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771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0897067.X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集海水闪光信号的装置包括:反应室,其通过蠕动泵将待测样品与臭氧收集到容腔内进行混合;光电倍增管,其对所述反应室内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收集;臭氧发生器,其与所述蠕动泵连接,用于输出臭氧;控制模块,对所述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进行转换;其中,所述反应室外周设有保温层和光学密封层;所述蠕动泵设有用于与所述待测样品软管,该软管的外侧设有伴热层和紫外辐射层。本发明的装置操作简便快速,待测样品与海水的反应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的试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另外本发明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具体是利用加热以及调节紫外辐射层的辐射强度,能够有效增强闪光信号的强度,提前过滤干扰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9811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0006065.X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洋微生物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于不同区域采集不少于50份海水样品;(2)分别培养各个海水样品中的微生物,获得各个海水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3)高温高压灭菌所有海水样品;(4)将培养后的微生物一对一接种到灭菌后的海水样品中,培养7天;(5)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培养后的海水微生物量;同时采集培养后的海水光谱数据;(6)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光谱数据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模型;(7)采集海水光谱数据,代入所述的模型,测得海水中微生物的总量。本发明的方法建立光谱数据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模型,通过海水光谱准确反演海水中微生物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07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97067.X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集海水闪光信号的装置包括:反应室,其通过蠕动泵将待测样品与臭氧收集到容腔内进行混合;光电倍增管,其对所述反应室内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收集;臭氧发生器,其与所述蠕动泵连接,用于输出臭氧;控制模块,对所述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进行转换;其中,所述反应室外周设有保温层和光学密封层;所述蠕动泵设有用于与所述待测样品软管,该软管的外侧设有伴热层和紫外辐射层。本发明的装置操作简便快速,待测样品与海水的反应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的试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另外本发明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具体是利用加热以及调节紫外辐射层的辐射强度,能够有效增强闪光信号的强度,提前过滤干扰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6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96748.6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359 , G01N1/28 , G01N1/34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沉积物中元素形态的建模方法及测定方法。本发明包括:1)取土壤或沉积物样品;2)利用化学方法逐步分离并测定待测元素的N种形态的含量,获得去除了相应元素形态的残渣样品,N为自然数,N≥1;3)取去除了M种元素形态的残渣样品,以去除了M+1种元素形态的残渣样品为参照样,测定反射光谱,得第M+1种元素形态的反射光谱,M为非负整数,M+1≤N;4)利用遗传算法提取特征光谱,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光谱模型。本发明直接获得了元素形态的反射光谱,操作简单,不需要相应元素形态的纯净样品,也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最大限度地排除了添加物质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可以速测元素形态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46177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88620.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获取光谱仪性能的方法,评价光谱仪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光谱仪。具体的,检测样品属性的实际值,通过光谱仪采集样品的光谱数据,建立样品属性的光谱模型,根据光谱模型的光谱值得到样品属性的预测值,建立预测值分布图,根据分布图建立分布函数,计算出分布函数能够被不同光谱仪测定的最大值、最小值、分辨率及误差,作为选择光谱仪的系列计算指标。本发明为选择不同光谱仪进行有效科学研究提供了直接参考。利用本发明可以列举出不同光谱仪对应的光谱分析技术指标,根据研究需求,选择满足要求的低成本光谱仪,用于科研和生产,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8609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50670.0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光谱模型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分类,采用密度聚类算法,按照样品光谱间的密度距离,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类;(2)光谱建模,根据聚类分析结果,针对同类样品分别建立光谱模型;(3)自动模型转移,对于待测样品,采集其光谱,根据步骤(1)的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判定其所属类别,从而确定所属的光谱模型;按照样品所属的光谱模型,进行样品速测,自动完成模型转移。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完成光谱模型转移,能够用于仪器自动校准,真正实现样品速测,并保证测量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171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510790255.7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蠕动泵、流动比色皿、光源、光接收器、镉圈和7个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蠕动泵和多路三通电磁阀选择性地进样、环流、显色、还原和排废,从而缩短了检测装置的流路,集成度高,体积小,适合在线分析。通过采用环流设计,反应效率大大提高,整个环路里的反应生成物浓度均一,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平行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此外,本发明采用镉圈作为还原部件,让待测的样品溶液在镉圈中按照一定的速度流过,既提高了还原效率又避免了反复填充的工作,操作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03364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704959.8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nventor: 褚东志 , 吴丙伟 , 张颖颖 , 范萍萍 , 吴宁 , 孔祥峰 , 张颖 , 曹煊 , 马然 , 张述伟 , 王昭玉 , 吕婧 , 曹璐 , 刘东彦 , 王茜 , 郭翠莲 , 侯广利 , 高杨 , 刘岩 , 张天鹏 , 王小红 , 张丽 , 胡云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中有机污染物富集装置及富集方法,包括自动进样系统、样品瓶平移系统、用于对海水样品进行搅拌并采用磁性吸附原理萃取海水样品中的目标有机污染物的搅拌转移系统、驱动搅拌转移系统水平和上下移动的运动系统以及使洗脱溶剂产生涡旋的涡旋系统。本发明的富集装置采用并行处理‑直线布设的结构设计,可实现目标有机污染物从进样到萃取富集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一次处理可生成多个待测样,大大提升了海水样品的前处理效率。此外,采用永磁铁配合薄壁玻璃管的设计方式对磁性萃取介质进行吸附和脱离,有效解决了电磁铁因剩磁导致萃取介质脱离不完全而造成的检测误差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9268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53848.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4 , G01N21/33 , G01N2021/31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初期海洋生物污损监测评价方法,基于生物膜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阻碍和散射作用,借鉴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能够测定物质浓度的基本原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被附着材料的吸光度曲线,通过透光率峰值(或者曲线积分)对生物附着试样的生物量(或者生物覆盖率、叶绿素a含量等)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再通过被测试样的吸光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完成对玻璃等透明材质的生物附着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为透明材料的防生物附着性能的评价提供依据,有助于新型耐生物污损材料的开发,最终有效避免生物附着和污损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511591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383761.4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吸光度检测装置,包括盖板、检测室和进液室;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和透气膜,在所述检测室中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空腔,通过将所述空腔设计成表面光滑的圆柱孔,这样即便有气泡进入到所述空腔,也可以顺利地上浮通过盖板上的排气孔排出。在检测室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对应开设有光源接口和检测接口,通过将光源接口和检测接口同轴设计在检测室偏下方的位置处,此处气泡不易存在,由此可有效减少气泡对吸光度检测的影响。在进液室中设置过滤膜和倾斜向上的进液口及透气膜,由此可以减少气泡进入检测室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在检测室上增设感温元件,从而可以有效反馈待测样品的温度,以用于修正,继而实现吸光度检测精度的提高。
-
-
-
-
-
-
-
-
-