷却水入口管道、风道和抽风机,多根热管竖直布置于壳体的内腔,冷却水入口管道与壳体的上部相连,多个喷头布置于壳体的内腔的上部并分别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入口管道连通,每个喷头布置于不同的一个换热管的顶端开口处用于将冷却水喷洒在换热管的内壁并形成水膜,多根换热管的底端开口与外界连通,风道与壳体的顶部相连,抽风机设置于风道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冷凝系统的传热效率。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

    公开(公告)号:CN213838493U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23007148.8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属于硬岩钻探钻具领域,由盖板、底板和基板三层结构组成,基板上设置有四个侧置的信号道,四个信号道两两一组,两组信号道对称设置在整个射流元件纵向中心线两侧;盖板和底板的排空道贯通;喷嘴与喷射通道连通;喷嘴正下方设置有劈尖,劈尖将喷射通道出口段分隔成两个出口流道,通过增大喷嘴处过流断面积,可成倍提高通流能力,侧置信号流从底板和盖板两侧同时垂直作用在主射流,能量损失减小,可提高切换灵敏性,增强附壁稳定性,整体三层结构设置,可避免常规复杂、耗时、昂贵的加工方式,可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一种地热回灌系统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688797U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21853544.7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一种地热回灌系统,属于地热供暖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抽水井、旋流除砂器、二级过滤器、排气罐、储水系统、回灌井;地热尾水自抽水井抽出,通过管道依次经旋流除砂器、二级过滤器、排气罐进入回灌井;当回灌井的回灌量低于抽水井的取水量时,将无法回灌的地热尾水从排气罐内通过管道送入储水系统;储水系统在抽水井间歇运行期间经排气罐逐步回灌至回灌井。该系统在回灌井的回灌量不能满足实际运行需求时作为辅助系统,通过储水系统增加系统总回灌量,使本不能100%回灌的回灌系统可实现100%回灌。

    一种井下测温仪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83991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0933589.0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测温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设于所述主壳体轴向第一端的第一接口部和设于所述主壳体轴向第二端的第二接口部,且所述主壳体设有真空腔;第一隔热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主壳体的轴向第一端;第一吸热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隔热体背向所述第一接口部侧;第二隔热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主壳体的轴向第二端;第二吸热体,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本申请的井下测温仪在主壳体上设置真空腔,能够有效阻断外部温度与内部元件发生热传递,尽可能避免外部环境将温度传递至主壳体内部而使测温仪内部温度升高,进而提高了测温仪的整体耐温性能。

    一种高精度井温探测仪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94559U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20160526.4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勘探领域的设备,尤其是一种高精度井温探测仪,包括主体、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设于主体外表面,温度探测器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温度探测器、第二温度探测器、第三温度探测器、第四温度探测器,由第一温度探测器获得梯度井温,由相邻两温度探测器组合获得微差井温,梯度井温与微差井温结合获得井温值,集多个井温探测器于一体,可以同时获得梯度井温和微差井温数据,在测井中测得的三个微差井温是通过不同位置的四个温度探测器获得,因此可分别代表不同的纵向分辨率,可以对温度异常进行高分辨探测。

    一种地热-太阳能串联耦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062552U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22353239.X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热‑太阳能串联耦合发电系统,包括地热供能单元、光热供能单元以及发电单元,其中:地热供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地热生产井连接,地热供能单元的输出端与地热回灌井连接;发电单元包括预热器、蒸发器以及过热器,预热器以及蒸发器与地热供能单元连接,过热器与光热供能单元连接,发电单元用于将地热供能单元输出的第一热源以及光热供能单元输出的第二热源转换为电能。通过同时使用地热能和太阳能进行串联耦合发电,可对地热能和太阳能进行梯级利用,充分发挥各能源的优势,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率,且还可有效控制成本。

    一种PVT耦合空气换热的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131382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1014713.X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光热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T耦合空气换热的供热系统,包括PVT组件;第一开合件,其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PVT组件的介质出口连接;供热装置一,其介质进口一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开合件的出口连接;第二开合件,其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供热装置一的介质出口一连接,所述第二开合件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PVT组件的介质进口连接;介质源换热器。本申请将PVT组件与介质源换热器结合来给供热装置供热,当PVT组件自身能够提供充足热量时,则只使用PVT组件来给介质加热,使得PVT组件产生的热能够被充分利用;当PVT组件自身不能够提供充足热量时,将PVT组件与介质源换热器配合使用来给介质加热,进而使供热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为供热装置提供热能。

    一种高效单井井下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267786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653663.1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单井井下换热系统,包括心管、套管、筛管;套管与地层之间通过水泥环胶结;套管套结于心管外,心管底端与筛管连接;套管内壁与心管外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心管内部形成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内的水经筛管进入出水通道;还包括激发式储层改造区,激发式储层改造区位于套管底部的外围地层内,激发式储层改造区通过射孔、水力压裂形成多条裂隙网络,裂隙网络内注入有高热导介质;套管和水泥环的壁面通过射孔形成有数个通孔,套管内安装有膨胀管,膨胀管用来封堵通孔。采用“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利用模式,避免了对地下水的汲取,减小地面沉降的风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自驱动防垢除垢装置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548842U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20554322.5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一种自驱动防垢除垢装置,包括中心管与设置在中心管内的阻垢剂管,所述阻垢剂管下端转动连接有刀盘组件,刀盘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阻垢剂管下端的刀盘骨架,刀盘骨架上设有若干刮刀臂,刮刀臂端部设有刮刀,刮刀臂与刀盘骨架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刮刀臂倾斜角度的连杆,刀盘骨架内设有带动连杆移动的活塞,刮刀臂为扇叶形结构,且刮刀臂上形成有若干与阻垢剂管相连通的喷孔;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井筒内流动的高速流体带动刮刀臂旋转,进而带动刮刀对井筒壁上的污垢进行清理,从而在无需添加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实现了除垢装置的自驱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