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n3O4/Sn2O3/SnO2层状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6706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95735.7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n3O4/Sn2O3/SnO2层状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充分搅拌后加入氯化亚锡、柠檬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并搅拌;将溶液在微波条件下,140‑180℃反应4‑7h,反应压力为180‑220MPa;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洗涤、真空抽滤、干燥、煅烧,制得层状Sn3O4/Sn2O3/SnO2光催化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减少了SnO2的禁带宽度,阻止其导带和价带的分离以达到较高的光催化效果,所合成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微观结构,其主要是由纳米片堆叠而成,分散性高,比表面积大,有效促进了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聚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微米颗粒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14818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313566.X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微米颗粒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该方法是将制得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单体有机溶液和氧化剂有机溶液平衡后,将氧化剂有机溶液逐渐滴加到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单体有机溶液中,在搅拌的和恒温的条件下使氧化剂与单体充分接触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去离子水沉降、离心分离,所得沉淀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直至洗涤溶剂无色为止,然后干燥至恒重即得到,本发明合成一步完成,具有后处理简单、产物纯净、产率高、产物分子量大、合成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发明产物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剂、荧光材料、抗菌剂、电极修饰材料、传感器等领域。

    一种钨粉表面镀铜的方法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3125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174261.X

    申请日:2015-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粉表面镀铜的方法,属于超声波应用与钨粉表面镀覆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将钨粉进行表面预处理后,配置五水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溶液,用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13,最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控制硫代硫酸钠浓度为9~15mg/L获得化学电镀液;将表面预处理的钨粉加入到化学镀液中进行镀覆,然后真空干燥箱中90~100℃温度下干燥获得干燥、纯净的镀铜钨粉。本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铜包覆粉体过程中铜镀覆速度慢、镀覆层不均匀、不致密、不牢固等问题。

    一种微波固相反应法制备掺杂铁的TiO2粉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123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545091.2

    申请日:2013-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固相反应法制备掺杂铁的TiO2粉体的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制备有机钛盐和铁盐:将TiCl4、FeCl3·6H2O分别与有机酸球磨0.5~1.5h,即能制备得到有机钛盐和铁盐;然后制备掺杂铁的TiO2粉体:将上述步骤制备得到的有机钛盐和铁盐混合均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球磨0.5~1.5h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入微波反应器中焙烧10~30min,焙烧完成后将生成的固体取出,洗涤、干燥后,即能制备得到掺杂铁的TiO2粉体。本制备方法具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效率高,合成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制得的粉体粒径均匀等特点。

    一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270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37893.8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微波技术应用和材料粉末冶金技术领域。首先将粒径为80~150μm金刚石颗粒,然后经过碱洗、粗化后按体积比为50~70:50~30加入铝粉混合均匀得到混粉;向得到的混粉中通入保护性气体,在压力为10~35MPa条件下先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微波加热至200~300℃保温5min,再以30~50℃/min的升温速率微波加热至650~750℃热压烧结0.5~1h,烧结完成后冷却脱膜制备得到金刚石/铝复合材料。该方法能简单高效、界面结合性能较好、成本低廉的实现工业化生产出性能优良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

    一种钨粉表面镀铜的方法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3125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74261.X

    申请日:2015-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粉表面镀铜的方法,属于超声波应用与钨粉表面镀覆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将钨粉进行表面预处理后,配置五水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溶液,用10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13,最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控制硫代硫酸钠浓度为9~15mg/L获得化学电镀液;将表面预处理的钨粉加入到化学镀液中进行镀覆,然后真空干燥箱中90~100℃温度下干燥获得干燥、纯净的镀铜钨粉。本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铜包覆粉体过程中铜镀覆速度慢、镀覆层不均匀、不致密、不牢固等问题。

    一种微波加热条件下在人造金刚石表面镀铬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2551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48458.1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加热条件下在人造金刚石表面镀铬的方法,属于微波技术领域。首先将人造金刚石粉末经预处理除杂、干燥后与铬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在混合物料表面覆盖一层混合盐;将上述步骤制备得到的表面覆盖有混合盐的混合物料放入刚玉坩埚中,其中刚玉坩埚表面放置SiC片,将刚玉坩埚置于微波高温炉腔中并在真空度100Pa以下、通入混合保护气体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烧结,然后关闭微波高温炉,随炉冷却至室温;将上述步骤冷却后的热压烧结产物经加热清洗、超声波清洗,烘干后即能得到获得表面依次包裹完整、表面粗糙的铬碳化物层和铬层的金刚石。该方法中借助SiC辅助加热,远远快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并从整体上缩短了镀铬周期。

    一种微流体技术连续快速制备纳米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7018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9989.0

    申请日:201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体技术连续快速制备纳米镍的方法,属于微流体及微反应器技术合成纳米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将NiSO4·6H2O溶于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配置得到镍盐混合溶液;然后将还原剂溶于蒸馏水中配置得到还原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镍盐混合溶液和还原溶液同时泵入Y型微反应器通道中进行微混合反应,对混合后的溶液进行清洗、分离、真空低温干燥处理,即得到黑色纳米镍颗粒。本发明结合微流体技术混合传质速率快、反应均匀、连续稳定等优势,以及纳米材料湿法还原的特点,采用Y型微反应器通道进行微混合,从而实现纳米镍的连续快速制备。

    一种新型微波加热催化生物质气化的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141937U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22076689.X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波加热催化生物质气化的反应装置,涉及生物质气化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控制柜、微波源、波导管、微波加热炉体和炉体底座,微波加热炉体竖直设置于炉体底座顶部,微波加热炉体内部竖直设置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管内部设置有加热载体,石英玻璃管外侧壁设置有保温层,微波加热炉体侧壁与波导管一端连接,波导管另一端与微波源连接,微波源与控制柜信号连接,石英玻璃管内设置有第一热电偶,石英玻璃管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热电偶,石英玻璃管下部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上均匀分布有圆孔。采用微波结合加热载体的方式,实现生物质的快速气化;通过热电偶的设置监测和掌握微波温度场的梯度变化情况,便于调节。

    一种微波真空干燥装置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30252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22000.6

    申请日:2015-0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真空干燥装置,属于微波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微波发生装置,真空炉装置和抽真空系统,微波发生装置由磁控管接向环形器再接到波导,最终通向真空炉装置;真空炉装置通过侧壁开孔与抽真空系统连接对真空炉装置进行抽真空。该微波干燥装置,通过吸波性较优的碳化硅套筒受热后的间接加热和微波加热作用于物料本身的双重加热作用,加热均匀,干燥时间缩短,对干燥物料适应性强,保温效果好,密封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