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3816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94575.8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B3/54 , H04L1/00 , H04L12/413 , H04W7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传输线的索引时分多址接入方法及装置,通过预先分配电力通信系统的时分信道,索引接入各自的时片组内以发送相应的数据比特,有效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多节点发生碰撞,并且对传送的数据进行了接收判决,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拥有较低的误码率,从而保证了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效率,实现了信号高速可靠的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解决了现有基于电力传输线的调制解调方式下由于通信带宽的限制,难以通过提升频率带宽以实现提升信号传输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5734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765314.3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4L12/911 ,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网资源分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对电力通信网资源和对电力业务资源请求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定性分析电力业务资源请求中若干业务节点的重要度以及电力通信网资源中若干电力通信网节点的重要度;求解业务节点、电力通信网节点的指标权重,并分别降序排列;对排序后的业务节点指标和电力通信网节点的权重按顺序分配资源。本发明能够为电力业务中的重要业务节点分配可靠的电力通信网资源,提高电力业务重要业务节点的可靠性;且该方法也能够适用于对电力业务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68338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98327.4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网自动化加密终端信号强度采集方法,包括:配网自动化加密主站向加密终端发送公网信号强度采集升级指令;加密终端接收公网信号强度采集升级指令,完成升级,将升级完成的通知信息传输至配网自动化加密主站;配网自动化加密主站向加密终端发送公网信号强度采集指令;加密终端从运营商处获取SIM卡的信号强度信息,并传输至配网自动化加密主站;配网自动化加密主站通过信号强度分析模块分析加密终端传输的SIM卡信号强度,并生成信号强度分析文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配网自动化加密终端信号强度采集系统,便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掌握配网自动化终端的运行状态,可推广至南网配网自动化,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099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08850.9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G06F16/36 , G06F16/35 , G06F16/33 , G06F16/338 , G06F40/289 , G06F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网运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和语义分析的运维知识库构建方法,包括:S1.在所述数据库中采集运维数据,然后对采集的运维数据按照类别设置属性;S2.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对步骤S1中得到的运维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完成预处理的运维数据进行挖掘,得到运维知识数据;S3.构建运维知识库,并在所述运维知识库内建立检索引擎,采用产生式表示法将步骤S2中得到的运维知识数据存储至所述运维知识库中;S4.基于语义分析算法,计算出所述运维知识数据与向所述检索引擎输入的检索词间的相近程度,并按权值大小的顺序显示检索结果。本发明能够让运维人员自主解决问题,提高电力通信网的运维水平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74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410137.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网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力通信网网络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电力通信网络中获取的数据中抽取关键性特征,然后基于K-means聚类方法实现对D_S证据理论中识别框架中BBA的确定,而后利用专家经验或者专家系统对识别框架进行决定,最后使用Dempst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以及决策。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力通信网络中对网络异常及其类型感知准确性,同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实时融合实现网络异常实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13089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93683.0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网故障恢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业务特征和节点可靠性的电力通信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基于智能电网业务的业务特征对由于底层网络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不可用的智能电网业务按照经济损失进行排序;基于底层节点的可替代率计算底层节点的可靠性,并进行排序;按照步骤S1的排序依次恢复智能电网业务,在恢复每个智能电网业务时,按照步骤S2的可靠性排序依次恢复虚拟节点及其虚拟链路。本发明通过业务特征以及节点的可靠性来对电力通信网的故障进行恢复,能够减少被恢复的智能电网业务再次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且能够提升故障恢复率和电力通信网的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62068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726470.9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的运维知识推送方法,本发明不同于以往依赖于运维人员经验的运维模式,专家经验能够借由AR设备在运维人员之间共享,缩短了设备运维周期,降低运维成本。并且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源和计算服务迁移到边缘节点,满足快速连接,实时分析和快速响应方面的技术和应用需求;基于上下文模型的运维知识推送方法,能够帮助现场运维人员在运维期间通过智能设备快速获取相关的知识,实现运维站点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双向信息流,降低知识获取成本,提高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5727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631794.4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4L12/24 , H04L12/26 , H04L12/7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诊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基于网络内在特征的电力通信网探测站点选择算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构建探测站点与阴影节点模型;S20.基于动态路由特性、探测路径的重叠特性及最大故障数量特性,分析电力通信网的特性和探测站点选择策略,从步骤S10中所述阴影节点集合中选择第一个探测站点加入到探测站点集合中;S30.以最小化阴影节点集合为目标,从阴影节点模型SN中选择下一个网络节点作为探测站点;S40.基于最大故障数优化探测站点集合。本发明基于网络内在特征分析、优化得到探测站点集合,通过选择最少的网络节点作为探测站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监控到所有网络节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实现以最少的探测站点达到最好的探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4612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473199.2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H04Q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无线融合网络跨域协同资源分配方法,先将网络按就近原则和全网近似平均原则划分成数个支网区域;通过负载转移的ONU与无线节点协同区域资源重分配机制,根据业务优先级为休眠区域受影响的业务请求重新分配路由,基于约束因素选择最大权重路径作为业务请求及其源节点MAP的当前转发路径;通过光网单元ONU设备启闭能耗EONU、无线节点MAP设备启闭能耗EMAP和业务请求的转发能耗Etrans的计算建立整个网络的能耗模型,再结合网络服务收益模型,获取网络服务最大化收益。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负载转移的ONU与无线节点协同休眠,依据优先级重新分配路由;在最大化降低网络能耗的基础上,保障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1180802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58384.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PC: G06F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荷测试分析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安装平板电脑的智能带负荷测试分析装置,包括有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带负荷测试分析装置,上壳设有滑动凹槽,滑动凹槽设有电源孔及USB插孔,下壳内置有电池,下壳设有充电插孔,下壳还设有与带负荷测试分析装置配合的输入插孔。本实用新型实现平板电脑与设备的固定连接,并有效的实现带负荷测试分析装置与平板电脑的配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