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252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7251.5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改性集流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功能改性涂层、第一纳米碳涂层、集流体、第二纳米碳涂层以及第二功能改性涂层;第一纳米碳涂层和第二纳米碳涂层各自独立地包括纳米碳涂层材料;第一功能改性涂层和第二功能改性涂层各自独立地包括纳米碳涂层材料和功能化改性材料。上述改性集流体既能够增强活性材料与集流体间导电网络,又能够同时增加离子传输能力,从而能够降低极化内阻并抑制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DCR的增长,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此外,具有以上结构的改性集流体具有丰富的孔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在电解液中的浸润性。

    集流件、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37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6717.4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件、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集流件应用于电池单体,集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电池单体的极耳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穿过电池单体的盖板后伸出至电池单体的容纳腔外侧,并被配置为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连接。本申请通过将集流件的一端穿过电池单体的盖板后与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连接,可使得集流件与电极端子焊接的部位位于电池单体外部,从而可避免集流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处因焊接产生的金属屑落入电池单体内部,进而可减少集流件焊接时落入电池单体内部的金属屑量。

    连接片及电池
    47.
    发明公开
    连接片及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31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87671.9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片及电池,连接片包括极柱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极耳连接部,极柱连接部用于与极柱连接;极耳连接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弯折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弯折板层叠设置,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极柱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背离第一弯折板的一侧具有第一侧面,第一弯折板背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第二侧面,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用于与极耳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极耳连接部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弯折板一体连接且层叠设置,能够增加极耳连接部的厚度,且连接片厚度要求不高的区域可以保持单层板结构,从而减少连接片的用料,降低连接片的成本。

    一种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电池极片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3648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620463.7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电池极片及电池,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于集流体一个侧面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通过控制在集流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涂布,形成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并且控制第一涂层的面密度大于第二涂层的面密度。本发明的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电池极片及电池,能够在涂布过程中在集流体上预留出用于电解液流通的导流通道,制作方法简单易行;解决了电芯中电解液的浸润问题,以及电芯使用过程中极片的膨胀导致的电解液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顾快充性能和使用寿命。

    负极片、电极组件和锂离子电池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1708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00028.5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片、电极组件和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中,一种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涂覆区以及设置于所述负极涂覆区一侧的负极极耳,所述活性物质涂覆层设置于所述负极涂覆区上;所述活性物质涂覆层背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涂覆层;或者,所述负极集流体还包括非极耳区,所述非极耳区和所述活性物质涂覆层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涂覆层。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负极片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该电极组件的锂离子电池。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负极片与正极片直接接触而导致短路,防止起火甚至爆炸的发生,提升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一种电极极片厚度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60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359907.6

    申请日:2023-04-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极片厚度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碾压电极极片的初始厚度和目标厚度,根据初始厚度和目标厚度,控制目标设备对待碾压电极极片进行碾压,以及获取待碾压电极极片的第一厚度变化数据、已碾压成形的已碾压电极极片的第二厚度变化数据、目标设备的当前碾压速度数据,根据第一厚度变化数据、第二厚度变化数据和当前碾压速度数据,对目标设备的当前碾压压力或当前碾压温度进行调整,以使已碾压电极极片的厚度达到目标厚度,本申请能够在电极极片的碾压过程中实时根据电极极片的碾压情况,调节目标设备的碾压压力和碾压间隙,以使得碾压得到的电极极片厚度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